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敬
摘 要:本论文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对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作一点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教学障碍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09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是教学的目的和重点,同时也能极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决绝问题的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应用题的解决。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不仅仅体现了他们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1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及障碍
在中國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中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缺少适宜的改革创新。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此总结几点突出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需紧跟时代步伐
目前,在许多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有些内容不能够很好地同时代发展步伐保持一致。相关人员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编写工作时,也忽视了这一问题。很多题型虽然经典,但是被反复使用,也显得缺少创新意。这些内容同当今社会发展和现实状况缺少一定的联系,所以很多小学生都并不了解其内容,这也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
1.2 教学内容需贴合生活实际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平常所接触到信息也是各种各样,有的是表格,有的是图文。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文字叙述应用题一般来说相对简单,虽然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但是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类比能力上并没有很大的益处。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缺少必要的归纳能力,无法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正是由于小学数学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所以当面对生活中各种数学问题时,学生们就会陷入困境,束手无策。
1.3 教学模式需摆脱类型化
不同的小学数学教材,其内容的编排也存在很多差异。很多教材中都对应用题进行了分类,但是,这只是数学教学的参考,并不需要完全依靠教材的分类从而将各种应用题类型化。很多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难免会教授这种类型化的思想,再将几种类型细分出不同模块,每种模块套用不同公式。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就变成了对数学公式死记硬背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依样画葫芦,套用公式,而不能学到真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这种过分类型化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现如今,很多小学生都对应用题十分恐惧,认为应用题难想、难学。而对数学教师来说,想要教好应用题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此,在当前中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必要进行一些改革创新的尝试。以便有效解决如今小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笔者也提出了以下几点合理化的对策,以供参考。
2.1 应用题设计开放化
教师在设计数学应用题时,可以将部分条件不充足的应用题纳入教学范畴。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解题时自己分析题目并思考缺乏条件,然后再自己作相关调查了解从而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小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帮助。另外,在应用题的数据设计上,也可以留下一定盈余,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在这些数学应用题中条件过多,那么小学生在进行时,就必须认真思考,准确判断,排除不需要的条件,采用必要的条件。在这种取舍之间,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在数学应用题设计中,可以添加杂乱的信息。学生在解题时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梳理、筛选,然后才能解决相关问题。这些开放化的设计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很有帮助。
2.2 巧妙设题、贴近生活
小学数学教师不论是在设立教学目标还是在设计应用题时,都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才是更有实效性的数学教学。比如,老师在教授了分数应用题后,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如下一道应用题:
有一天,老师带了400元钱到服装店买衣服,店里的服装各式各样,而且都在打折。老师看中了几件衣服,都很喜欢。外套180元,裤子的价钱是外套的3/4,连衣裙比外套贵六分之一,请各位同学帮老师算一下,老师带的钱能不能买下这些服装呢?
学生在解此应用题时,与其说是解题,倒不如说是在解决身边的一件小事。这样的应用题设计贴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有助于巩固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他们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时也会积极地去演算、解决。
2.3 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解题策略
所谓基本的解题策略,其中也包含许多必要的因素:第一,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对于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以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学生要进行相关收集整理,然后再将这些信息综合运用,以解决问题;第二,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包含方方面面,错综复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方法,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既要让他们知其然,还必须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运用自如;第三,要引导学生摸索解题方法,尤其是对解题的步骤的摸索。想要解决问题,应该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做,让学生形成连贯的、逻辑化的思维。当然,要做好这一定并不容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而持续的培养、训练。面对实际问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时,首先就是要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找到有效的信息,并将其合理利用,构建数学模型。然后再通过相关的方法技巧对这个模型加以计算,从而得出答案。最后将结果放到实践生活中检验。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将现实生活、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探索进取的精神。不仅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作用。因此,对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康丽.小学应用题中发展学生初步推理能力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邢艳春,段君丽.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 建模—— 应用”教学模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6(7):115-116.
[3] 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11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