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秋蓉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效果与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情况及睡眠时间两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可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极佳。
【关键词】糖尿病;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效果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14-01
糖尿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终身性。患者在长期的药物治疗中会伴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患者生活能力与自理能力也会出现下降[1],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加重患者病情。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36例,年龄为39-85岁,平均年龄为62.8岁,病程为3-14年,平均病程为10.4年。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血糖指标检查,临床病症均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脏器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及全身性疾病或并发症患者等。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服务要点:(1)改进护理模式:先制定规范的护理服务流程,采用小组实施责任制并将护理人员分组,分组到位的护理人员要对病人住院全程负责,并提供连贯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还要定期培训,着重培训其心理学、社会学、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2]。(2)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合作化的护患关系可以促进护患之间沟通与交流,进而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倾听患者叙述,多予以关心与照顾,并热情帮助患者解决各种疑问与问题,尽量让患者感受到温暖,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3)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工作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首先,加强健康教育:每周保证2次专题性讲座,着重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与运动知识、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并发症防控等知识,知识性的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书面材料或多媒体材料等众多方式展示,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档案、知识手册及饮食记录卡等方式向患者展示。其次,提供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熟悉饮食搭配方法及注意事项;定时检测并记录患者饮食状况及血糖指标变化,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饮食与血糖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指导其通过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来控制血糖指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通过集体讨论、健康教育及个体发言等方法调动患者学习糖尿病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推进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健康教育环节还要针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不足进行指导与纠正,帮助患者减轻心理依赖及焦虑负性情绪影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焦虑情绪变化、睡眠质量等指标,了解患者身体与生活质量的稳定性。其中焦虑程度评量采用我院自制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量调查,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均值±标准差),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效果与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睡眠时间指标变化比较 研究组患者焦虑情况及睡眠时间两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这与民众生活水平提升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密不可分。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变化与患者饮食状况、情绪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均有直接关系。可见,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环节需辅以系统化的优质的护理方案,方可切实维持患者血糖指标稳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患者血糖指标稳定效果较高,患者焦虑程度明显缓解,睡眠时间明显延长,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法,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3]。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秉持以人为本现代化护理理念这一中心[4],将患者置于服务核心地位,制定护理方案、配置护理人员、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众多环节工作开展均从患者需求出发。这种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系统化、目标化、优质化的护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积极意义十分突出。本文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优质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法,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33-734.
[2] 林燕.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4):150-152.
[3] 谢云 王群峰.糖尿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运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438-1439.
[4] 杜玲丽.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127-12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