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庭园空间的反规划景观符号建构研究

2014-04-29 13:43蒋煜张乘风余继宏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6期

蒋煜 张乘风 余继宏

摘要 探讨了日本枯山水庭园空间中所融入的参禅易宗思想的景观设计,认为洗练精简的景观符号语汇将抽象化的表象性景观符号以一种静态视觉化的传达方式转换成心性领悟的动态化幽玄枯寂之境。纵览了景观符号特征的深入变革与发展,进而深究了规划思维意识形态的审美认知感受,并由此探究日本枯山水景观意指表现性隐喻符号的景观规划设计体系。

关键词 枯山水;反规划;景观符号

中图分类号 S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6-05124-02

日本古典园林作为一种从中国园林形式引进的舶来文化,虽没有经历过类似中国园林起始阶段的痛苦与辛酸,但在文化精髓吸收与同化的过程中却展现了日本造匠师对于己有民族文化与自然之间娴熟融合的突破性质变能力,而枯山水景观“小现大”的悟禅宗花园布局思想成为日本古典园林的典型笔迹。如果说中国的园林造诣属于“山型”的儒家思想,那么日本枯山水园林则就是侧重于“水型”的大悟空悲的佛家理念。

1 枯禅之境

日本古典园林在初期与中国园林样式相仿,均是以自然山水的原生态化为主题,目的是通过造园技艺将文人雅士肃穆雅致的理想意识形态层面中对事物真善美的感知情怀艺术性地再现出来。但随着日本历史与佛禅文学思想的萌发,“幽玄”、“物哀”的审美观念与认知观念逐渐领导了日本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时代步伐。一般来说,“物哀”是理解日本文化与文学的一把钥匙,那么“幽玄”则是通往日本文学文化堂奥的必由之门[1]。顾名思义,幽玄表现的是一种暗含内聚、深沉包蕴般的状态。在文学艺术中的幽玄之意,即将人复杂的思维理性感知与体态情感体验以含蕴优雅的形式特征表现而出。因而日本镰仓、室町时期的园林形式亦随之由大和、飞鸟时期池泉园真山水型式转向枯山水禅宗极简特征。可以说,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苑园,到“和化”为舟游式的池泉园类型,再“升级”到枯山水的引入发展渠道,其间反映出日本造匠师将本国国土资源与风景资源以及民族文化属性的有效融合,印证了其审美感知过程由初始的写实主义到中后期的抽象写意风格的渐变。美学大师李泽厚曾说过:“人的审美感知的形成,就个体来说,有其生活经历、教育熏陶、文化传统的原由。就人类来说,它是由长期的生活实践(首先是劳动生产的基本实践),在外在的自然人化的同时,内在自然也日渐人化的历史结果,亦即在双向进展的自然人化中产生了美的形式和审美的形式感。”[2]日本枯山水景观的幽玄物哀般的禅宗审美感知正是日本造匠师通过空悟的心性去感受外在环境与内在人性本真的自然化同化,感悟禅宗意念中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本质,从而达到自然与人、物与心性的万物归一的“空”境(图1)。

2 庭园之意

2.1 枯山水式景观符号语汇 相比较于中国庭园的自然性而言,日本枯山水庭园多以人为的极简符号化技艺来展现自然景观的禅宗思想意境。正如园林大师陈从周所说,中国园林是人造的可观性,日本园林是自然的人为性。随着现当代庭园设计建造的发展,日本枯山水庭园的这种“人化的自然”表现方式俨然已成为一种倾向于后现代化的景观符号属性。后现代景观的概念是基于现代主义美学景观设计机械性以人为本的综合方向,在抛弃传统历史风格的景观建构中提出反判形式的空间功能。这种反判是对历史文本信源主体的再选择,是对符号源文本本质意义寻求的拓展[3]。基于这般需求,笔者认为现当代枯山水式景观设计是在对日本传统园林各要素运用进行深入剖析的范畴中,对景观建构符号元素进行文本信码重构和反规划,使其在功能需求上符合时代大众的审美感知心理和符号文本信码读解,而这一过程也就完成了意指表现性隐喻。所谓的意指符号是隐喻表示的本体,通过一定的信源编码的景观性能的构成,从而传达特定的信码。而镰仓、室町时期禅宗文学盛行,禅宗主张对外因的压制,但能通过压制造成对心性宁静空相的追求,枯山水式景观正是通过相对简约的符号代码,以视觉化的景观编码传达方式将万物诸般景象直导于人心。众所周知,水是日本传统园林艺术不可缺少的构建要素之一,从大和、飞鸟时代的池泉园形式到镰仓、室町时期的枯山水样式,水体作为一种历史传统园林信息文本源码,已然成为一种利用白砂、黑那智石等功能性材质指示符码取而代之的历史性象征符号,这一符号特征在中根金作设计的足立美术馆的庭园中一览无余(图2)。在中心枯山水“春之庭园”中细腻的白砂石取代了水体,映衬着由连香树与枫树为主体的实景苔地的青葱,在表现“人化的自然”之中营造出了庭园的多层次性,同时也使受众以一种地域性表象化符号语言主动性地感知和理解了该种特定符号序列模式,满足了认知的功能要求。

