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低温液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2014-04-29 00:10:57冶凤英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冶凤英

【摘 要】目的:评价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中枢性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静脉滴注低温液体41例为治疗组,同期其他治疗相同而未给予静脉低温液体39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除给予常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及对症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不给予药物及常规物理降温。将所有治疗用液体(20%甘露醇、0.9%NS、5%GS、5%GNS、10%GS)在使用前均预置于冰箱中,使之温度在4 ~6℃范围内,使用时以浅色保温棉套套之,按40—60滴/min的速度持续静滴,液体用量以临床治疗需要量为准,疗程3—8天,直到患者体温连续24小时低于37.8℃或死亡。结果:治疗组存活27例,死14亡例,对照组存活11例,死亡28例,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同时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低温液体;高血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

【中图分类号】R7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24-01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及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脑外伤、抗凝或溶血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出血。发病急、临床表现多元化、并发症多、致残率及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治疗要求高、易并发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和肢体功能障碍等特征,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脑出血患者一般都合并有中枢性高热,尤其是丘脑出血的患者,体温可高达39~42℃,对于多数危重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物理降温(全身温水擦浴或30%~50%酒精擦洗,应用冰袋或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疗效较差。本组采用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患者,疗效满意,并且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12年~2013年住院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中枢性高热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分为两组,41例用静脉滴注低温液体为治疗组,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46岁~76岁,平均59岁,同期其他治疗相同而未给予静脉低温液体的3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41岁~77岁,平均58.5岁。全部患者治疗前无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精神疾病病史,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除给予常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及对症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不给予药物及常规物理降温。将所有治疗用液体(20%甘露醇、0.9%NS、5%GS、5%GNS、10%GS)在使用前均预置于冰箱中,使之温度在4 ~6℃范围内,使用时以浅色保温棉套套之,按40—60滴/min的速度持续静滴,液体用量以临床治疗需要量为准,疗程3—8天,直到患者体温连续24小时低于37.8℃或死亡。而對照组治疗原发病及其他并发症用药与治疗组基本相同,液体为常温液体,降温方法为药物(地塞米松)治疗及物理降温(全身温水擦浴或30%~50%酒精擦洗,应用冰袋或冰帽)。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生存率及死亡率,并以χ2检验比较两组的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组存活27例,死14亡例,对照组存活11例,死亡28例,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治疗组未发生一例出现寒战、明显的血压变化,并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障碍。

2.3 两组治疗方法降温效果对比见表1。

3 讨论

人体体温的维持除了依赖于代谢机能的正常外,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是不可或缺的。脑出血时,出血灶对体温调节中枢的直接破坏、压迫,高颅压及自由基、感染、全身系统炎性反应综合症等的影响均可能使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受损丧失,使得药物也无法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使患者进入高热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的恶性循环之中[1]。人体的温度是恒定的,不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有显著性差异,输入低温液体,是由于血液中的水比热较大,因此可以吸收大量的热而本身温度升高不多;低温液体的输入可以吸收体内大量的热量,从而使温度下降。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的下降为受损脑组织及体温调节中枢结构与功能的回复争取宝贵的时间,低温液体静滴不但能清除自由基、降低颅内压,还可打断“中枢性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的恶性循环[2.3]。并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温度的关系,低温液体内加入药物不仅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还能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经过上述临床疗法,静脉滴注低温液体对治疗脑出血中枢性高热十分有效,同时能较常规降温措施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是一项安全、有效、先进的治疗新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77~479.

[2] 肖盛捷、黄柳生.吴锐.4℃甘露醇静滴对高热和超高热的降温效果及机理探讨.中国医药杂志,2000,2(9):528-529.

[3] 冯洁,李丽.神经妥乐平临床应用进展.医学综述,2008,14(15):2333~2335.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个性化手术的疗效及对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穿刺引流术中应用尿激酶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物理状态与手术策略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11:26
早期行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呼吸指标和预后的影响
上海医药(2016年13期)2016-07-26 23: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