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摘要 采用1995~2011年原阳县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原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对应年5~6月灰飞虱虫口密度资料,对影响灰飞虱虫口密度的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3月份平均气温、5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与灰飞虱虫口密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利用SPSS统计平台,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预报因子,建立预测模式并进行检验订正,计算拟合准确率较高,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稻;灰飞虱发生量;预报因子;模型预测;原阳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6-05009-0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俗称“水稻上的癌症”。自1995年以来,由灰飞虱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原阳县水稻生产中呈逐年上升态势,此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返青、分蘖期[1]。因此,建立灰飞虱发生量的预测模式,在病害发生前作出精准的预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采用1995~2011年原阳县气象观测站3~6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春季平均气温、春季降水量及原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对应年份5~6月灰飞虱发生量(1 m2)等资料,利用SPSS统计平台,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预报因子,建立预测模式并进行检验,计算拟合准确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预报因子的初步选择 温度是影响害虫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汪恩国[2]研究发现,10月至翌年4月的气温是影响灰飞虱种群越冬后基数及发展的重要条件;赵便果等[3]分析了12月至次年2月份的温、湿度对灰飞虱越冬死亡率的影响;缪为文[4]认为早春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利于灰飞虱的发生。借鉴前人的经验[5-10]和原阳历年灰飞虱发生的情况,该研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从原阳3、5月平均气温、冬季降水量、3月份平均最高气温、5月份平均最高气温、春季平均气温、春季降水量等因子中筛选与灰飞虱虫口密度较好的相关因子。
2.2 因子的确定及发生量模型的构建
2.2.1 因子的确定。从表1可以看出,相关较好的因子有3月份平均气温、5月份平均最高气温,相关系数分别为0.709和0.653,均通过了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2.2.2 发生量模型的构建。根据3月份平均气温、5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与灰飞虱对应的历年发生量,利用SPSS统计平台,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为Y=-1 057.0+36.1X1+32.8X5,其中,Y为灰飞虱的虫口密度,X1为3月份平均气温,X5为5月份平均最高气温。相关系数为0.866,表明灰飞虱的发生量与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2.3 预测模型的验证
2.3.1 回代检验。用1995~2011年3月份平均气温、5月份平均最高气温回代检验当年灰飞虱的虫口密度,用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预测模式的准确度。以实际发生量与预测值的差值在0~50头为完全符合,准确率记为100%,50~100头为基本符合,准确率记为80%,其他的情况均为完全不符合,记为0。
从表2可以看出,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占71%,基本符合的占18%,完全不符合的占11%。
2.3.2 预测检验。利用2012、2013年3月份平均气温及5月份平均最高气温预测灰飞虱虫口密度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预报误差为23和36头,在完全符合范围内。说明此预测模式可以使用。
3 結论
利用1995~2011年气象资料与灰飞虱虫口密度观测资料,运用SPSS平台,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出影响灰飞虱发生量的重要因子,建立了3月份平均气温和5月份平均最高气温的预测模式,经过检验,该模式预报准确率较高。7月上、中旬正值原阳水稻返青、分蘖期,此时也是灰飞虱向水稻田大量转移的关键时期,故而,利用此模式可以提前30 d作出预报,对指导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张德胜,张振臣,杨永升,等.河南省沿黄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J].植物保护学报,2009,36(4):310-314.
[2] 汪恩国.灰飞虱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与模型测报技术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3):102-107.
[3] 赵便果,邢华,逯浩然.灰飞虱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药,2009,8(5):13-16.
[4] 缪为文.水稻条纹叶枯病及其传毒媒介灰飞虱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9):180-181.
[5] 张爱民,刘向东,翟保平,等.温度对灰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8,51(6):640-645.
[6] 阮义理,将文烈,林瑞芬.稻病毒病介体昆虫灰稻虱的研究[J].昆虫学报,1981,24(3):283-290.
[7] 李济辰,李桂珍,高立起,等.灰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1998,16(6):24-27.
[8] 王伟屯,李毅,徐宗进,等.越冬代灰飞虱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96.
[9] 胡英华,王淑霞,苏加岱.灰飞虱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11):38-42.
[10] 李萍,杨建功,朱毅.应用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16):5012-5013,5141责任编辑 李占东 责任校对 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