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美
摘要: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教师语言要通俗易懂;教师语言言力求生动、形象、直观;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掌握语言技巧,增强语言效果,从以上五个方面,对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艺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语言表达艺术 语言技巧
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呈现、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
数学教学对定义、定理公理的内容表达应准确无误,严禁传授错误的不科学的内容,为此,数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自身对定义、定理等概念要理解透彻、反复推敲,如二次根式定义“形如 a 的式子(a>0)”有些教师讲解时,以为“ 4 · 6 ”这些式子不是二次根式,这就没能真正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内涵。
2.对某些概念的讲解要逐字逐句分析,如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对这16个字逐字分析,便可知因式分解的对象: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整式的积。通过这样咬文嚼字的分析,既有助于学生把握因式分解的实质,又便于学生的记忆。
3.对一些关键词语,要抠字眼,如“增加”“增加到”“平分”和“互相平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等等。这些关键词语必须一板一眼,不能含糊,这样你既可正确表达正确数学概念,又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师语言要通俗易懂
通俗的语言不仅使学生易懂、易接受,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产生的视觉效应下唤起表象或产生联想和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的水平,运用易于接受且适合的语言。其次,要做好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的翻译互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顺利带入数学世界,才能将数学知识讲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三、教师语言言力求生动、形象、直观
1.恰当引用比喻与隐喻。一些数学概念及运用很抽象,学生感到不好理解和记忆,但若赋予夸张形象的比喻,则可刺激学生的感官,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的一位同事,在讲“绝对值”这一节课时,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绝对值的符号“/ /”好似看守所,被改造好的出来的是它本身,没改造好的要有标记“—”。使学生对这一节课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再比如,用“上直青天、下直黄泉”来描述抛物线。“将革命进行到底”来比喻因式分解的要求等。
2.利用诗歌、典故,把数学融进诗情画意的意境。数学课堂往往显得沉闷,如果教师能适当适时吟上几句诗词或恰到好处的讲一些数学历史典故等,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疲劳,集中注意力,从而让知识插上情感的翅膀,让数学溶进诗情画意之中。一句“天有不测风云”道出了随机事件的内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分式化简求值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对同心圆的定义有了全新的理解。“柳岸花明又一村”,则是对几何证明题的最好诠释。而齐王与田忌赛马的故事,把同学们引到趣味无穷的概率世界。
3.态势语言使用得当,恰到好处。态势语言是教与学信息交流的辅助手段,是教师通过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传达信息的一种语言辅助形式,它是流动着形体动作。准确适时运用态势语言,能正确地表达教学内容,自然适度的态势语言可以表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精炼适宜的态势语言把理性、情感和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到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疏密有致,准确醒目,给人美感,引人回味。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就是说眼睛能自如的传递心中的信息,反应人的喜怒哀乐之情。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常常需要眼睛来实现,教师用亲切和蔼探寻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学生感到温暖,充满信心,同时让老师了解学生对教学信心的接受情况,进而判断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度,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要求是否合理等。教师用严厉的目光注视学生,此乃“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强,教师只有语言流畅、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才能突出重点,层层解剖难点,由表及里的揭露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传授的知识有根有据,因果明确,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反之,如果语言间断,不连贯,语无伦次,因果关系混乱,使学生不知教师所云,就会造成学生概念模糊,结构零杂,逻辑混乱,意义不明,影响教学效果。尽管教学语言要求生动形象,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但不是滥用语言,肆意发挥,洋洋洒洒,夸夸其谈,毕竟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师讲授要尽早进入主题,讲授主题应言不烦,否则教师离题万里,滔滔不绝,就会消弱、降低课堂的学习气氛,影响学习效果。
五、掌握语言技巧,增强语言效果
成功的表演人员,其语言总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平缓、舒畅和慷慨激昂的语调,故演出效果扣人心弦,这就是评书连播吸引听众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数学教师也要掌握语言技巧,使课堂语言的语调随教学的不同过程和内容而有抑扬顿挫,方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应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停顿。停顿有显示语气突出特点的作用。合理的停顿可使话语表意显豁,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同时,它还能给学生留出思维、消化、回味的时间,以便更好的理解语意。若不善于停顿,教师会感到紧张吃力,喘不过气来,学生听起来也含糊费解,甚至产生误解,不易传递知识。
2.快慢。快慢是指语调的速度变化。速度的快慢是语言节奏的主要标志,也就是说,快慢与语言的内在节奏是一致的,如果快慢的节奏处理恰当,往往能够生动形象地反应数学知识及背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产生艺术的感染力,讲解时,教师语速的快慢变化要适宜,要做到快而不乱快慢有致。
3.抑扬。抑扬是指多个句子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通过句子的抑扬升降变化,不仅可表达不同的意思,还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即表现教师的情感态度。一般引入新课时,应用启发、推断、寻觅性的疑问语调,给学生一种悬念感,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而在强调重点知识内容时,要用坚定不移、落地千钧,甚至可用强制命令的语调,给学生一种必须如此,势不可挡的感觉,以此强化重点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而在主要概念证明得出之后应用轻松、愉快的语调,让学生亲自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身心、大脑得以放松,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总之,一位语言形象优美的教师往往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语言具有万种风情:时而平缓如流水、时而急促如山雨欲来、时而激昂如万马奔腾、时而嘎然而止。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唤起学生美的感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