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
摘 要:《永远的尹雪艳》中塑造的尹雪艳形象是白先勇塑造的所有小说人物中的很经典的形象之一。同时,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形象和《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尹雪艳形象与薛宝钗形象的同与不同之处,我们也能品味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蕴。
关键词:《永远的尹雪艳》;尹雪艳;《红楼梦》;薛宝钗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2
《永远的尹雪艳》是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小说,并且《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形象更是白先勇塑造的所有小说人物形象中很经典的形象之一。白先勇有很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功底,且他的作品中经常也是将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元素渗透到其作品的现代性之中,其中《台北人》是很能表现这种文化渗透。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白先勇更是对《红楼梦》情有独钟,他曾多次公开表示《红楼梦》对他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能看到白先勇创作对《红楼梦》相关元素的借鉴和吸收。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形象和《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在相似的同时也存在有很多相异之处。在这种同与不同的比较分析之中,我们也能品味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蕴。
首先是,尹雪艳形象与薛宝钗形象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尹雪艳与薛宝钗之间存在着至少三个相似之处。其一,尹雪艳和薛宝钗都非常擅长人际交往,有很强的公关能力。其二,尹雪艳与薛宝钗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都与白色这种颜色要素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三,人物最终都具有悲剧命运,人生包含有悲剧性的意蕴。
《红楼梦》中最善于人际交往的人,莫过于薛宝钗和王熙凤两人。在《永远的尹雪艳》中尹雪艳也具有很好的人际交往和公关的能力。相比于王熙凤而言,尹雪艳与薛宝钗在人际交往方面具有更高的相似性。因为,王熙凤的人际交往是属于她判词里提到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1]的这种。这种人际交往是属于一种贻害他人从而只对自己有利益的交往方式,這种交往方式多少带有一些恶毒性质。而尹雪艳的人际交往则是一种平和、圆滑的交往方式,这种交往方式就和《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际交往方式是比较趋同的。例如,在《永远的尹雪艳》中,当面对老年之后头发全白并且患有风湿病的已经失势的吴经理,尹雪艳并没有嘲讽和看不起,相反是劝慰道:“哪里的话,干爹才是老当益壮呢!”,随后则是“吴经理心里熨帖了,恢复了并不少自信”[2]。可以说,这是一种善意而又圆滑的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的方式,这是一种比较恰当和正向的方式。在《红楼梦》中,我们也会发现,这种恰当平和的交往方式在薛宝钗的身上体现的比较明显。例如,在 “比灵通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这一章节中,当薛宝钗劝贾宝玉别喝冷酒的之后,面对林黛玉含沙射影的讽刺——“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她非常识大体的没有反击,并且随后笑谈道 “真真的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也不是,喜欢又不是”[1],从而缓和了整个场面的气氛,使在场的其他人都不会感到局面的尴尬。这些细节的比较都表明,在人际交往中,尹雪艳和薛宝钗都是采取平和圆滑而很少带有正面攻击性的交往方式,这也体现出他们为人处世的智慧。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她们都是比较招人喜欢的那一种。例如在《永远的尹雪艳》中就写道:“尹雪艳有迷男人的功夫,也有迷女人的功夫。”[2]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就得到了大观园中封建家长的喜欢同时也受到了丫鬟和迎春等姐妹以及史湘云的喜欢,就连一直对她心存芥蒂的林黛玉也在送人参的这一章节里对她推心置腹。可见,在人际交往方面,她们两个都是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且她们都是在平和圆滑的交往中受到人们的喜欢。
同时,尹雪艳和薛宝钗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与白色这种颜色要素有很大的相关性。在《永远的尹雪艳》中,写道尹雪艳与白色相关的地方非常多,例如,“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在台北仍然穿着她那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 “尹雪艳便像一株晚开的玉梨花”、“像个冰雪化成的精灵,冷艳逼人,踏着风一般的步子”、“一对银耳坠子吊在她乌黑的发脚下来回的浪荡着”、“白色的衣衫,双手合抱在胸前,像一尊观世音”、“尹雪艳仍旧一身素白打扮,脸上未施脂粉,轻盈盈地走到管事台前”[2]等等。我们知道,《永远的尹雪艳》是一个短篇小说,在一个篇幅如此小的作品中,用如此多的笔墨来着重写尹雪艳的“白”,可见白色是人物特点和人物特色的一个重要表征。在《红楼梦》中,对薛宝钗的描写也是与白色等素色有关的。例如,在红楼梦十二曲的判词中这样写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1],其中“雪”字既与白色相关,同时也和薛宝钗的“薛”字是谐音双关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在薛宝钗在向周瑞家的解释冷香丸的做法时,用的是白牡丹蕊、白荷花蕊、白芙蓉蕊、白梅花蕊等四味药引,同时还需要白露时的霜、小雪时的雪等,这些都是与白色相关的。薛姨妈对她女儿的穿戴是这样描述的:“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1]其中也有贾母说过薛宝钗的住处像个雪洞,里面的物件很少。从这些我们都能看到薛宝钗的性格多与白色相关,平时个人的喜好也是偏于素雅的。
