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琴 宋晓丽 王志梅
【摘 要】目的:研究宫颈癌前病变的现状以及高危影响因素。方法:本组抽取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地区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宫颈癌普查患者22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生育状况、性生活状况均可能导致出现HPV感染。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病变的高危影响因素,应加强健康普查,并对高危影响因素进行预防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宫颈癌;病变现;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68-01
笔者对以近两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地区22600例行宫颈癌普查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地区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宫颈癌普查患者22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2岁至61岁的已婚妇女,平均年龄为(45.39±2.64)岁。
1.2 一般方法
问卷调查:进行宫颈癌普查阶段,在病人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育状况等基本信息。
妇科检查:检查患者阴道、子宫以及宫颈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宫颈糜烂、息肉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对于存在宫颈癌病变高危影响因素的患者,采集宫颈标本,行 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细胞学检测。行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细胞学检测时,患者DNA异常细胞在0~2的,建议在6个月后进行复查.
病理组织检查:对于DNA异常细胞≥3的患者,应取宫颈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当宫颈上皮瘤样存在病变趋势,且病变程度达到CINⅡ及以上时,则表示患者存在宫颈癌前病变。
1.3 统计学方法
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颈癌病变检查
本组22600例行宫颈癌病变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细胞学检测结果呈阳性患者3784例,占16.74%,其中2350例CINⅠ患者,196例CINⅡ患者,214例CINⅢ患者,24例宫颈癌,宫颈癌病变以及宫颈癌检出率占总人数的1.92%。
2.2 宫颈癌病变的影响因素
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宫颈癌病变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流产次数、不良生活习惯、性生活年龄、体检状况、性生活复杂等因素均与未见宫颈癌病变患者存在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结论
宫颈癌属于恶性肿瘤中的一种,目前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WHO统计,我国每年有大约2.5%妇女死于该疾病。既往研究表明[1],HPV感染是患者出现宫颈癌病变的高危影响因素,尽早进行治疗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宫颈癌病变的几率。目前,临床醋酸实验、阴道镜检查等进行宫颈癌普查,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组研究中,22600例患者中,癌前病变410例,宫颈癌24例,检出率为1.92%。笔者对宫颈癌病变的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主要与年龄、性生活情况、职业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受教育程度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笔者对部分原因进行分析:
(1)年龄因素:本组研究中35~45岁患者宫颈癌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占49.51%。国内相关报道表明[2],30~50岁年龄阶段的妇女是宫颈癌病变的高发性人群,笔者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相符。
(2)性生活关系:受到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农村地区的性生活年龄和生育年龄均相对较早[3],且未重视对宫颈癌的防治,易出现宫颈癌病變。本组研究中,宫颈癌病变患者的生育年龄、性生活、未体检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无宫颈癌病变的患者。
相关研究表明[4],生育过早、性伴侣过多、多胎生产等是导致患者出现宫颈癌病变的高危因素,笔者研究结果与其相符。因此,必须加大普查力度,早期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宫颈癌的高危影响因素,并进行预防治疗,能够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张丽,闫丽萍.探讨宫颈癌前病变与不同类型宫颈转化区的关系[J].中外医学研究,2011(04):15-16.
[2] 林岚,王福乡,赵振苓等.天津市塘沽区宫颈癌前病变筛查4282例情况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04):492-493.
[3] 刘晓明.200例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结果浅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2):169-170.
[4] Jerome L Belinson,渠新风,张薇等.基于人群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05):3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