基于偏离—份额法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2014-04-29 00:44沈华福
中国市场 2014年42期
关键词:偏离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沈华福

[摘 要]随着福建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探究各市经济增长来源。本文尝试用偏离—份额法(SSA)对福建省9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加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厦门仍处于经济快速增加阶段;泉州的经济增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而区位竞争因素不具备优势;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和宁德这五市的经济增长则以产业区位竞争力为主,而结构因素不明显;而福州和漳州而处于经济发展较慢的阶段,有待进一步产业演化和升级,做好经济转型。

[关键词]产业结构;偏离-份额法;区域经济增长;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2-0017-02

1 引 言

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升级必然会带来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的变化与跃迁。这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阶段密切相关。

福建省是全国各省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在2001年至2012年期间,福建省人均GDP从2001年的12362元到2006年的21471元,再到2012年的52736元,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三大产业GDP比例从2001年的15.31∶44.77∶39.92到2006年的11.77∶49.17∶39.06再到2012年的9.12∶51.71∶39.27,第一产业占比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占比上升显著,第三产业占比波动不大。从这12年间可以看出,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进一步确定福建各市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的正负作用情况,本文采用被广泛采用的偏离—份额法。

2 偏离—份额分析量化模型研究

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Analysis,SSA),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 Creamer于1942年提出来的,后经过Dunn(1960)、Ashby(1964)等人进一步发展,使得SSA在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分析中得到普遍的应用。由于SSA不需要对权重赋值,也不需要进行主观评价,因而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综合性。SSA的基本思路是:被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域(如福建省)的增长联系起来比较,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可以从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两个方面给以说明。根据偏离份额分析原理,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可以分为3个部分:区域增长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位偏离分量(竞争力分量)。区域增长分量是假定当研究区域按标准区域增长时所应达到的增长水平;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反映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区位偏离分量(竞争力分量)反映研究区域的区位条件或竞争能力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建立等式:区域经济增长量=区域增长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区位偏离分量。具体分解如下:

式中:j代表区域,i代表j区域第i个产业,0代表基期(年),t代表末期(年),ej代表j区域国内生产总值,E代表标准区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定义如下:

(1)区域增长分量(Nj)。是假定当研究区域按标准区域增长时所应达到的增长水平,Nj越大说明区域j内产业按照所在地区或全国部门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越大,其数学表达式为:

(2)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j)。反映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Pj越大,则说明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它表明特定区域的所有产业部门在假定按标准区域相同部门的相同比例增长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总量,与该区域产业整体按标准区域产业整体相同比例增长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总量之差。它反映了j地区以平均水平为标准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如果Pj>0,表明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优于标准区域产业结构,说明区域产业结构因素突出,促进了区域经济水平的增长;相反,Pj<0,则表明该区域的产业结构落后于标准区域平均水平,说明区域产业结构因素起负作用,影响区域经济水平的增长。其数学表达式为:

(3)区位偏离分量(竞争力分量Dj)。反映研究区域的区位条件或竞争能力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示j地区i产业的增长是由于i产业相对于全省增长差异造成的。当Dj<0,则表明该区域竞争力较弱的部门所占比重较大,区域处于不利区位,产业竞争力低;反之,Dj>0,表明该区域竞争力较强的部门所占的比重较大,区域处于有利区位,产业竞争力强。其数学表达式为:

(4)总偏离份额(Pj+Dj)。产业结构偏离份额与区位偏离份额相加可得到某区域的总偏离份额。即:

3 实证分析

本文以福建省9个市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2001—2012年9个城市产业结构和自身区位竞争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选变量为2001—2012年福建全省以及9个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等数据,以2001年为基期,2012年为报告期,运用上述偏离—份额法来研究福建省9市的产业结构状况,其中各指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

对福建省9市的增长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各市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份额的数值组合,可将各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增长类型划分为四大类(见表2)。

(1)快速增长型:厦门。厦门在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都比较优越,均为正值。厦门在位置上有着对台湾独特的地理优势,又是经济特区,在政策比其他城市同样有优势。从2001年的三大产业的比重由3.95∶53.14∶42.92到2012年的0.89∶48.77∶50.34,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占比在减小,减小比较大;同样第二产占比也在缩小,幅度较小;而第三产业比例在增加,到2012年时占了最大份额。这变化表明厦门的产业结构已经逐渐向产业高级化演进,固然这种演进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2)产业因素推动型:泉州。泉州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为正,区位偏离份额为负,表明产业结构对两市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推动效应,而区位因素则不具有优势。虽然晋江、石狮有大量的衣服、鞋子生产厂,也形成了产业集群,为泉州贡献了较大的GDP。然而近年来,由于工资上升,成本加大,对企业的扩大形成了一定的压力,所以区位竞争优势不足。

(3)区位因素推动型: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和宁德这五市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为负,区位偏离份额为正,表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不显著,但区位因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增长滞后型:福州,漳州。福州和漳州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均为负值,表明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对经济增长推动效应不明显。漳州早期以农业以主,转型较慢,该市的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升级。

4 结 论

本文尝试用偏离—份额法对福建省9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厦门还是处于经济快速增加阶段,泉州的经济增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和宁德这五市的经济增长则以区位竞争力为主。而福州和漳州而处于经济发展较慢的阶段,有待进一步产业演化和升级,做好经济转型。

猜你喜欢
偏离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我国民间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区位与其他因素
甘肃省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图里的文学文本和译本对比模型
英文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