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动汽车的四个传说

2014-04-29 00:44江涛吴佩
汽车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晨风比亚迪车子

江涛 吴佩

传说,日产聆风已经引进中国,但少有人亲见;

传说,Zoe在法国已经发起挑战,40%的电动车市场都被她捏在手中;

传说,比亚迪跟奔驰喜结良缘,但不知他们的爱情结晶如何;

传说,特斯拉在中国声名鹊起,但少有人知道怎么买到它,更别说了解。

幸运的是,我在半个月之内先后试驾了这四款传说中的电动汽车,在此一并奉上,希望能让传说变得真实。

以风的名义

东风日产启辰晨风

转世于聆风的晨风,同样以风的名义演绎着电动车的一个发展方向,不求长途,但求轻快!

因为聆风,所以晨风

说起晨风,也许有点陌生,但如果说起聆风,在电动车圈子里可谓如雷贯耳。2010年,聆风正式量产,成为全球第一款量产并大量销售的电动汽车,如今其累计销量已超过13万辆。即便在国内,国人对聆风也早有耳闻。2011年底,聆风正式引进国内,并在广州的花都进行出租车试运营,当时,国内电动车政策尚未完善,自主电动车也还在襁褓中,面对来势汹汹的聆风,国内一片“狼来了”之声。然而自那以后,聆风的风声并不大,直到最近谜底才揭开,原来,东风日产有意将这款电动车纳入启辰品牌麾下,一来响应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二来降低成本,同时等待时机。而这个时机,就是现在:新能源车的地方保护逐渐打破,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到位,甚至连购置税都免了。

见到晨风时,我不想说它就是一辆换标的聆风,但事实就是这样。外观上,启辰的设计师稍微动了动刀子,目的只是让人清楚地知道它的中国老爹是谁,至于内在,基本与聆风无异,事实上,它俩的重量几乎一样!在很多人还对电动车充满怀疑的时候,原封不动地把成熟产品引进国内,无疑是明智之举。

开起来很轻松

进入车内,晨风并不会急着告诉你它是辆电动车,内饰设计还是典型的日产五座家用车风格,朴素的方向盘和中控台让人有种置身传统燃油车的感觉,甚至驻车制动都是传统感十足的脚刹式。直到我摁下起动按钮,车子悄无声息地通上电,组合式液晶仪表亮起,我才确信我上了一辆电动车。将形似小鼠标的挡把轻轻拨至左边,此时就是空挡,向后拉一下,车子便挂入了前进挡,向前推一下就是倒挡,而摁一下挡把上面按钮,就是P挡了,这也许是晨风与其它日产车操作上最大的区别了。虽说上手很容易,但我不理解为什么不把它设计成向前推是前进挡,向后拉是倒挡呢?这样不是更容易理解么?显然,陪驾的妹子无法解答这个技术问题,我猜这是受传统自动挡汽车的影响:R挡在D挡前面吧。

松开刹车,车子开始缓慢前行,这跟开自动挡汽车一样。轻踩油门,随着仪表上显示的功率上升,车子悄悄提速,安静而平稳。油门踏板在前三分之一的行程内并不敏感,感觉像开一辆小排量汽车,这显然是为省电而故意为之。但如果踩油门的速度加快或者深度增加,254Nm的扭矩会毫不犹豫地爆发出来,其加速反应比一辆3.0L V6车型还来得干脆,只是受制于80kW的功率,后劲稍显柔弱。电动车的加速表现,我早有心理准备,但整个过程中晨风表现出安静与轻快感还是令我有些吃惊,这跟开燃油车的感觉截然不同,甚至跟同是电动的比亚迪E6也有很大差异。其实这也不难理解,E6为提高续航里程,重量已经超过2吨,而晨风重量不超过1.5吨,加速时自然要轻快很多。

1.5吨的晨风比普通的燃油A级车重了200kg左右,但开起来却比很多A级车还显轻快。松开油门,动能回收系统就开始工作,产生轻微的制动力,这种感觉就像燃油车松油门时的发动机制动。踩下刹车时,动能回收的强度增加,与刹车系统协同工作,刹车并没有因车重而显得吃力,甚至连点头都不明显。安装在车底重达273kg的锰酸锂电池就像秤砣一样稳稳地压住车身,极低的重心和理想的重量分布还令晨风有着出乎意料的动态反应,紧急变线,车身只是轻微侧倾,甚至连多余的晃动都没有。虽然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挂加上低滚阻轮胎让晨风自废了不少武功,但弯中表现依然出色,在山道上小跑可谓游刃有余,轻松自在。这就是大扭矩电机加上低重心带来的奇妙效果。完美的第二辆车

