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海英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样的课堂能让孩子们感兴趣,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育原则上,应该贯彻“以读为本”、学生群体参与语言实践的原则。努力做到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时,我找来世界地图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地图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地图、了解世界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二、生活的语文课堂,让教学联系实际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访一访,观察生活。2.演一演,再现生活。如:《快乐的节日》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已不只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世界。3.学一学,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4、创意设计,想象生活,生活本身就是课堂。
三、开放的语文课堂,启发式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需要,而尤其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步处求得之。”所以,要坚决废除“满堂灌”提倡启发式。但启发式并非简单的提问式,要设疑、激疑,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产生认识的冲突,经过紧张的思维活动,冲破层层难关,真有所得,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春雨的色彩》一文中,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春雨到底还有哪些色彩呢?”于是,我就说:“春雨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颜色,你们每天清晨背着书包,迎着朝阳,面颊上的微笑,阳光在你们的脸上能绽放出更绚烂的笑容,那应该是金色的吧!”紧接着学生的话题打开了,有的说“春雨的颜色是雪白的,它落在梨树上、杏树上,梨花、杏花都白了”“……”学生再次仿写、访说就会了,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而“创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交流。所谓课堂交流,是指课堂中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行为过程,它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也是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的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根据教学重点,安排学生有组织的进行讨论,并请有关同学汇报学习情况,在群体交流中达到释难、解疑、明理的目的。
四、感悟的语文课堂,情感的升华
《鸟的天堂》描写的是一棵“大榕树”。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爱的牧羊人,把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塑造人格,提高语文素养养。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