从以上对尹雪艳和薛宝钗关于白色的相关性的列举中,我们可以发现,她们俩的个人爱好都偏向于素雅,特别是偏向于白色。同时,白色也是她们的人物特色与人物性格的重要表征。白色显示出尹雪艳多不同与世俗的一面,在她交际花的身份背后,也掩藏着她心性高洁的一面,也表明她不愿一味地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白色也显示出,在大观园中,薛宝钗不同于一般人的性格与品质,她有自己特殊的喜好和性格。周汝昌先生在谈论到薛宝钗时说道:“再有,凡诸题咏中涉及星月、嫦娥的,大都暗指宝钗的身份,所谓的‘宝婺情高洁,所谓的‘幽情欲向嫦娥诉,悉皆指此。”[3]在周先生看来,薛宝钗是具有嫦娥般的性格的,她尽管也其趋向于世俗的一面,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孤傲与寂寞。嫦娥也是有自己的洁白与美丽,也有自己的孤独与落寞。同时我们发现这种白色也预示着人物的悲剧命运,与人物的命运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关于这一点,将在接下来的关于她们悲剧的人物命运和悲剧的人生意蕴的部分来进行阐述。
在欧阳子的《王谢堂前的燕子》中,这样评价白先勇《台北人》这本小说集:“而潜流于这十四篇中的撼人心魂之失落感,则源于作者对国家兴衰、社会剧变之感慨,对面临危机的传统中国文化之乡愁,而最基本的,是作者对人类生命之“有限”,对人类永远无法长葆青春,停止时间激流的万古怅恨。”[4]欧阳子作为白先勇的友人,她对于白先勇的《台北人》的评论,可以说是非常确切和深刻的。从这些评价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台北人》中所蕴含的悲剧性意味。《永远的尹雪艳》作为《台北人》的重要篇章,其悲剧意蕴也是显而易见的。与之相同,在《红楼梦》中,我們也能看出薛宝钗形象的悲剧意味。
在《永远的尹雪艳》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总是在强调尹雪艳总是不老这一现象,所以尹雪艳叫做“永远的尹雪艳”。在这种“不老”之中,我们也能看到尹雪艳形象的悲剧色彩。因为不老,所以尹雪艳总是风情万种的,总是迷人的。尹雪艳总是会受到男士的不断追求,但是和尹雪艳有关的男士最终却都没有好下场,像王贵生、洪处长、徐壮图等,仿佛与尹雪艳命中相克一般。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交际花,尹雪艳好像总是在寻找伴侣,却找不到一个可靠的男性可以作为终身的依靠,就像一个失根的浮萍一样。同时,尹雪艳的永远不老,也是具有反讽意味的。人的生命特征是人总会老的,尹雪艳是不可能不老的,这就暗示出尹雪艳必然会老去的悲剧事实。这也包含着一切美丽事物终将逝去的悲凉的思想内蕴。再者,本篇也以尹雪艳不老的这样一个维度,也反衬出其他人物的悲情色彩,例如其中的吴经理这一渐渐衰颓、渐渐老去的人物。在《红楼梦》中,我们也能看出薛宝钗的悲剧命运和悲剧形象。我们就高鹗续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的结局来看,尽管最终薛宝钗与贾宝玉结成了姻缘,但是,贾宝玉并不爱她,随后宝玉中乡魁后了却尘缘走失也暗示出其最后的寡妇的悲惨命运。这种命运结局,对于处于当时社会环境下的薛宝钗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在尹雪艳和薛宝钗的悲剧命运看来,这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是不好、不吉利的表征产生了同构。所以,白色也是尹雪艳和薛宝钗悲剧命运的一种表征。
以上讲的是尹雪艳与薛宝钗形象的相似之处。同时,在她们形象相似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她们身上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存在差异,并且作者通过两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内蕴也是存在差异的。
在《台北人》中所描绘所有的人物都是从大陆到台湾去的,没有描写一个台湾当地的人。《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也是从大陆移居台湾的。所以,在《永远的尹雪艳》中,就蕴含着国民党政权掌控失败后很多大陆人员移居台湾的历史社会背景。这其中就包含着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点,也包含着人们对于故土的眷恋以及对于转移带来的漂浮感的恐惧和对于前途命运的不确定。所以,尹雪艳是国共政权更迭,国民党退居台湾的历史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她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人物。只不过,这种现代性特征掺杂着传统文化的因子,具有一些传统文化的内涵。相比之下,《红楼梦》则是处于清朝这一社会时代背景之下。清朝是一个中国封建专制社会从顶峰逐渐衰亡的时期,它彰显的是一种“落日的余辉”的时代特点,一种积重难返的社会境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红楼梦》则是表现了作者的对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爱情和婚姻等多方面和多维度的深刻的思考。这其中涉及到了很深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内蕴,这些传统内蕴与现代性的关涉性是相对较小的。薛宝钗形象正是体现了这种传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蕴的。
总之,通过对尹雪艳和薛宝钗的形象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白先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了解的,白先勇对中国传统知识文化是非常热爱与钟情的,并且对《红楼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有借鉴与吸收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尹雪艳和薛宝钗两个形象身上的不同点,她们代表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文化内蕴。通过这些,我们也能对白先勇和《红楼梦》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2]《台北人》,白先勇著,作家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3]《周汝昌点评红楼梦》,周汝昌著,团结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4]《王谢堂前的燕子》附于《白先勇文集》第2卷,欧阳子著,花城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