正沉浸在晨风的欢快中,瞅了瞅仪表上的剩余里程,出发时显示140多公里,没跑多久便只剩80多公里了,不由地收了收右脚。激烈驾驶时,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会明显缩短,除非你清楚地知道离家或离充电站有多远,否则还是不要太放肆。事实上,轻快的晨风电池容量24kW.h,综合续航里程175km,走的是典型的城市通勤车路线,也就是说它只适合上下班或购物等短途交通,对于已有传统燃油车并有意购买第二辆车的消费者来说,晨风是一辆不错的选择。它经济实惠,除去国家、地方补贴和购置税,18万元多就可以买到它。后期使用、维护成本更是低廉,每公里电费仅1毛多,保养还没有换机油之说。实用性方面,晨风也不遑多让,2.7米的轴距和紧凑的电池包,令其拥有宽敞的后排以及行李箱空间。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充电,晨风提供低配3.6kW、高配6.6kW(充电功率)两个版本,如果是高配,用220V家用电,4小时就可以充满;用380V的充电桩,半小时就能充80%,这也就是喝杯咖啡的时间。

雷诺Zoe

离我很近的Zoe

Zoe有着很切实际的技术和很务实的外表,这样,你就能不用改变自己迅速接受一台电动车。

我猜,每个男人都一定有个叫做Zoe的女性朋友,小清新又文艺,离的很近却有点距离的。

我在巴黎又偶遇了一位Zoe,和我的那位女性朋友Zoe一样小清新+文艺,她是雷诺家的文艺女青年,有点独特的气质是因为她的内里和Clio并不相同——它是纯电动的;但她与Tesla不同之处在于,Zoe是一款平易近人的车子——法国街头已经有不少在跑了,Zoe原来已经拿下法国四成的电动车份额!

按照研究的心态,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小清新翻个底朝天看看。打开机盖,熟悉的装置赫然在目,Zoe与雷诺一日产联盟里的另一台车共享了不少动力系统,那就是日产Leaf,如果你不甚熟悉,不妨往前翻几页复习一下中国版Leaf——启辰晨风。而电池方面,22kWh容量的电池系统与Leaf同源,电机则提供了87匹的动力,最强悍的数据来自220Nm的扭矩输出,车速最高可達135Km/h,对于一台市区通勤的车辆来说,这已经绰绰有余了,按照官方说法,她可以续航210Km,上网查了一查法国网友的反馈,实际使用150Km是比较常见的。

对于一个文艺小清新来说,了解这些数据参数已经足够了,它和Leaf不同之处在于,Zoe是一台非常正常的车,不会招来过多的异样眼神。两厢五门,在巴黎街头并不突兀。坐进去之后你会发现她和所有的雷诺一样,有着舒舒服服的布面座椅和完全正常的使用习惯——连档杆都在右手边上,完全是按照正常轿车的设计来做的。这也就是Zoe平易近人之处,这台车几乎保留了所有我们习惯的DNA,一点儿都不遥远。

起码在我坐上去的第一时刻是这样感受的,打开电门,踩下刹车,挂入D挡,然后踩着“电门”离开车位,一点都没有新奇感!没有Tesla的超大屏幕iPad可玩,没有Leaf奇形怪状的排挡杆可玩,就连GPS也都是和Clio一样一样的!扫兴之余,更让人觉得Zoe是一台踏踏实实要卖的车,就像Zoe这名字,就在身边,很近很近。

行驶在巴黎的狭小街道上,法国人在如此狭窄的街道里依然完美地挤入两台车,最要命的是嗖嗖地开快车。对于体重超标的Zoe来说,多出来的电池重量让她变得和满员的Clio一样重,好在220Nm的扭矩不吹牛皮,很果断地就能提升速度——要知道,电动机释放扭矩可是不需要等待的。此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不会像Tesla那样一松电门就拼命动力回收,一切来得都很顺畅(当然比传统车的动力回收还是要强的),即便是高速突然丢开电门,也能够比较平稳地接受。和正常车一样的操控,除了略重的车身给了更大的离心力,其实要顾忌的东西几乎全无,如果给她装一个排气管声音模拟器,大概我就觉得自己是在开Clio了。为了让Zoe更安静、更节能一些,米其林还为她配备了专门的电动车轮胎,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模拟普通汽车的质感。

好吧,短暂的一小时试车告一段落,我想对于Zoe来说最大的并非技术的讲解,而是在于她和我的距离。真的很近,法国人想好了她的所有解决方案,甚至包括一套名为“Cam e le on”的充电系统,可以在一个插口上用专用/家用两套标准来对接充电,而更近的是,在法国她采用的是半租半售的形式,79欧元/月就可以开走她,真的很近哦。

中德混血儿

比亚迪戴姆勒腾势

续航里程达300km,有着比亚迪和奔驰背景的腾势,不论对行业还是市场,都有着重大意义。

腾势是什么来头?

