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曲珍
【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式进腹方式在新式剖宫产中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从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以来共住院分娩2000例,其中剖宫产400例,初产妇300例,经产妇100例,(二次剖宫产术60例),对上述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剖宫产术吋缩短了关腹的手术时间,进腹快、损伤少,减少腹壁血肿的发生。 结论:下腹横切口的子宫下段剖宫产中一新式剖宫产进腹方式的改良——腹膜保护的三层撕拉法,具有进腹快,损伤少,关腹时间短,腹壁血肿发生率低,手术方法简单易学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推广使用。
【关键词】改良式进腹方式;新式剖宫产;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42-01
新式剖宫产在进腹方式随着时间堆移不断改进,技术上不断更新,我院自1998年开展新式剖宫产,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手术技巧,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1年来共住院分娩人数2000例,剖宫产术400例,其中初产妇300例,经产妇100例,(二次剖宫产术60例)。
1.2手术适应征:骨盆挟窄、胎儿窘迫,重度妊娠期高皿压,羊水过少,二次剖宫产术等所有剖宫产术适应症。
1.3 方法
①常规消毒手术野皮肤、铺巾,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或耻骨联合上3-4cm为切口部位,做一横直切口。长约12-14cm,孕妇肥胖和巨大儿者可略长。②横行直切开皮肤全层,尽可能不损伤及皮下血管和神经,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3cm,达腹直肌前鞘,同法切开腹直肌前鞘2-3cm,,让剪刀微张约5mm,一叶位于前鞘上,一叶位于前鞘下,分别向两侧横行裁开腹直肌前鞘与皮肤切口等长。③上下分离前鞘与腹白线的粘连各3-4cm,用血管钳自正中分开腹直肌,然后用两食指上下扩大创面达5-6 cm,④铺好腹膜巾,在暴露的腹膜脐侧顶端用血管钳捅一小孔,用手上下撕开扩大腹膜切口,⑤两手中间三指重叠并成直角置于腹膜上,此时腹膜保护于肌肉内侧,助手同法用手置于另一侧,两人同时用劲向两侧撕拉,扩大切口达皮肤切口大小,暴露子宫下段。剖宫产取胎方法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此方法由于是腹膜,肌肉,皮下脂肪三层联合撕开,腹膜又起到保护作用,故称为腹膜保护的三层撕拉法。
2 结果
400例新式剖宫产进腹方式的改良——腹膜保护的三层撕拉法其中5例二次剖宫产中与腹直肌前鞘粘连较紧,约用时5-6分钟,395例平均约2-3分钟,对腹直肌的损伤较轻微,腹膜前的血管损伤和淤血面积也较小,在超过百例的应用中未发生腹壁血肿。从而不仅缩短了关腹的手术时间,也为术后腹壁血肿的发生消除了隐患。
3 讨论
剖宫产术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也是解决难产、产科并发症、合并症的主要手段,改良—腹膜保护的三层撕拉法缩短了手术关腹的时间,避免腹壁血肿的发生,已经在我院妇产科剖宫产中广泛应用到临床。改良式进腹方式在新式剖宫产具有以下优点:①保留进腹快的特点(平均2-3分钟),②又由于是在腹膜保护下撕开肌肉,避免手指直接撕开肌肉时易把肌肉撕断的缺点,同时又由于手指不抠肌肉后方既腹膜前,因而避免损伤腹膜前血管,避免形成血肿,从而不仅缩短了关腹的手术时间,也为术后腹壁血肿的发生消除了隐患。现有的经验表明,原进腹方式对腹直肌的损伤较严重,腹膜前的血管损伤和淤血面积常较大,个别形成腹壁血肿,而改良法中对腹直肌的损伤较小,且轻微,腹膜前的血管损伤和淤血面积也较小,未发生腹壁血肿。本术式缺点:①三层联合撕开时所需的力量较大。②由于是橫向撕开腹膜,理论上在腹膜纵向延裂时可能伤及膀胱,实践中发现腹膜伤口下顶点位置确实较原术式低,但在超过百例的应用中尚未发现膀胱的损伤,可能是和手术时膀胱处于排空状态、膀胱肌有较强的抗张力作用和腹壁伤口大小的限制有关。在没有更多的临床实践证明之前有如下建议:①往上分离前鞘与腹白线的粘连可酌情延长到4-5cm,②捅开腹膜时尽可能在腹膜切口上方(脐侧),捅开后先上下撕拉扩大腹膜切口,③三层联合撕开时不可用暴力。这样做对避免损伤膀胱有好处,
综上所述,在下腹横切口的子宫下段剖宫产中,在新式剖宫产的基础上以腹膜保护的三层撕拉法的术式进腹,具有进腹快,损伤少,关腹时间短,腹壁血肿发生率低等优点,本术式系新开展的进腹方式,其优缺点和安全性希望得到临床实践的验证,也希望得到临床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主编. 中华妇产科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949~955
[2] 刘新民主编. 妇产科手术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872~876
[3] 马彦彦主编. 新式剖宫产术.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