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明 赵明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共青团组织也开始向着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从当前来看,高校的共青团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阻碍着共青团组织服务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本文尝试从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助力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三个方面内容进行简要地论述。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国际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2 — 0155 — 02
当前我国社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外来文化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在外来文化和资本的作用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和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意味着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要紧随高等教育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特别是在当前高度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共青团组织只有积极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勇敢地迎接国际化的挑战,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路径和模式的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有效地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动态化与现代化。
一、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特别是在网络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也在此环境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对传统共青团工作模式产生冲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国际的接轨,高等教育的体制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院校开始从精英教育向着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任务量和难度也在逐步加大。大学生数量的增长使得传统共青团的工作模式体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共青团的组织覆盖面和组织凝聚力受到了严重地冲击,这对于高校的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以及存在于高校内部的广大师生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会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传统的共青团工作模式在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特点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共青团工作对象也出现了多层次与复杂化的全新特征,使得共青团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全面到来的信息化时代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均与网络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程。高校的共青团工作也因此而受到了影响。共青团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高校的大学生,在高度开放的网络环境之下,世界各国连接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网络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更多地接触国际文化,了解了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然而,外来文化的涌入也使得不具备完善辨别和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出现了文化理念与价值取向的迷茫,大学生固有思维中的传统文化框架被击碎,并用最快的速度实现了重新的塑造,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能力也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冲击。特别是来自于网络中“负能量”如虚假谣言、负面新闻以及暴力游戏等内容,都对于大学生忠于集体、拥护组织、推崇传统文化的固有品质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来自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理念、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文化理念以及社会上一些腐朽的道德意识、伦理观念通过如动漫游戏、好莱坞电影以及网络视频等多种传播渠道逐渐的渗透至我国,使得我国的大学生深受影响,进一步为我国高校的共青团工作设置了重重障碍。
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来看,在我国高等教育向着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高校的共青团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组织形式、工作手段以及特色文化角度来说,我国高校的共青团工作已经严重滞后于国际上的先进做法,沒有实现与国际的接轨,体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首先,高校的共青团在组织形式方面较为陈旧。“传统的校团委、学院分团委(系团总支)、班团支部三级组织形式,覆盖不到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和网络等独立性越来越强的重要阵地,适应不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变化。”〔1〕其次,在工作方法方面亟待创新,开展团组织工作阵地的建设是多年来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一直以来,围绕大学生组织开展多种教育和实践活动是高校共青团的主要任务,然而在组织工作时共青团建设的理念和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更新,团组织的工作手段过于单一,无法发挥出共青团组织培养和挖掘优秀青年的良好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一,高校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还十分不足,特别是在大学生已经面向国际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共青团工作还并没有及时地做出快速地反映,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对于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把握严重不足;再次,高校的共青团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受到管理理念以及高校条件等多方面的局限,一些高校的共青团组织缺少必须的现代化数字媒体设备与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于网络教育资源利用地不够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内容的手段单一化,工作社会化的进程发展缓慢;最后,高校共青团严重缺少特色文化。共青团的工作涵盖高校内部的全体大学生,覆盖面较广,包含内容十分丰富,但是部分高校的团组织为了获得更高的评价、超高完成工作指标而过分看重和追求扩张工作阵地和提升活动层次,使得共青团的工作生硬与国际化接轨而缺少本土特色,直接导致了共青团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水土不服”。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共青团工作的有力支持,然而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也要求共青团在组织服务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地创新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及时地对于快速变化的国际化环境做出有效地反映,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国际化水平。
(一)积极树立国际化的共青团工作理念
“我们应该意识到,要从全球的视角来思考自身的发展与定位,從全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规划和设计自身教育的发展,培养面向世界、具有国际意识的开放型人才。”〔2〕理念决定行动,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背景下,高校的共青团必须要积极地树立国际化的工作理念,将目光放的更远,思考的层次更加深入,要有效地调整工作和研究的目标与标准,充分运用数字化平台和共青团校外实践基地等优势条件,积极开展具有国际化性质的国际交流座谈会、中外文化展出、国际大学生交流周以及“汉语桥”语言学习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活动,同时还要积极地研究和揣摩活动的实效性和学生国际化社团的建设,从而使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工作更加具有国际化水准,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
(二)注重发挥学生社团在共青团发展中的作用
在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切实加强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重视并发挥中国学生社团组织在交流活动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我们当前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3〕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在共青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要在共青团的指引下快速地建立起具有显著国际化特征的学生社团,如“国际青年互助协会”、“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以及“国际大学生互换体验团”等等,鼓励共青团的青年工作者们积极地参加学校的外事接待活动之中,进一步加强与外国留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同时还可以成立国际文化兴趣小组,例如语言学习俱乐部与中外文化交流节等,为中外大学生创造一个了解国际文化、相互帮助学习国际文化知识的最佳平台。此外,要高度重视和支持陶艺、剪纸、思想学习以及民乐、中华礼仪等具有中国意蕴的社团建设,使这些社团文化能够成为标志性的“品牌”,进一步地助力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
(三)以留学生人才为依托拓展高校国际交流的渠道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国的大学校园,成为了连接中外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在高校共青团服务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留学生这一强大力量,鼓励和引导留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高校的多种文化活动和组织管理中来,让他们在不同的文化平台上尽情地施展自身的才华,将本土文化传递给中国的青年大学生。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必须要充分地利用和珍惜留学生资源,进一步扩大我国大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素质。在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语言方面存在的重重障碍以及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巨大差异,很大一部分留学生并不能够完全地融入到高校的文化活动中来,与我国大学生的交流和接触较少,共青团组织工作没有更多地考虑到留学生群体,直接造成了对于留学生的忽视。因此,共青团组织要积极组织高校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一道共同参与高校的文化活动,使留学生们也能够成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一员,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精粹吸引留学生对于中国特色文化的热爱,使留学生真正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成为学生们的一份子,进一步促进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和健全化。
(四)进一步加强教育实践促进共青团组织服务的国际化
纵观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我们不难发现,但凡是优秀的大学都十分看重教育的实践环节。在我国高等教育向着国际化迈进的过程中,充分的社会实践是非常必要的。而对于共青团的工作来说,只有积极地转变观念,加强具体的工作实践,才能够被时代所需要,才能够在发展的潮流中始终脚踏实地。教育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教育实践能够有效地引导学大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要尽可能地创造实践教育的机会,要广泛联合校园内外的教育实践基地,带领大学生参观世博会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还要引领大学生积极参加诸如中法、中俄等国家的文化交流展会,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放眼全球自觉、主动地向国际标准看齐,从而使共青团组织通过有效的工作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的融合。
总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高校共青团也必须要对于国际化做出快速地反映。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深入研究国际化背景下共青团工作的新方法、新目标,从而真正地使共青团的组织服务在高校的国际化发展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易皓华.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04):15.
〔2〕段玮玮.德、澳职业教育国际化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71-172.
〔3〕宫兴林.浅析中国学生社团组织对营造大学国际化氛围的积极作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52):209-222.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