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切实提高讲评的实效性

2014-04-29 15:50洪璇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选材实效性写作能力

洪璇

【案例背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师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神。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学生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劳而无功,至多也是劳而少功……”确实,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呈现着这样一个格局: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阅。在这一局面中,教师一直占有绝对统治的地位。为此,我们也曾尝试面批作文,确实较之于写评语,面批作文与学生直接沟通,针对性更强,指导也更为具体。但面批作文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批改的周期往往较长,等到面谈到最后一位学生时,学生写作的热情早就冷却了,甚至忘记了自己先前写了什么。

那么如何在讲评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学生只有全程参与观察、构思、表达、修改的写作实践,才能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案例描述】

今年接受了任务,上一节区级的作文复习研讨课。经过和教研员的沟通,确定以讲评的方式进行。《心海里的那朵浪花》是大连市2007年的一道中考题,从学生考场作文反馈的情况来看,内容陈旧,形式老套,结尾泛泛。

针对以上三个突出的问题,我设计了这堂作文讲评课。这节课主要分三个环节进行:

一、精挑细拣话选材

首先是师生共同欣赏两篇考场佳作,当然这两篇佳作是老师有意为之,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你对这两篇文章选材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出,要想在选材上高人一筹必须做到:

1.选择材料宜小不宜大,尽量选择典型深刻的。

2.选择自己熟悉的感情充沛的材料。

3.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二、匠心独运话构思

在这个环节中,我同样出示了两篇我精心挑选的习作,通过默读的方式,让学生找出这两篇文章在构思上的异同。最后师生再一起归纳出这两篇在形式上均属于“画面组合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犹如糖葫芦,竹签中间穿,多片段,一中心。

2.片段组织方式可有不同,可标题,可数字、可标题加数字等。

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二篇在结构上围绕表现对象,各段均由相同的词语或相似的句子开头,形成了一组排比段。

三、奇思妙想话结尾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回忆了常见的文章结尾的形式,常见的有“画龙点睛”式、回眸一笑“式、“展望未来”式和、“巧用诗句”作结尾。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给我出示的文章或添加结尾或进行修改,然后再通过幻灯片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给一篇文章添加最精彩的一笔。

最后,我留出点时间,让大家以《心海里的那朵浪花》为题修改或者重新写作。通过练习,进一步领悟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案例分析】

反思整堂课,我认为一节作文评改课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定要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评改目标要明确。每次作文讲评都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以避免评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但一节评改课切忌面面俱到。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目标要小而准。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修改,从而收到一定的效果。

其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要成为作文讲评的主體,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评改课与批阅作文不同,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因此,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想方设法,如设计一些精巧而富有针对性的练习等,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去推敲,从而领悟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讲评既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满足了师生共同参与作文评改的需要。这种改变使教师从“苦于批改”中挣脱出来,进一步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选材实效性写作能力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