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霞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阅读教学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解读“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改革作文课堂教学、广泛阅读三个方面介绍自己对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 课堂教学 关注生活 广泛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230-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主客观原因,一提作文,学生就说“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简直达到“谈文色变”的地步,但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它又成了语文老师和学生不得不关注的焦点。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近几年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改革课堂教学,善于点拨写法,从而点燃学生写作激情,张扬健康个性,形成较强的作文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1 解读“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把握初中作文教学命脉
《新课标》根据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4)多写话题作文,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写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初中生作文应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应凸显人文性,注重创新意识;写作内容应具有开放性;写作形式应具有多样性。深入解读并明确新课标对于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能更有的放矢、更高效的组织实施作文教学。
2 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我认为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才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
2.1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每次作文课,我先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课题,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置身其中。如初一第二次作文写《童年趣事》时,首先要让学生回忆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很快就有学生举手说自己的“乐”事了,在这样的情境下一个个童年的趣事讲出来了,暂时没有回忆起来的同学也在发言同学的启发下快速进行搜索。此时教师再适时适地地加以引导,趣事就出来了。然后再提醒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细节,还要再想一想那时的事现在写出来了又有什么感受呢?这样,不但注意了情节、细节、详略,还深化了主题。同學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他们“我要写”的欲望被点燃,写作热情被激发出来。
2.2 范文引领,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特别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更不是抄写,而是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如学习了魏巍的《我的老师》让学生仿写《我的老师》,重点训练用几件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时事件的详略安排。在学习《散步》之后让学生选取家庭生活中一件小事来反映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实际上学生进行范文性写作训练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久而久之,他们作文,就会张开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就能搏击长空。
2.3 降低难度,减轻心理压力
我们要想让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很难,至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毕竟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生活阅历较少,观察生活的敏锐性较差,因此我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1)提前布置作文要求,学生适当准备。 提前一到两天先把本次作文的要求告诉学生,可让他们事先思考,搜集相关材料,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以便作文时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打破“咬破笔头无话说”的窘态。如写《秋天的——》提前一周布置作文要求,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大自然中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的美景,搜集可供写作的素材。
(2)自由写作多些,限制少一些。多布置一些话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题目,在具体的训练目标下让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自由度。如七年级第一次作文,学生军训刚刚结束,我要求围绕“军训”写一篇作文,可重点写感受,也可写军训期间发生的有趣的、好笑的、难忘的、开心的抑或是感伤的、尴尬的事情,既可写一件也可写多件,但必须要做到事情说得清楚明白,感受表达真切自然。
2.4 题目设计,贴近学生生活
设计作文题目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如初二上学期我设计的作文题目:《—— 让我如此美丽》《其实我也很——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以“陶醉”为话题作文等,这些题目贴近学生的实际,触动学生的心灵,能更好的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2.5 方法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时我注重写作方法指导,坚持做到动之以情,助之一需,授之以理,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为学生写作架桥铺路,学生便能通过这座桥,到达张扬个性、抒写灵性的“芳草地”、“花果山”。
(1)从初一到初三有计划、有序列的对学生作文方法进行序列性指导。初一:生动完整地叙事,具体生动的人物、景物描写及各类细节描写,片段训练等;初二:凤头豹尾的写法、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指导、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说明文的写法等;初三:立意创新训练、议论文的写法、各种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各类写作技巧、作文形式美的训练等。
(2)文章要富有文彩。融诗词佳句、文章妙语入文;将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入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善于捕捉心中的感悟等。
2.6 以生为本,更新评改理念
作文的评改一定要多样性,自改、生生互改、师改,不拘一格,但不管哪种改法都要具有鼓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我要求作文评改采用“批改+评语+奖励”的办法。特别是我在批改作文时,对每一篇作文不求全责备,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仔细琢磨文章的写作优势,善于发现文章的亮点,对待“差生”和那些自卑、胆怯、孤僻的学生,尤其“另眼看待”。要尽可能发掘他们作文中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表扬、鼓励。实行高分激励政策,敢于给优秀作文打满分,让他们看到成绩,看到希望,看到耕耘的成果,看到成长的足迹。
2.7 展示佳作,品尝成功快乐
展示学生的佳作,我们有最好的阵地——《班报》,每次作文讲评结束后,就出一期,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栏目繁多,有“名作欣赏”,有“警示录”,还有“风铃子”,“风铃子”主要展示学生作品:有魅力题目展示、精彩佳句展示,还有优秀篇章展示,应该说班级所有同学的大作都在《班报》上有所展示,目的是从不同侧面鼓励学生,增强写作信心,使同学们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3 关注生活,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与写作之间的重要关系。因此,作为教师我注重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注重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作文素材,从而写出内容真实、情真意切的文章来。
3.1 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灵感
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生活积累就是要深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因此我鼓励学生用敏銳的眼睛去观察,用真诚的心灵去感悟,在生活中捕捉灵感的“火花”,在生活中张扬健康的个性,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作文和生活同样精彩。
3.2 广泛阅读,点燃写作激情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努力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潜心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燃起写作的热情同样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策略。
(1)大量阅读,建立摘抄本。利用课前三分钟、阅读课、节假日、每天阅读半小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同时培养学生养成摘抄的良好习惯。摘抄的内容有:①名言、警句、对联、歌词、谚语、歇后语、成语故事等。②诗词佳句、文章妙语。③赏读名作,摘录简介。④精彩篇章。
(2)正确指导。除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外,每周要从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系统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每堂课根据具体训练目标选好阅读材料,确定具体的典型材料,由老师选择也可由学生推荐,三两篇文章即可,在课堂上作例子分析。课堂以学生的讨论发言为主,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课后还需推荐给学生相关的文章进行拓展性阅读,以巩固训练知识,拓展阅读视野。
(3)咀嚼消化。利用假期推荐名著阅读,开学初召开年级读书交流会;每天一首诗,半学期进行古诗词背诵大赛;每学期学校定期召开经典诵读比赛,以不同形式的检查提高学生的读书效果,激发写作兴趣。
总之,以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创作欲望为切入点,以广泛的阅读作依托,以有效的方法为指导,以灵活高效的批改为保障,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的行走,张扬健康个性。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 2007:36-38.
[2] 王林发.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40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