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门知识系统,它是以一定的社会生活作为基础而反映各种生活现象,每一个著作都联系着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作家的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等,由此看来,一个作者能否完成一部伟大的作品也就跟诸因素息息相关。不论那一个民族,它的社会圈里形成的文化意识乃是决定作者思想、经验等的主要以素和来源。对于藏族来说同样巡回在这轨道,佛教在藏区渊源流传的历史长河中,它已经渗透到藏族人民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而且佛教现已成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固然很难清晰地分辨出藏族文化和佛教的界限。由此,藏族文学也受到了种种佛教文化思想,“文学乃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两也是不可相离,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一成分,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才能产生并且它也深受整个文化背景的影响。”1因此,整个藏族小说都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多部分藏族传统小说都以弘扬佛教思想为主,且其阅读对象也主要是寺院知识分子和高级官员,大众人民却很难接触。但藏族现代小说却改变了以往的写法,它不再弘扬佛教的伟大性,而是用新的角度和写法来给现代小说注入新的血脉。
一、以部分人物形象讽刺假活佛
<<活佛>>和<<显现病魔的原型>>等小说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们共同特点就是以佛教思想为主要内容,并不再像以往小说它批评一些假充佛教人物来讽刺社会上的假活佛的行为.
<<显现病魔原型>>以藏族传统小说的写法为主,运用很多传统修饰方法和诗句,但在思想内容方面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小说主要是写成就者达瓦娘吾和他的妻子华毛吉运用骗人的手法欺诈信佛民众,而作者对此作了有力的批判。
小说在起头和发展、高潮以及收尾等从头到尾作者安排谢饶赛这正面人物来反讽成就者的所作所为,小说的结构类似《死尸语》中一片段叫《画师根呷和木匠根呷》的故事,成就者达瓦娘吾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名声欺骗广大人民,后来他嫉妒医生谢饶塞的智慧,禀告国王要和他决一上下,而最终以成就者名利全失。再看此小说的创作背景,我们能更理解此文主旨,“文革”刚结束不久,众多藏族信佛者得到了信仰自由的权利,而恰恰这时有少数人利用此良机到各地藏区欺骗人们。作者也就着眼于此现象来创作此文。小说人物根阿妈呷拉姆对成就者说道:“感恩的成就者,我们全家人的性命及财富都供奉于您,”从这句话我们能得知那时期人们的信仰程度。但经过了曲折的情节描写后作者用村长的话来说明成就者的卑鄙和虚伪,他说“达瓦娘吾和华毛吉毁害了佛法。”由此我们能确定作者的立场和主要思想。
《活佛》乃是由藏族现代文学的开遍者东知加先生创作于1983年,此文发表后,引起了藏族读者的广大谴责,因为作者写出来的“活佛”引起了藏族人民心中固有的“活佛”的不满,人们以为作者是批判活佛及藏族佛教转世制度,为此作者也颇受辱骂。但作者在初写时提名《贼活佛》,而后来发表时改名为《活佛》,由此看来我们也能看出作者并不是反对“活佛”,只是批判一些行为不良的佛教徒。但这又引起很多读者的猜测,作为藏族现代文学的创作者,不应该只是说说“假活佛”的行为,应该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解释藏族社会生活的性质,以及作为解读藏族人民信仰的标志“活佛”来探索心灵的亮点和黑暗,由此给人们指示新的生活方式。再说作者在最后声明此“活佛”是一个“假活佛”,这样的解释明确了他的立场,他并没有讽刺和批判藏族的“活佛”,而在一定程度上把“活佛”推到更高的位置,因此作者的思想也并不完全是新的知识覆盖,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渊源流淌着藏族人民悠久的文化及观念。
二、探究人性深处的思考
2003年发表在《章恰尔》的小说《帅和尚》是比藏族以往的小说风格更试一次革新,刘再福说“世界叙述文学总体上有三个发展期,故事情节为主的早期、塑造人物形象的中期,以及探索内心的后期,”而《帅和尚》恰是探索内心世界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不仅在艺术手法上有所进展,而在思想内容上更是一次超越。
