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广霏
摘 要:他有着清初第一词人的美誉,他是中国古典诗词世界最后一颗耀眼的流星,他写出了“人生如之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如此这般远播后世的诗句,他就是纳兰容若,一位才高八斗也命途多舛的清初诗人,究竟是怎样的环境,怎样的人生使他成就了如此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的世界,探究成就纳兰词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关键词:纳兰词;必然性;偶然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1
首先,让我们说说成就纳兰词的必然性。纳兰容若有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一定与词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宋代,词从艳科小道一跃而为主宰一个时代的文体,自然成就了词史上的第一个巅峰,产生了无数熠熠生辉的词坛大家。经过元明两代的沉寂,词在明清之际摆脱柔靡,出现了中兴的气象。当时的朱彝尊说:“词虽小技,昔之通儒巨公往往为之,盖有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其词愈微,而其旨益远,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子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此犹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焉耳。”有清一代,词人云集,高才辈出,仅顺、康两朝就逾两千家,词作五万余首,吴兆骞、顾贞观、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等大家,绽放色彩各異的奇葩。正是清词振兴的时代风气中,成就了纳兰容若这颗词坛上耀眼的明珠,同时也成就了纳兰词不可撼动的词之精粹的地位。
纳兰容若生于康熙朝的铁腕权相明珠府上,作为当朝宰相的长子,容若较之常人有着明显的优势。父亲的影响力使他的家常常门庭若市,在这些来访的人中,当然也包括活跃于当时文坛的鸿儒、泰斗,而容若与这些人的切磋、交流,自然从中受益匪浅。例如,在康熙十一年八月,容若参加顺天乡试时结识的作为乡试主考官之一的大学者徐乾学,以后容若正式拜师徐乾学,而正是在老师徐乾学的鼓励支持下,容若主持编撰了《通志堂经解》,他在传统知识界的声誉并不是靠诗词奠定的,而正是靠这部丛书。
“诗穷而后工”,优秀的作家经历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历经人世沧桑,洞察人生百态之后抒怀表意于诗文,另一种就应该是容若这样的,出身富贵,自幼饱读诗书,受书香门第熏染,又个性敏感,多体悟生活,善交好友。容若作为相府长子,锦衣玉食的生活是自然的,这样的生活对容若文学创作的一个优势就是,他不必像那些寒门子弟一样汲汲于功名,读的尽是死书,虽然对于酷爱汉家儒文化的他这些自然也不在话下。他更多地将时间放在感悟生活与文学创作素材的收集上。青梅竹马时与表妹懵懂的爱情以及以后长久的思念;遭遇良师后的喜悦兴奋;“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与蓝颜知己未见面而惺惺相惜地分享他的感伤,这些都可以被他撰如诗中,缔结成篇,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相府公子的身份为他成就自己的诗才提供了多么广阔的空间。
其次,作为一名贵族公子能在文坛成就如此盛名,自然与容若本人禀性有着莫大的关系。
明珠是康熙朝的铁腕权相,他拥有精明的头脑、干练的作风和沉稳的性格,他的夫人或许在铁腕上稍逊乃夫,但远远多了强悍与乖戾,但令人费解的是,他们两结合的后代——容若,却生性敏感、多情。容若虽生于富贵人家,但他却似乎永远眼中噙着泪看世界,永远能在世间百态中捕捉到伤感,他俨然一个落魄潦倒郁郁不得志的才子,可他明明应有尽有,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时而翻江倒海,时而如一江春水温柔缱绻的心才能成就一个出色的文人,容若大抵如此吧!
作为相府长子,父亲明珠努力培养容若,希望他能像自己一样,在权力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令他失望的是,儿子根本不是这样的“可造之材”。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善权术的容若却也有着异于其他贵族子弟的性格。他虽生于豪门,却没有官宦子弟的专横跋扈、不学无术,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而是洁身自好。他用情专一,妻子卢氏因难产去世,容若伤心至极,一首悼念亡妻的《浣溪沙》颇有当年大文豪苏子的风韵。由当年与妻子幸福甜蜜的“被酒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到而今的孤独吟唱“谁念西风独自凉”,悲怆之情溢于言表。他仰慕才士,善于体察人间的辛酸冷暖,珍视人与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感情,顾贞观与容若本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顾贞观的好友吴兆骞受顺治年间“丁酉科场案”的牵连,父母兄弟妻子一同流放东北宁古塔。而对吴兆骞有所许诺的顾贞观二十年间奔走联络,只为早日兑现自己的诺言,让友人早日离开那蛮荒之地。“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二十年倏忽而至,但恐怕倘若他没有遇见容若,即使再有二十年,他也难实现自己的诺言。正因为容若对朋友的一颗赤子之心,阔别京城廿十载的吴兆骞才得以在有生之年重回京师。容若虽为康熙年间进士,但求此功名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汉学功底不逊于他人罢了。官场的阿谀奉承、曲意逢迎根本就是他所鄙视的。“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扈从生活早已使他厌倦。他只想生活在自己畅达天地穹宇的词的海洋里。
“当时只道是寻常”,是啊!当时还没觉得什么,几百年过去了,时间越久就越觉得纳兰词的真挚美好,那么纯净,纯净到纤尘不染。也许“清初第一词人”的美誉有些功利,也许如果公子在世并不会接受这样的称号,不过他当之无愧,因为正是由于他的独特、与众不同、出淤泥而不染才成就了千古传唱的纳兰词。
参考文献:
[1]姜俊彦.简析刑法因果关系中的“偶然”与“必然”[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2]钱燕茹.偶然性的分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7期.
[3]陈晓锐.从EDRF的发现来看科学研究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