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去4S店买过车,特别是在几年前,你一定听过销售(通常是欧美系品牌)这样推销他们的车型:“我们的车身较重,用料实足,安全性更好。”當你质疑他们的车为什么油耗这么高时,他们又会这样解释:“因为我们的底盘较重,油耗高一些是正常的,底盘重走高速的时候稳定,而且安全性更好。”于是买了他们车的顾客就安心了,一边在忍受居高不下的油耗和糟糕的动力,一边向朋友解释着“车重的好处”。
事实果真如此?几年前德国人曾经拿了一辆中国某自主品牌车在E-NCAP碰撞测试,结果那辆车被评定为零分。其实那辆车车身也很重的,而且非常符合我们所说的“钢板厚”、“车身硬”、“车身大”之类理论。
2007年我曾经采访过奔驰的安全工程师,针对“奔驰Smart车身尺寸特别小,但为什么碰撞安全性又如此之好”来提问。奔驰强调了Smart的安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车身虽然小,但乘员生存空间非常大(开过Smart的都知道空间很大);二是要绝对保证碰撞中乘员安全空间不能变形,为达到此目标除了结构的坚固,还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吸能区来吸收碰撞的动能。小声说一下,现在世界上所有汽车被动安全设计准则,都是基于奔驰1952年专利号854157的“承载式车身结构”专利,原理由坚固的乘客舱和缓冲溃缩区所组成。换一句话,“吸能区”是奔驰发明的,而非日本人。
对奔驰工程师的访谈,接着我问了一个当年大家谈论最多的问题:“三厢车是不是比两厢车更安全?”而对方回答两者安全性是一样的:两厢车虽然车尾缓冲溃缩区没有三厢车大,但两厢车会通过设计更坚固的车尾来保护乘员。对方最后提到一个观点让我非常惊讶,他说:大家通常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两厢车通常车重会比三厢车更轻一些,更轻的车身更有利于安全设计。原来不是车身越重越安全呀?
这些年奥迪造车的进步有目共睹,其中ultra轻量化技术是让它走在对手前面的原因之一,ultra(ultralightweight technology)是奥迪借助改进制造材料、改善零件结构从而降低车身重量、提升车辆高效性的一种技术。2002年我去过德国的英戈尔斯塔特,那里是奥迪总部、技术开发部以及奥迪在全球最大制造工厂所在地。在提到全新一代A3如何研发的时候,奥迪提得最多的就是“在正确的地方采用正确的材料”。
什么叫“在正确的地方采用正确的材料”?奥迪的工程师举例:例如在某些地方,他们用更轻量化的铝合金和钢材,某些地方他们用了更薄的钢板。经过他们计算发现,一些地方可以少了一些螺丝,这样可以减轻一些重量,甚至他们在一些不是关键地方,用其它材料螺丝代替金属螺丝,这样每颗螺丝可以减轻几克的重量。恰到好处的轻量化设计,使得整个车身的刚性、碰撞安全性和静音性都非常出众。当时在现场的我听到这种介绍,看着奥迪工程师拿着电子秤向我们展示它轻量化的螺丝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这种“减法”的设计思想,不正是日本人一直擅长的吗?
车身轻的好处有那么明显吗?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采用了MQB平台的高尔夫7代。MQB平台的高尔夫7大量采用了轻量化材料,在车身更大、车内空间增加的前提下,车重却是比上一代平均降低了90kg。以高尔夫7 1.6MT 1210kg的车重为例,同级别福克斯1.6MT有1282kg,而英朗XT 1.6MT高达1375kg。
减重带来的好处自然是车身轻盈,高尔夫7开起来虽然不像POLO、嘉年华那种轻盈,但当你以中低速行车,突然扭动方向盘避让路面的大坑,高尔夫7表现得像兔子一样灵活。
现在,就连一向在减重方面落后的美国车厂,也开始迎头赶上了。刚刚推出的全新一代雪佛兰科鲁兹,车身大量运用高强度钢,同时在发动机、底盘和内饰等部位采用全铝及轻量化材质,整车重量比现款科鲁兹降低10%。结当我们同事江涛拿到科鲁兹1.4T+7速双离合试驾的第一天,就在微信群里炫耀他的照片——科鲁兹的平均油耗只有5.8L/100km,这是要颠覆我们对通用车的印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