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荔香
【摘 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49例 ,超声诊断率为90.7% ,假阳性5 例 ,误诊率为9.3%。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当二维声像图不典型时,可结合CDFI血流参数有助于诊断。
【关键词】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乳腺癌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95-02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的之一,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彩超对乳腺癌的诊断越来越受临床的重视,应用高频超声可以发现10mm以下的病变,能分辨临床未能摸到的结节。为总结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经验,对我院 2012 年9月--2013年2月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54例患者行手术病理检验,证实乳腺癌49例,超声诊断率达90.7%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乳腺癌患者,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49岁,多数因发现乳房肿块就诊,少数因乳腺胀痛不适、溢乳就诊发现。
1.2 仪器与方法
选择Sequoia512和Aloka4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为检查设备,探头频率为7.5--10 MHz,深部较大的占位时,需选用5MHz。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必要时可左侧或右侧卧位。先行二维超声检查,针对乳腺四个象限及乳晕区进行扫查,观察并记录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纵径与横径比)、形态、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微钙化、后方回声情况;再行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测量并记录峰值流速、阻力指数 (RI);最后还需探查双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及患者乳腺皮下脂肪层有无病变。
2 结果
54例超声诊断乳腺癌患者中 ,手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49例 ,诊断符合率为 90.7% (49/54 ),包括浸润性乳腺癌45例(其中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39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导管原位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1例。假阳性5例 ,误诊率为9.3% (5/54 ),病理证实纤维腺瘤2例,慢性化脓性乳腺炎2例,慢性囊性纤维腺病伴纤维瘤形成1例。
3 讨论
3.1 典型乳腺癌声像图表现:(1)癌瘤边界不整,凹凸不平,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往往不清,有时呈强回声晕,称为“恶性晕”,癌瘤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2)癌瘤内部常常是低回声、实性衰减区,分布不均,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内可见点状、细小、微粒状的强回声钙化点;(3)癌瘤纵径大于横径,纵横经比大于1;(4)癌瘤较大时,可出现坏死,局部呈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瘤内有新生血管和动静脉瘘现象,呈马赛克现象,血流丰富,阻力指数较高,RI》0.7,PSV>20cm/s;(6)癌瘤侵犯腋窝部淋巴结,可发现淋巴结肿大。
3.2 误诊分析
超声诊断乳腺癌而病理结果为纤维腺瘤,主要是由于病灶较大、质地较硬、内见粗大及点状钙化灶,边界欠规则,无明显包膜,肿瘤内及周边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RI约0.63;而乳腺纤维腺瘤血流一般不丰富,呈少许点状或条状分布,内部回声均匀,有包膜,边界清。
误诊2例病理结果为慢性化脓性乳腺炎,因为患者年龄较大(45岁及56岁),无外伤及发炎史,肿块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改变,后方回声衰减,内见丰富血流信号,RI为0.72和0.66。
通过对54例患者的回顾分析,本人觉得在二维声像图的基础上,辅以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析,可大大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有学者以R I≥0.70 为临界值鉴别乳腺肿瘤的性质,但这不是绝对的,必需综合判断,密切结合临床,抓住图像特点,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值得注意的是:对超声未能发现肿块和异常者不可轻易下结论,还应结合钼靶X线检查,诊断不明时应短期随访,做到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乳腺癌的漏診。综上所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仍是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占位病变)最简便易行且无放射性的检查手段,对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 ,141-149
[2] 彭玉兰,乳腺高频超声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6-119
[3] 钟红,临床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学,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