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分析及养老模式创新

2014-04-29 05:04潘崇敬郭康健
中外企业文化 2014年12期
关键词:空巢养老保险养老

潘崇敬 郭康健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支持发表 ,项目编号:201310378003

【文章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空巢”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能否真正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谐社会主义建设。本文基于对大量农村空巢老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历史,总结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及传统农村养老模式弊端,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并对农村养老模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问题;养老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银色浪潮已经到来,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留在家中的大多是老弱妇孺,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空巢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1 农村老人“空巢化”的原因

空巢老人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年龄主要在55-60岁以上,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缩短了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出现的时间。 1973年我国把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加速了我国的老龄化。其次 ,农村生产结构的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我国劳动力比较充裕,农村劳动力过剩现象日益严重,大量年轻人进入城镇务工,徒留老人在家看守家园和田地。其三,由于各种原因,丁克家庭增多。最后, 传统观念中家庭理念逐渐淡化,父母不想因此牵制到子女发展而主动选择独居也是导致空巢老人出现的重要原因。

2 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及分析

在我国农村养儿防老的做法相当普遍,子孙满堂说明家中香火旺盛,到老可以安享晚年。但是随着家庭观念的逐渐淡化,农村年轻人口外流,养老机制不够完善,农村空巢老人现状面临众多问题。经济上得不到保障,生活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不容乐观。

1经济问题。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水平偏低,最然年逾花甲,有的還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来源主要有靠自己种植农作物, 养殖 。政府补贴毕竟是极少数,而且数额较少。子女有的自己还在还贷款,给予老人的比重偏低。农村的空巢老人只要自己仍有余力,就要活到老,干到老,不想成为子女的累赘,所以农村空巢老人对经济需求相对较大。

2健康问题。人入老年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免疫力自然也下降许多,所以说老年人更容易生病。农村老人常说“小病扛,大病躺”,首先是因为就医不方便,再加上费用高,虽让农村已经推行新农村合作医疗,但报销门槛高、额度少而且担心无人照顾,所以空巢老人就医率并不高。老人是疾病的多发群体,老人健康状况应引起重视。

3精神问题。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主要来自子女,但由于子女不经常陪伴在身边,得不到关心和照料,所以农村中“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独化”的现象十分严重,精神问题严重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

3 传统养老主要模式及其弊端

首先是家庭养老,我国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虽然新型养老模式不断出现,但是家庭养老在农村依然占据主流地位。“养儿防老”的观念在农村已经根深蒂固,主要以血缘和亲情为联系的纽带,家庭养老的低成本优点正好适合平困的农村。但是家庭养老模式下老人的生活状况很大程度取决于子女经济状况和素质。随着农村大量年轻人外流,对老人的照顾明显减少。家庭规模在不断缩小,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减弱,重幼轻老现象严重,家庭养老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度的一种形式,在公有制时期比较盛行,对老人进行集中管理,提供服务,有利于养老资源的的配置。但是社区养老受众人群面狭窄,主要针对无经济来源、无儿无女的特别需要帮助的老人。而且社区养老还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多半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所以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也跟不上。社会养老是以政府为主导带有较强的制度性一种养老模式,他的受众面广泛,资源能够合理配置,但是在农村实施难度较大,首先要有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其次难以满足空巢老人的不同需求,老人过着半集体化半生活,私人活动空间受到限制。

4 养老模式的创新

我国自21世纪初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形势严峻 ,现行养老模式诸多弊端,所以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创新尤为重要。受计划生育的影响,我国农村家庭结构大多数是“421型”(一对夫妻、4个老人、1个孩子),少数是“422型”家庭 ,家庭结构的改变使家庭养老模式比例逐渐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家庭结构一定会被社会等其他养老模式所取代。笔者认为农村未来的养老模式应该以创新的家庭养老模式为主,社会养老保险为辅,社区养老为网络的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模式共同发展的养老结构。

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家庭养老属于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仍应占据主流地位。它要求在老人年迈时有人照顾老人的衣食住行。家庭养老在我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主要原因有第一,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家庭养老能给老人经常进行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利于老人身心健康。虽然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从我国的传统和国情来看,家庭养老还应该占主流,但是“家庭养老”中的“家”不应该只局限在子女亲属的那个家,范围应有所扩大,可以指老人居住的一个小集体家庭、社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年轻人不断外流,各乡镇有关人员要挖去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大劳动力需求,做到年轻人不用进城也可以打工,这方面可以借鉴呼和浩特老牛湾的例子。尽管子女对老人的照料非常有限,传统的家庭养老满足不了老人的各种需求,老人若居住在这种广义的家庭里面,不仅能够得到日常照料,疾病看护,还能感受到的大家庭氛围,精神上得到慰藉。

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有效策略 。社会养老保险的完善政府应该起主导、扶持、监管作用,有详细的计划,规范步骤实施。国家应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只有这样,在空巢老人生活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渠道主要有三种,采取个人缴纳,集体补助,国家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联系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不同的养老保险,多种养老保险可供老人灵活选择。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有所差异,缴费要划分级别,补助要更加公平、合理,避免”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现象。不断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待遇,加大制度保障力度,让老人的养老真正得到保障才能长久持续发展。

社区养老网络建设是养老模式多样化的体现。社区养老网络是一种综合服务型平台,通过健全的网络技术平台,充分了解老人不同需求,提供服务。虽然仍有老人待在家里生活,但享受的的是一种更加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该模式能更好的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既符合老年人意愿,又能为老人提供养老保障。能为老人提供伙食,代购日常用品、照理家务、看病聊天、文化娱乐等多项服务。政府作为解决养老义务的承担着,应发挥社区养老网络建设重要作用。要提供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加大孝廉建设宣传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社区养老网络相当于一个虚拟的敬老院,能够为老人生活,精神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5 总结

“老有所养”是每个老人的共同心愿。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在自己的村庄生活了一辈子,社会贡献的最基层,到老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不能享受天伦之乐而痛苦。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突出,社会各界应引起重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为了使老人“空巢”不空心,每个人都应为养老失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银秀:《关注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S1期

[2]陈林,刘国君,董登新:“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探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3]赵亮。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机制问题研究:[硕士论文].保定:河北大学,2011.25-27

猜你喜欢
空巢养老保险养老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