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预防性护理

2014-04-29 08:10:15李春丽车小红杨莉
医药与保健 2014年11期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肺栓塞

李春丽 车小红 杨莉

【摘 要】 妇科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病死率也在增加。因此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和干预对减少肺栓塞的发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通过认真观察、判断可为医生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帮助医生及早做出判断,为患者治疗争取有效的时间。

【关键词】 妇科围手术期;肺栓塞;预防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4年3月我科发生3例肺栓塞,1例发生在术前,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发生在术后,经积极治疗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病人痊愈出院.通过3名患者的护理,对于妇科手术后预防肺栓塞发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病例1:XXX女54岁无职业,子宫腺肌症,曾口服米非司酮。既往体健。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第三日凌晨下床后一过性晕厥,约2秒钟,经对症处理患者症状缓解,术后第八天患者出现心慌、气短。行64排CT示:双肺多发肺动脉栓塞,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后经抗凝、吸氧等综合治疗23天患者临床治愈出院。

病例2:XXX女52岁无职业,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中度贫血,子宫腺肌症,拟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已完成灌肠、禁食水。术日晨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短继之意识丧失、抽搐,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抢救,2分钟患者清醒、症状缓解,测生命体征正常,血氧饱和度98%。暂停手术卧床休息,1小时后再次出现胸闷、气短、心率117次/分,呼吸28次/分,继之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降至70%-80%,病人烦躁、口唇紫绀、全身大汗,建立3路静脉通道抢救,行气管插管后转入重症监护室,后患者呼吸停止呼吸机辅助呼吸,于1小时后患者心跳停止临床死亡。

病例3:XXX女62岁农民、子宫内膜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轻度贫血。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加腹主淋巴结清扫术)。于术后第四日晚下地后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喘息,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5%,拍胸片示:双肺下野片状密度增高影、心影增大。双下肢彩超示:双小腿肌肉丛血栓。继之血氧持续下降最低68%,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抗凝等综合监护治疗,15天后临床治愈出院。

2 预防性护理

2.1 术前护理 ①全面评估病情、了解既往史为术后护理做好充分的准备。②护士宣教术后预防下肢血栓的方法,指导其深呼吸、咳嗽等。对贫血、肥胖、恶性肿瘤、中老年患者重点宣教。③术前根据手术时间决定禁食水时间,不超过8小时,防止血液浓缩。④术日晨静脉输注5%葡萄糖氯化钠晶体溶液改善因灌肠、禁食水导致的脱水状态。⑤患者灌肠或导泻后,血液浓缩,指导其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根据排便次数决定饮水量,一般2000ml左右。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①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对血氧低于90%、心率大于100次/分(基础心率上增加 40次/分)、呼吸大于25次/分的患者应高度重视追查原因警惕肺栓塞发生。②症状的观察,患者有无上腹部胀痛不适、胸闷、气短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立即协助卧床休息,吸氧,同时报告医生,行心电图、血气分析、床边胸片等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③熟悉肺栓塞的症状及体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护士熟练掌握抢救器材的使用,一旦发生肺栓塞立即抢救,分秒必争。

2.2.2 疼痛的护理 疼痛可通过兴奋中枢和交感神经引起多种激素的释放,如儿茶酚胺、抗利尿激素、高血糖素等。术后疼痛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应激状态下免疫功能有所下降,凝血功能异常,易致血栓形成和肌张力升高。针对患者术后因惧怕疼痛而不敢活动,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更减少了活动量的特点,应给予适当的镇痛,有研究认为术后镇痛可避免体内高凝状态的出现,减少DVT的发生率。

2.3 生活护理

2.3.1 指导患者低脂、低糖、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术后第一次排便应在床旁进行,有人陪护。

2.3.2 术后第一次下床避免下肢突然剧烈运动,先在床上坐起5分钟,床边坐10分钟,然后下地活动,必须有护士陪伴。

2.4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肺栓塞的发生大部分来源于盆腔和下肢,所以术后下肢血栓的预防尤为重要。具体方法是:

2.4.1 术后6h即协助患者抬高下肢或进行踝泵训练,每2小时1次,每次2分钟。并在床上更换卧位。

2.4.2 对术前有高危因素的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指导其穿弹力袜。同时术后18小时下床活动,以增加静脉回流速度。

2.4.3 采取一些物理性预防方法,对下肢腓腸肌进行按摩,手术当日按摩尤其重要,30分钟一次,一次5分钟,重视夜间按摩。空气压力波治疗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或根据患者情况治疗。

2.4.4 每日监测双下肢周径,如同一部位周径相差1cm警惕下肢血栓的形成。

2.4.5 护士术后每小时巡视,认真听取患者的不适,观察下肢肤色,按压局部感觉其紧张度及温度,一旦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活动受限,应予以高度重视,立即汇报医生,以便及早明确诊断。

2.5 药物性预防 抗凝药物术后12小时开始使用,常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皮下注射,每日1-2次,连用5-7天。用药过程中监测凝血功能。

3 小结

肺栓塞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威胁,预防性干预能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通过3位患者的护理,除做好基础护理、积极抗凝治疗外,对潜在并发症观察与护理也至关重要,护士在救治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断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颖.肺栓塞溶栓和抗凝治疗的护理[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2009,06:668-669.

[2] 季晓微,张馨赟,刘振威,严惟力.肺栓塞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2010,20:3668-3670.

[3] 郭雨青,刘华.肺栓塞23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2007,09:1341-1342.

[4] 顾沛,主编.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

[5] 赵继军,主编.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13.

猜你喜欢
预防性护理肺栓塞
危险度预测联合肺栓塞排除标准对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肺栓塞——多学科病例分析》已出版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预防性护理在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
法医学杂志(2015年4期)2016-01-06 12:36:40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