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晓春
《新课程标准》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数学课的主要表现形式应当是“活动”,也就是说,在数学课上应当让学生活起来,包括让学生的手脚活起来,让学生的身体活起来,让学生的五官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游戏、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融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只有“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自信是“活”的心理支持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信,他就不会积极思维,他就不敢参与课堂讨论,只有被动的听讲,被动的吸收。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要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放在第一位,只有使学生有了自信,有了兴趣,他才能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教师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眼神,鼓动的手势,都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他们有勇气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只有敢说,才能会说。一般说来,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都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怕说,也怕说错。不管什么问题,他都会说“我不行”、“我不会”。而我在教学中,却有心让这部分学生回来回答问题。每每提到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他们。他们总是在我期待的目光中,站起来回答问题。虽然有时候声音很低,但毕竟他敢在课堂上发言了,敢站起来在同学面前讲话。这是多么可贵呀!哪怕回答得不尽完美,我都会极力地表扬他。一次次的期待,一次次的锻炼,以后课堂上他的发言明显多了,因此也赢得了同学们一次次的赞许,他的数学成绩也扶摇直上。
二、平等是“活”的保证
数学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意味着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心灵交融,“教學相长”情境中的技艺切磋,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心智启迪,它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悬因思的丝丝造就。只是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才能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交融。只有“平等”,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
三、时空是“活“的舞台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新要求、新境界。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适合展示的扭转和舞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台让些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有思想的火花,就会有创造的冲动,应运产生的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
四、方式是“活”的锐器
五、《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弘扬了人的主体
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独霸的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玩钱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