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嘉诚 杨远馨 张丽萍 黄秀丽
[摘 要]海岛是我国海洋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的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复合区域。当前,我国海岛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海岛经济的发展模式中,保税模式尚属新兴,有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潜力。本课题引入梅山岛建立保税区谋求发展的实例,在对本地企业、政府的访谈调查以及对百姓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梅山岛与传统四大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梅山岛经济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梅山岛保税模式的民生分析三种角度,对设立保税区此种新型海岛经济模式的发展现状加以展示,以便为浙江省发展海岛经济提供保税新思路与政策新支持。
[关键词]海岛经济;梅山保税区;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F7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2-0019-03
1 引 言
海洋经济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要求不断深化而提出的,是一般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并将其作为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十八大报告中着重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这足以说明我国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可见,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区,意味着保税模式在浙江海岛经济发展中的第一次尝试。宁波梅山保税区是浙江省海岛经济保税模式中设立时间最长,参考价值最大的保税区。调研宁波梅山保税区,对海岛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传统四大发展模式的优劣分析
渔业用岛是指从事鱼类及其他捕捞、养殖或加工生产的岛屿及周围水域,该类型的海岛主要以第一产业为支柱产业。在浙江省内台州市的大陈岛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渔业岛屿。浙江省内的渔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渔业岛屿规模化发展的巨大成就。但渔业岛屿在水产资源衰退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态势下,正面临着重重考验,如何适应发展现状、如何摆脱制约渔业发展困境、如何定位和抓住渔业发展机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居住用岛是指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宜人类长期居住的岛屿。在浙江省内,位于千岛湖东南湖区的翡翠岛是较适宜的居住用岛。居住岛屿尽享环境的魅力,又获得了一份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是很多人养老的选择。居住岛屿的劣势在于相对交通不便利,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出行工具单调。
旅游海岛,是指开展观光、休闲、娱乐、游览和度假等活动的海中岛屿及周围水域,该类型海岛以第三产业为支柱产业。在浙江省内,普陀岛是最著名的旅游海岛,位于浙江省舟山岛东侧。旅游业主推宗教朝圣,游客数量众多,服务业发展迅猛,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这类型海岛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物资短缺的弊端,致使岛上物价较高,基本设施更新不够及时。旅游型海岛在全国范围内都发展普遍,是海岛发展的优秀模式之一。
工业用岛是指能够起到工业生产,存储或堆放生产、生活物资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国际物流中转等作用的岛屿统称,主要面向第二产业。在台州南部沿海,距离大陆最近点2.6公里的西笼岛是浙江首批可开发利用无人岛名录中工业用岛的代表。其优点是依仗岛屿天然优势,直接减少化工企业落地时民意抗性强的风险,海岸线的存在更是降低意外事故污染居民区的风险;缺点是第一、第三产业落后,岛上物资必须定时进行补给,短期内不具有长时间作业的能力,需投入较大资源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目前浙江省内海岛的主要用途,可以归纳为渔业用岛、居住用岛、旅游用岛、工业用岛四大传统模式,通过以上海岛传统四大模式优劣分析,调查团队发现上述岛屿有其各自主导产业和不同的发展模式,但产业间的发展缺少平衡,部分模式甚至只依靠主导产业,缺少其他产业的支持。作为海岛经济新兴的模式选择——保税模式,较上述传统模式来说,在兼具平衡产业的同时,更能做到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3 梅山保税区灰色关联度分析
3.1 梅山保税区经济概况及简要分析
根据对2006年至2010年梅山保税区相关经济资料的分析,调研小组发现从保税区设立以来,梅山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均波动上升。虽然产业结构同时在调整,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对梅山的经济总量影响不大。同时,梅山三大产业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2008年起工业产值明显赶超农业,相应地带动了港口物流业、仓储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整体经济的比例依旧微小,但与其他产业相比较具有明显上升趋势。
3.2 灰色关联度来分析保税区的建立对于三大产业的影响 (1)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建立。灰色关联度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它反映了曲线间的关联程度,即是依据各因素数列曲线形状的接近程度做发展态势的分析。
第五:关联度排序。
关联度按大小排序,如果r1 (2)数据的选择。为了保证数据取得的准确性和统一口径的一致性,调查团队选取了2006—2010年梅山乡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梅山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公开资料和数据。选取梅山2006—2010年的生产总值为母序列,选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作为灰色分析的子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从而得出梅山保税区的建立对于各大产业的影响。 (3)实证分析。产业总产值(X0)为母序列,选取农业产值(X1)、工业产值(X2)、第三产业产值(X3)作为子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调查团队通过“2006年至2010年梅山保税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及总产业产值”来对具体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出相关“初始化数值”,然后计算相应的绝对值差值;通过绝对值差值求出两极最小差和两极最大差,再根据关联系数公式ξi(k)=miniminkΔi(k)+ρmaximaxkΔi(k)Δi(k)+ρmaximaxkΔi(k)求得相关关联系数(见下表)。