腾势的故事并不长,但来头挺大。2010年,比亚迪与戴姆勒在斯图加特签署备忘录达成合作意愿,随即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2012年,合资公司推出TENZA腾势品牌,随后腾势概念车在当年的北京车展亮相。时隔两年,首款腾势电动车在北京车展发布并宣布售价。

当看到一字排开的腾势试驾车时,还未试驾,心里已经有些莫名的高兴。中国汽车搞合资30年来,比亚迪戴姆勒是唯一一家依靠各自魅力(技术)吸引对方而喜结连理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在深圳成立后,惊讶的目光与怀疑的声音就没停止过,但事实是,为顺利推出新车,戴姆勒史无前例地在德国以外的地方设立了研发中心,而中德两班人马也迅速磨合完成,并高效地完成了首款电动车的研发、量产工作。从这点来说,比亚迪的确给中国汽车人长了点脸。

当然,长脸是一回事,车子怎样才是关键。

奔驰?比亚迪?

外形上,腾势有点奔驰B级的影子,按厂家的说法,在车型研发初期,研发人员的确有拿奔驰B级作为蓝本参照。原因很简单,奔驰B级车独特的三明治底盘很适合布置电池包,另外奔驰本身也有纯电动的B级,同时这车也很适合家用车的定位。但事实上,腾势是重新开发的一款全新车型,轴距、轮距都比B级大很多,整车更是大了一圈。外形轮廓虽有B级的影子,但事实上腾势并不是一款掀背車。为迎合中国人对三厢车的特殊感情,同时又兼顾实用掀背车的造型,设计师给腾势设计了一个与后窗相互独立的小行李箱盖。行李箱与乘员舱相互独立,行李箱的打开方式也跟三厢车一样,但巧妙的设计令其看起来更像一辆掀背车。这种设计不管喜欢与否,但的确很巧妙。

腾势的车尾并没有按惯例标注爹妈的名字——比亚迪戴姆勒,而只是标上了“比亚迪”。原因是戴姆勒在国内已经有两个“对象”了,这已经达到了发改委规定的上限,因此比亚迪戴姆勒不能单独拿到准生证,腾势也只能用它爹——比亚迪的户口本了。解释了这么多,我无非是想澄清一下:我没骗你,这的确是比亚迪和戴姆勒(奔驰)的娃。作为老爹,比亚迪给了腾势整套电动系统,包括电池、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充电系统等等。说到这,不少人可能会联想到E6,毕竟这两款车的续航里程都是300km。但事实上,腾势的电池容量、电机的功率和扭矩都要比E6小一些,只是受益于车重的降低,腾势的续航里程同样能达到300km。当然,电池同样是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出租车运营多年的E6已经验证了这种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腾势没必要另辟蹊径。说到安全,这款借鉴了奔驰安全设计经验的腾势是国内唯一一款获得C-NCAP五星的纯电动车。相比之下,很多车厂甚至还不敢拿他们的电动车去撞。

开起来像奔驰吗?

不像。虽然老妈戴姆勒给腾势提供了血液(整车从设计、调校到生产都有奔驰的技术人员把关),但它们的血型并不相同。首先,这是一辆纯电动车,奔驰在发动机、变速甚至在噪音与振动控制方面的造诣无从施展。其次,腾势的定位是高于比亚迪,但低于奔驰,这注定腾势不能套用奔驰的所有标准,否则成本无法降下来,售价下不来就无从谈市场。

忘掉奔驰,自重超过2吨的腾势,开起来有点E6的味道,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惯性的存在,不管是加速、制动还是经过沟坎。好在550kg的电池包布置在车子中部车底,重心相对较低,即便高速拐弯也不会让人心慌,一切稳稳当当。但相比E6,腾势又多了几分高级感,内饰用料更加考究、做工更加精细,甚至车架、悬挂都更加紧致、有质感。电动助力转向调校相对成熟,操作起来轻松顺手。看来,奔驰外派过来的几十个技术专家并没有闲着。

对很多人来说,需要适应的不仅仅是悄无声息的加速,更要适应一下它的油门(电门)踏板。在普通模式下,松开油门车子就会进入动能回收状态,而且回收强度较高,这意味着松开油门踏板,车子就会有明显的制动感。这一设计明显是出于提高续航里程的考量,但对驾驶者来说的确需要适应一下。如果不想去适应,可以选择进入运动模式,此时动能回收减弱,车子也表现得更能溜,不过这多少会牺牲一点续航里程。

值这个价吗?

