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分析
1.贸易顺差持续增长
陕西出口总额除2009年略有下降外,在2002-2011年间一直呈增长趋势,2011年达到最大值701085万美元。2009年出口下降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进口贸易总额在2002-2011年十年间呈不断增长趋势,2011年达到最大值761258万美元。进口总额在2009年和2011年略高于出口额,其余年份均低于出口总额,因此,2009年和2011年出现贸易逆差,其余年份均为顺差,在2002年-2008年七年间贸易顺差呈持续增长趋势。
2.贸易年增长率平稳波动
进口增长率在2002年达最小值-11.11%,2003年上升为23.58%,2004年开始下降,2006年降至15.32%,2007年-2009年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最大值49.84%,2010年-2011年两年间又呈下降趋势。出口增长率在2002-2004年呈不断上升趋势,2004年达到38.16%,2005-2006年不断下降,2006年为18.01%,2007年略有上升,2008年-2009年又不斷下降,2009年达最小值-25.88%,2010年大幅上升之后,2011年又下降。从总体来看,外贸增长率除个别年份出现大幅变动外,基本保持平稳波动。
3.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陕西出口以机电产品、农产品、矿产品、钢材和纺织服装五大类为主,2009年之前出口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飞机、汽车和石油钻井机械等出口势头良好。2010年和2011年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占较大比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尤其是航空航天技术和电子技术产品激增,表明陕西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有效带动出口结构的优化。陕西的出口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资源密集型产品呈下降趋势,这跟我国近年来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限制不无关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呈上升趋势,体现陕西正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并且出口逐渐多元化的特征。
4.加工贸易比重呈上升趋势
陕西在2002年-2011年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方式发展较为滞后。2005年以前,一般贸易方式比重都在80%以上,2006年以来一般贸易方式比重有下降的趋势,加工贸易方式比重逐渐上升。2007年,加工贸易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3.6亿美元。加工贸易在2002年-2011年十年间持续上升,2010年达到最大值27.60亿美元,占出口贸易总额的44.46%,加工贸易占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二、存在问题
1.外贸依存度低
陕西对外贸易依存度在2002年-2011年十年间在6.7%-8.2%之间变动,2002年-2005年持续上升,2006年略有下降,2007年上升至最大值8.17%,2008年-2009年下降,2010年上升,2011年又咯有下降。由于历史、政策及地域环境等因素,陕西的外贸依存度不仅远低于东南沿海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西北省区的平均水平。2010 年,全国平均水平为51.7%,西北省区的平均水平为11.2%,而陕西仅为8.2%。此外,陕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省区例如广西、江西、黑龙江等,贸易依存度也明显低于这些省区。
2.外商投资规模小
2002年-2011年陕西利用外资额呈不断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最大值2354830万美元。陕西利用外资呈现以下特点:外商投资的大项目增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活力商业领域外商投资显著增长;服务外包业逐渐成为陕西省吸收外资的新增长点。然而,与东部省区相比,陕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不仅绝对金额小,而且吸收的大项目和大企业少,虽然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总体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扭转。
3.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占较大比重
陕西出口产品主要以机电产品、农产品、矿产品、纺织服装和钢材五大类为主。2011年机电产品出口41.65亿美元,增长2.1%,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59.4%;农产品出口6.93亿美元,增长24.3%,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9.9%,其中苹果汁出口4.62亿美元,增长18.8%。此外,矿产品出口4.2亿美元,下降0.9%;钢材3.33亿美元,增长96.1%;纺织服装3.29亿美元,增长10.3%;有机化学品3.15亿美元,增长26.5%。但总体而言,陕西出口企业规模偏小,缺乏配套完整且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出口依赖低价竞销,且受到区位的影响,陕西出海物流成本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4个百分点,使得出口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4.加工贸易发展水平低
近年来,陕西省加工贸易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水平还很低。一是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低。陕西在机械、电子、航空等领域的加工设备、仪器和技术都处于先进地位,有着很强的加工能力,但在承接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并未发挥作用。二是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技术水平低。大多数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并未进入跨国公司的长期供应链,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低、加工规模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三是部分行业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原因,进出口额明显萎缩,加之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所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措施,加工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潜在因素。
三、对策与建议
1.促进经贸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有益于五省贸易竞争力的加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是保证五省贸易竞争力优势的必然需要。但是,不能盲目地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还要注意调整五省的产业结构,进而调整五省的经济结构。通过多种措施促进五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五省对外贸易才能健康的发展。
2.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通过教育和投资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贸易的发展。五省的人才资本不足对贸易优势的转化产生阻碍作用。因此,政府一方面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一方面促使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适应贸易的发展。
3.积极引导外商投资
通过引进外商投资可弥补五省资金和技术不足的缺憾,创造和提升地区比较优势。首先应健全引进外资的规章制度。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应引导外资流向高新技术产业,以发挥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作者简介:
殷琪(1979—),女,汉,西藏民族学院讲师,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商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