(4)相关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知,r1、r2、r3分别表示梅山保税区总产值与三大产业产值的关联度,并且r2>r1>r3,这表明梅山保税区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的关联最大,与第一产业的关联次之,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最低。
梅山保税区建立以来,第二产业发展逐渐赶超第一产业,发展成效较第一产业更大,与经济联系也最为紧密。梅山保税区从经济上,大幅增加了本地的生产总值;从发展上,使得梅山加快脱离传统农耕经济的步伐,优先发展第二产业。以上均符合世界范围内保税区建立以后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第二产业辐射带动第三产业,三大产业总量协同提升的发展规律。
4 梅山岛保税模式的民生分析
4.1 居民安全方面
梅山保税区设立,邻里乡亲彼此熟悉,关系友好。而目前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由陌生感带来的不信任使居民开始担心当地的安全问题。结合对居民的走访与调查数据,发现近年来犯罪事件与犯罪率都有所上升,总体来说较保税区设立之前安全情况确实有所恶化。
虽然梅山的交通环境逐步改善,建设梅山跨海大桥后,更是结束了轮渡入岛的历史,但交通便捷的同时,一系列交通隐患也逐步凸显。车辆迅速增多、公交车管理不善,超载、超速等现象频现,这些问题都使岛上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上升。其中,有居民反映梅山的绿岛巴士开得普遍较快,已经发生了多次事故;甚至在老人上车后还没坐稳的情况下,公交车就快速行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于这样的情况居民已经向有关部门反映,目前仍在等待相关的处理。
4.2 土地规划方面
居民最为关心的是拆迁的问题。虽说就现阶段而言,梅山的拆迁还未真正展开,被拆迁的人家不多,但拆迁安置问题依然成为了当地居民关心的热点。就居民反映的情况而言,存在拆迁后得到的赔偿金不足,无法负担新房的购置导致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这表明,一旦居民原住房被拆迁,为购置新房,居民们必须为此负债,无法保证他们日后的生活质量。
梅山是一个海岛,可耕地面积本就比较小,而在梅山发展蓝图中对于梅山的规划存在对耕地面积的挤占,改变居民一直以来的生活与劳作模式,使得原先大部分从事农业与养殖业的当地居民失去养家糊口的基础。这也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4.3 梅山环境问题
在当地存在的环境问题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最为严峻。通过调查过程中与居民的直接对话,当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开发区建设中工地施工的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以及车辆排放的废气,这些均可能导致噪声、大气、土壤、水体污染等。同时,当地的生态破坏情况也是不容忽视的。梅山正在积极发展本地经济,为加大船舶的吃水量,势必会把港区向外扩建,填海是必经之路。但填海造陆,扩建港口,必然导致沿海滩涂面积减少,从而致使依赖滩涂而生的众多野生海洋生物数量锐减。岛上挖山开路,毁林开荒,会导致丘陵植被覆盖率下降,岛区的绿色减少,破坏地表的抗侵蚀能力,当大暴雨和台风来临时,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现象频现。并且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损害。
4.4 居民就业问题
保税区的设立对当地的就业也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推动。保税区设立之后,当地政府出台了比较多的就业扶持政策,提供了一些家政、计算机、糕点师等职业培训,为许多待业在家的中年妇女以及缺乏就业所需技能的青壮年提供了提升自身就业实力的机会。其次,保税区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厂商和企业进驻当地,主要以税源型企业比较多,共引进2000家左右。目前二三产业为主,二产主要是春晓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配件、纺织机械、医疗器械为主,共有130家;三产以商贸类金融企业为主,商贸类企业共接近2000家。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部分就业机会。
就业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三点:①北仑区目前虽已出台了不少失土农民就业方面的政策,但仍不够完善,具体就业政策可操作性差,而且多数属于过渡性、单一性的措施,缺少针对性、指导性、可行性强的配套政策。②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与服务开发建设的能力要求尚有一定距离。③本土农民观念上存在依赖心理,缺少自主创业择业意识,无法正确面对外来压力。
5 建议探索
5.1 加强政府对浙江海岛经济保税模式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 (1)统筹各级财政的财力支持。争取国家财政、本级政府财力及时、足额地用于区域海岛事业和海岛经济发展,并且按需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使得财政投入增长速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速度、科技研发投入都要快于同时期相关地区的相应增长速度。
(2)设立“海岛保税模式发展专项基金”主要宜用于海岛保税模式重点产业的扶持、民生方面以及海岛保税模式的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的投入,以期发挥类似于“种子基金”的放大效应。
5.2 促进金融开放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促进港区金融发展需要加强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进、储备和培养,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本企业相关高端人才的奖励,高端人才一次缴纳税款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以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
5.3 发挥民营资本优势,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海岛保税区发展 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通过政策激励和科学引导,大力鼓励民营资本快速和充分地介入保税工厂、保税仓库等港区商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健康的民生环境,民生环境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应该加快财政方面立法监督、开通绿色通道等扶持措施的出台,促使保税区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更快更好完成。
参考文献:
[1]胡燕京,郭瑞佳.保税港区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为例[J].东方论坛,2014(1).
[2]孔梅.长岛县海岛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评价[J].海洋科学,2010(12).
[3]王明舜.我国海岛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与选择策略[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4).
[4]杨林.海洋经济视角下宁波梅山邮轮母港的建设[J].中国水运,2011(8).
[5]方欣,张亦飞,毛翰宣,宁顺理.基于分层TOPSIS 法的浙江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评价及演进特征研究[J].海洋经济,2012(4).
[6]徐丛春,董伟.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经济,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