低、高配版本腾势报价分别为36.9和39.9万元,乍一看着实不便宜。但如果算上各种补贴,25万元多就能拿到低配。其实,这个低配也不低,起码还配置了真皮电动座椅、中控大屏,甚至还有哈曼音响。当然,如果用传统燃油车的驾乘标准来评价,腾势还是欠缺少许高级感,但这样比较又有失公允。开腾势跑在大街上,回头率是同价位燃油车没法比的,人们还会给你贴上“环保”这副有格调的标签。如果说这些都是虚的,那北京摇号基本能中,上海免牌照费,使用、维护成本极低,这些是不是很实在呢?你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有没有合适的车位,能装功率大点的充电器。

特斯拉Model SP85

只是一辆电动的汽车?无论从产品、营销,还是销售等各方面去看特斯拉Model S它都试图用IT界的思维来一场革命。

超前的不仪仅是纯电动

说起特斯拉,不单车迷们会两眼发光,就连IT界的程序员也会津津乐道,但在国内,除了少数土豪外,有多少人敢说真的了解它呢?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知道怎么买到它么?如果你说找经销商,那你可能是被黄牛党骗了,特斯拉没有经销商!别不好意思,像我们这种自称“业内人士”的编辑也是试车当天才知道这个“秘密”。没有经销商,那去哪买呢?上网买!在网上选车型、颜色、自定义配置,付定金下单后等几个月就可以送车上门。车子到手后,上牌、保险什么的自己找人搞定就是。不是说汽车电商还只是个噱头吗?看来我们真的OUT了。

网上直销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车厂与用户之间没有中间商,这使得特斯拉的车子在国内的售价只比美国贵了十几万元的关税。这对动辄翻两三倍的进口豪华车来说,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从这点来看,马斯克并没有把中国市场看成是钱多人傻的集中营,但问题是,习惯了销售顾问打点一切的中国汽车消费者,并不适应这种网上直销,甚至都不知道特斯拉是这样卖车的,于是特斯拉破例在中国成立了100多人的“庞大”销售队伍,下到各地去耕耘市场。马斯克招人也不同寻常,必须要会写代码、会多国语言、有工科背景,还得有奢侈品经验!当时我就无言以对!

大屏的诱惑

原谅我的大惊小怪,咱们这点篇幅还是多聊聊车子本身吧!带着钥匙靠近车子,Model S的伸缩式门把手会自动弹出。进入车内,首先吸引我眼球的不是方向盘,而是中控臺上那史上最大的17英寸高清触屏。不过,它既不是用来看片,也不是用来打游戏的,而是兼具导航、车辆设定、设备控制等功能。中控台上能见到的常规按钮只有两个,一个是危险灯开关,另个是手套箱按钮,而空调、天窗、音响,甚至记忆座椅都是通过触屏控制,实际操作起来并没有想象中复杂,反而觉得很炫。

为掩饰一下见到大屏的欣喜,我决定先上路试车,这时我才发现原本应该放挡把的地方是个“大峡谷”。当时我就建议工作人员可以考虑在这里装一个小冰箱,放几瓶红酒或香槟,土豪们一定很喜欢。言归正传,Model S采用的是怀挡设计,挡把位于方向盘后面,向下拨便挂入了D挡。左右瞅了一会,工作人员看出我的意图:“这车没有手刹。”好吧!我又OUT了。想想也是,摁下挡把上的按钮挂P挡时顺便触发电子手刹,挂挡的同时就解除手刹,这的确是个不错的设计。也许其它车厂也想到了,但只有特斯拉这么干了。