小说中主要以寺院文化和世俗文化之间的矛盾、人性的自我和佛教戒律之间的矛盾等聚集在小说主人物根顿家参的形象和内心或欧诺个来一一展示。总体上来说,整个小说以一些矛盾为主,从人物内心各种矛盾来讲明小说主旨。根顿加参因内心的欲望未尽而跟拉错和好,但又因害怕去打仗而不敢还俗,作者用这样的描写来将当今藏族社会生活和佛教的关系来解释,在人心固有的喜怒哀乐和贪嗔痴来对待佛教的戒律,在这样一个思考方式去看待人心的美,赞叹主人公勇敢不畏的突破,但又不满他的懦弱。尽管这样,作者还是原谅主人公,因为他代表着整个人类内心世界里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类内心的欲望。
一般一篇较成功小说都有三个层次,生活层次和艺术层次,哲学思维层次。在这篇小说里有很多哲学问题,这给小说更高的价值认同。主人公根顿嘉措是如何出家,最后又如何钦定为“阳光寺院”活佛转世等从始至终都用现代主义的手法来描写,读者根本就不知道其因和源,整个小说故事就是荒诞的。而这样的叙述方式却给我们更辽阔的、更深刻的思维空间。作者没有批判佛教也没有讽刺佛教徒(和尚),他只是把人心深处的那固有的愿望和欲望展示出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去观看世俗和寺院的文化圈。此外,这篇小说在内容上跟汉族作家王增其的《受戒》极度相似,作者赞美海明(和尚)和小英子之间纯洁的爱。
三、呼救传统文化或佛教文化
2006年发表的小说《禅修者和他身边的商人们》,从这小说的题目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居住在山洞里瑜伽行者,修学佛教的
注: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 236
多杰仁青(1988.09.21——): 男, 26岁, 藏族,籍贯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现为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2012级藏语言文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族文学 邮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西南民族大学 多杰仁青 15680431134
宗教徒的原型,我们也能清楚地感受到禪修者和商人的形象,一个是视世间财富如草的修行者,而一个是时时刻刻为财富东奔西跑的俗人。作者在这篇小说也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呼救藏传佛教文化。
小说里的描写王秀,多杰、娘噶三个商人的生活细节来展现禅修喇嘛的行为,整个小说以禅修喇嘛的旧唐卡为线索,逐渐描写人物的性格及形象,由此叙述了藏传佛教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正如莲花师言“时不易人乃变”,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意识观点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经常跟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此文中运用很多明细的对话和描述言语栩栩如生地讲了主要思想内容。三个商人始终都为得到旧唐卡而忙碌,而禅修喇嘛始终以神圣的姿态对待任何事情,再这样看来作者好像把禅修喇嘛神化,并没有把他定义在一个人的立场,但这是对一个藏传佛教有点了解的人来说也就不足为怪了。小说用三个商人的卑鄙手段和想法来展现出禅修喇嘛的德高望重,而这两类人物恰恰是作者运用的两个意象,商人代表了现代文化,而禅修喇嘛代表着藏传佛教和藏族传统文化。用这样的角度再看小说,我们就不难看清作家的内在主旨。在小说最后部分,王秀提议说“圣物是我们藏族人民留给世界的最贵的宝物,我们有责任保护人类遗留文化,那谁是这宝贵的遗留圣物(旧唐卡)的主人呢”,这时他们几人同时想到“寺院”两个字,而最后确实把它送到了“山间寺院”。这样的叙述使用了另一个维度来阐述佛教文化的价值,并给广大人民呼吁了保护藏族传统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口号。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文学的精神走向》庞守英主编 山东大学出版社
[2]《比较文学》陈椁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4]《小说“小说”》刘安海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