2.2 现代枯山水景观反规划设计形态 所谓的反规划,又称“负规划”,它不是不规划,也不是反对规划,最先是由俞孔

它是指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4]。此种空间规划思维对于在边界尺度较大的外部空间中,能够对设计的节点、步骤及元素进行优化。现代枯山水庭园景观作为一种历史符号已然潜移默化地受到时代元素的影响与制约,既要遵循自然法则的同时,又不能机械地模仿,庭园的建造環境是人为的,但所使用的素材却要能保持自然本源性的气息。基于符构学的角度,现代枯山水景观在设计手法上逐渐趋向于“三大构成”式的表现手段。正规划与反规划的思维建构异同见表1。

具体来说,图3是某广场的枯山水造景规划,如若按照常规性的规划思路,则是:场地面积→场地流线分析→中央节点设置→次区域比例分配→各区域间元素配置与协调。

图3 某枯山水庭园广场平面规划在平面规划中,利用平面构成将各区域间进行点线面划割,但在区域间元素配置与协调时往往会出现景观符号“乱码”的矛盾现象,各个景观表象符号中的指示符号与象征符号开始出现源码的噪音现象,使得微小区域间的历史性图像符号,诸如石灯笼、竹篱等建筑小品构件元素的设置变成循环性二次规划。而日本枯山水庭园的特点是对自然被动式的、绝对主观性的、静止性的内部空间秩序的怀旧性表现,这一点足以折射出枯山水庭园中“以拙存雅,以怒气领会韵律”的细腻品质。基于此,倘若将庭园规划“形象地”倒挂,先做一个底部,即辅助区域空间的节点序列进行优先控制的格局,进而再在底子上将中央区域的组成元素与植物配置进行景观历史图像符号和地域图像符号以及色彩象征符号的规划细分,内部空间的秩序特质就无需二次重复。简言之,就是造就一个与场地的生长过程和格局发展相适应的景观(表2)。

3 结论

纵观日本枯山水景观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日本意匠师们既谨慎细致地借鉴传统园林艺术,又大胆突破创新,通过运用现代材质肌理、施工技术及科技手段,将传统枯山水庭园景观中枯寂清静的禅宗意韵延续到现今的景观设计中,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符号和民族精神的景观设计体系[5]。日本的枯山水庭园景观以自然化的静态元素组合,通过引用、重构、保留与恢复等符构学形式设计手法,营造出一種动态化的意象,进而幻化出“诸般空相,唯心静听”的物哀幽玄意境,而这又与中国古典园林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如出一辙,均属于东方古典园林系再现型的艺术表现形态之中。镰仓至室町时代的庭园,受参禅礼佛的影响,偏向于抽象化的造园方式发展,而这恰恰与西方现代主义中极简主义的景观设计思路不谋而合。但笔者认为,善于学习与创新的日本意匠师在己有文化原型的基础上继承了其所固有的表意结构和心理能量属性,通过对历史文化景观符号源码的适当保留与恢复处理,使得新式枯山水景观在延续和发展景观基地的历史文化中保持了时间上的连续性和重构周围环境及地理水文等特征质貌上的空间延伸性。现代日本枯山水景观在历史性象征符号中吸取了一定的景观片段或形式,并遵循现当代的审美感知需求与法律规定,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了相对的景观符号信码重组,而这也促使新旧视界的相互整合,从而形成了特殊的“效果历史”。

基于此,当回顾和重省我国景观设计的历程时,不难发现现今的景观设计从最初的被动模仿、抄袭状态到中期设计风格的“参照+改造”模式,再到如今设计样式程式化、模块化设计,我国的步伐始终是从动性的发展,导致了我国景观建设工程重形式轻质量、重外在轻内涵,大量中国古典景观设计历史性表象符号消失在盲目追寻他国设计的景观文化符号噪音中。中国传统古典园林是珍贵的艺术宝库,其中有许多值得保留和恢复的历史化意指表现性隐喻符号。随着全球化文化的“视界融合”,相信在现代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的基石上,中国景观设计会整合优秀先进文化符号并将其融入到符合既有中国时代精神,又含中国地域文化符号特色的新中式现代园林景观发展中,为中国景观符号画上浓烈的文脉印记。

参考文献

[1] 能势朝次,大西克礼.日本幽玄[M].王向远,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2] 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3] 廖秋林.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5.

[4]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罗丹荔.“枯山水”在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演变[J].装饰,2011(5):125-126.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16):5149-5152,5194

责任编辑 黄小燕 责任校对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