松开刹车,车子缓慢蠕动,试探性地踩了踩油门,我对踏板下面潜伏着的422马力和毫无迟滞的600Nm心存忌惮,据说前不久有准客户在试车时就撞毁过一辆。但事实上,即便这辆高功率版的顶配P85,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友善,油门前段并不算敏感,甚至有一定的容错度。见到它这么好相处,我也放松下来,转而继续把玩那17英寸大屏。通过车辆设置菜单,我可以调节方向盘的助力力度,也可以调节动能回收的强度,甚至连车身的高度都可调。没错,这就是空气弹簧悬附赠的功能,只是特斯拉在保留随速高度调节的同时,还把控制权有限度地开放给驾驶者(即便驾驶者把车身调高了,高速时依旧会自动降低,以提高稳定性)。此时,我完全失去了一位试车编辑该有的淡定,反而像小孩子拿到新玩具那样,忍不住反复把玩。

不吼也暴力

好在职业本能提醒了我:我不是来试平板的。视线转到全液晶仪表上,跟其它车厂的液品仪表一样,Model S的仪表有多种界面可选,普通界面下,车速和功率指示是仪表的重点。功率表上的最高刻度是320kW(实际最大功率为310 kW),是时候见真章了,一脚地板油,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猝不及防的强人加速G值还是让我瞬间产生了眩晕,肾上腺素甚至都还来不及加浓,就感觉被人重重踹了一脚!此时,4.4秒破百的数字已经没有太多意义,Model S的加速过程跟相同动力数量级的燃油车完全不同,它完全不需要等,600Nm的扭矩在起步瞬间就可以爆发。不需要什么弹射起步技巧,每次油门到底就是一次完美的弹射,跟过山车的起步有点相似,一上来便是高潮,没有酝酿。虽然我不习惯这种方式,但我还是忍不住再试了两回,当600Nm的力道全部释放时,245/45R19的高性能胎立马会高呼求饶,防滑系统立即介入。随后整个加速过程安静得让人怀疑耳朵失聪,甚至连屁股也感觉不到一点顿挫或冲击。Model S不仅没有内燃机,它连变速都省掉了,那个被称为单级变速器的东西严恪来说只是一个减速器。

松开油门,功率表指针迅速回落至动能回收功率表。车速越高时松开油门,动能回收功率就越高,出乎意料的是,此时踩刹车并不会让回收强度增加。这意味着制动系统跟动能回收系统并没有内在联系,它们是相互独立运作的,其优点是系统简单,但动能回收效率势必会受到影响。也许特斯拉并不担心Model S的续航里程,位于车底,由7000多颗松下18650钾电池组成的电池包可以存储85 kW·h的电量,这些电足以让它跑上500km。

得益于钴酸锂电池较高的能量密度和铝质车身,这辆有着大容量电池的大车“只有”2108kg,比腾势略重一点。值得一提的是,Model S开起来并不像一辆2.1吨重的车,空气弹簧悬挂超强的滤振能力弱化了整车的重量感,碾过不平踏面时,并没有超重带来的紧张感。电池中底置、电机后置后驱令Model S在紧急变线或高速过弯时的表现有点MR跑车的味道,车头反应灵敏,侧倾抑制良好,弯中极限颇高。只是受车重和电动助力转向的拖累,无法做到轻快和精准。

硅谷式造车

跟我们这群偏执的编辑不同,Model S的客户们并不会过于纠结其操控性,对他们来说,花了一辆豪华车的钱,能不能得到应有的豪华感更重要。有人说,即便Model S有真皮座椅和麂皮车顶,甚至连仪表台都有皮质覆盖,但论豪华感,仍不及同价位的传统豪华车。这个我信,毕竟特斯拉把精力和成本都放在了电动系统和电子系统上,但我同时也相信,特斯拉对豪华的理解跟传统车企并不同,简约和科技感更符合它的硅谷背景。事实上,Model S不论从设计、制造还是销售,都带有明显的硅谷风格,它的理想客户并不是中国土豪,而是IT界的精英们。

没有炫酷外形和震撼排气声的Model S也许并不是如今大部分人心中的Dream Car,但它传递出的浩车理念和价值观势必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THE END

纯电动汽车作为一项新事物,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相比传统动力同级汽车,它们仍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整车偏重、操控弱等不足。但对新事物,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等哪天汽油用完了再去发展纯电动,那是就会太晚了。令人欣慰的是,这四款定位不同的电动车都已有较高的成熟度,最起码做到了批量生产、上市,而且驾乘感受、可靠性、安全性都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不管你接不接受,电动车已经在我们身边,这个时代已经来临。

猜你喜欢
晨风比亚迪车子
比亚迪元PLUS
比亚迪“出海”
车子睡觉的一天
好玩的车轮
《诗·秦风·晨风》的再讨论
请注意,奇形怪状的车出没
晨风的脚步
比亚迪宋
早上离家晚上回
突然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