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制造业分行业生产率变化考察

2014-04-29 20:10赖石成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2期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美国经济,传统宏观调控政策已对过度“去工业化”的美国经济“失灵”,“重振美国制造业”成为应对政策。文章运用序列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生产率变化,可检验“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效果。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制造业总体及其各细分行业的TFP提升是由技术进步主导,TFP降低是由技术效率主导;“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推动耐用品制造业增长但对非耐用品制造业的效果非常有限。美国政府应针对制造业各细分行业提升TFP提升方式的不同推出更加详细的刺激方案。

关键词:美国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序列DEA;Malmquist指数

一、 引言

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制造业都是美国经济的支柱。1950年,制造业占美国经济总产值的27.02%;1953年,美国制造业占美国经济总产值比重达到28.34%。之后,制造业在美国经济所占份额虽然呈现下降态势,但是一直都保持在20%以上;直到1981年,跌破20%,到2009年仅为11.02%。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冲击,致使美国政府意识到:传统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对美国过度“去工业化”的经济“失灵”,美国政府多轮经济刺激方案都没能使美国经济恢复,特别是长期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因此,基于对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抗危机冲击能力最强行业的认识,美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以期“重振美国制造业”,推动出口增长和促进就业,从而使美国早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泥潭,并在21世纪继续领导世界经济。

同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相比,制造业增长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改善,更值得关注。因为通过增加要素投入的规模扩张型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只有生产率提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才是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Krugman,1994)。“重振美国制造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提出的,考察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生产率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尝试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美国2005年~2011年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出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分析。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 研究方法。Caves等(1982)首先用Malmquist指数分析生产率,Fare等(1994)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序列DEA-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为:

M0(yt+1,xt+1,yt,xt)=[()×()]

=×[()×()]=EC×TC

技术效率EC和技术进步TC分别刻画了从时期t到时期t+1的各决策单元(各行业)对最佳生产前沿的相对效率改善程度和技术前沿的变化;技术效率在规模报酬可变(VRS)情况下可分为规模效率(SEC)和纯技术效率(PEC),即EC=SEC×PEC(Fare et al.,1994;Coelli et al.,1998)。

2. 数据来源与处理。测算美国制造业分行业TFP的投入变量是各行业资本和劳动投入,产出变量是各行业增加值。资本投入为各行业(现价)固定资产净存量,劳动投入为各行业从业人数,产出是各行业增加值。为了避免受价格因素影响,各行业(现价)固定资产净存量和各行业增加值都用价格指数进行折算。同时为了排除从业人数中全职和兼职的差异,各行业从业人数用全职等效人数。时间范围为2005年~2011年,数据来自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网站。

三、 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制造业分行业生产率变化分析

1. 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制造业总体生产率变化。表1是测算所得的2006年~2011年美国制造业总体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2006年~2011年的平均全要数生产率为负值-1.7%,这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降低。TFP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变化比较明显。2006年和2007年TFP增长分别为-0.9%和1.1%,而2008年大幅度降低到-7.5%,2009年進一步降低到-12.6%,随后2010年和2011年均表现为正增长,分别为7.8%和1.8%。这说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制造业确实产生巨大冲击,使TFP大幅降低;2009年的“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对美国制造业TFP的提升非常明显,但是欧债危机使刚刚看到“制造业回归”希望的美国制造业受到二次伤害。

国际金融危机前,TFP对美国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甚至在2006年TFP的贡献率为负,说明其他投入要素对制造业增长的贡献远远大于TFP。但是TFP降低是拉动2008年和2009年制造业负增长的主要因素,说明国际金融危机首先对制造业的TFP产生冲击,而2008年和2009年的技术进步均大于1,即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是制造业的技术效率(图1),且纯技术效率受影响程度比规模效率明显(图2)。因此,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对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造成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美国制造业总体的TFP随之大幅度上升,从2009年的-12.6%上升到2010年的7.8%,上升幅度达到20.4个百分点,是技术进步主导TFP增长,可见“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立竿见影。2011年的TFP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升(图1),且纯技术效率比规模效率提升幅度更大(图2)。国际金融危机后,TFP对美国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都在60%以上,即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对制造业增长起很大作用。

图1还可看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方向相反。在国际金融危机前的2006年和2007年,技术进步主导TFP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和2009年,技术效率主导TFP降低;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和2011年,技术进步重新主导TFP增长。从图2可知,虽然2006年规模效率主导技术效率变化,但是2007年后纯技术效率主导技术效率变化。

2. 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制造业分行业生产率变化及其异质性分析。表2为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制造业细分行业Malmquist平均指数,以2008年为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为界限把2005年~2011年划分为国际金融危机前(2005年~2007年)和国际金融危机后(2009年~2011年,也是“重振美国制造业”实施的三年)。测算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TFP指数比国际金融危机前增大的有13个细分行业,其中由TFP<1变成TFP>1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服装、皮革及其制品业、印刷业和塑料及橡胶制品业等5个细分行业,这5个细分行业除了家具制造业和服装、皮革及其制品业是由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主导TFP增长外,其它行业均是技术进步主导TFP增长。TFP指数增大的其它8个细分行业均是技术进步主导TFP增长,除了机动车车辆、车身、拖车和零部件制造业与机械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改善对TFP增长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其它6个细分行业TFP增长几乎都是源于技术进步,这6个细分行业是木材林制品业、初级金属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电子设备、器具及其组件制造业、纺织品制造业和石油及煤开采业。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TFP指数比国际金融危机前减小的有6个细分行业,其中国际金融危机前后TFP都大于1的是电脑和电子产品制造业与化工制造业,它们的技术进步都呈正增长,分别为0.966增长为1.093和0.924增长为1.064,它们的TFP降低都是因为技术效率降低,而电脑和电子产品制造业的技术效率降低由规模效率主导,化工制造业的技术效率降低由纯技术效率主导。TFP指数减小的其它4个细分行业是其它运输装备制造业、杂项制造业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业与纸制品业,它们的TFP减小都是技术效率主导的,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降低。

制造业可分为耐用品制造业和非耐用品制造业两大类。表2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后耐用品TFP平均增长达到9.4,远高于国际金融危机前的0.9%,经济平均增长率也达到10.03%,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达93.87%,即国际金融危机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美国耐用品制造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而非耐用品制造业的表现却与耐用品制造业相反,国际金融危机前后非耐用品制造业的TFP平均值都小于1,且国际金融危机后的TFP平均值比国际金融危机前还小,主要是技术效率降低导致的,因为在2009年~2011年间,除了石油及煤开采业外,其它非耐用品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平均值都在1以上。造成技术效率降低的原因具体为:纺织品制造业和化工制造业是纯技术效率降低,印刷业与服装、皮革及其制品业是规模效率降低,纸制品业与塑料及橡胶制品业是以纯技术效率为主导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双降低。

另外,TFP对美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正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主要为技术进步主导型;技术效率降低是导致美国制造业细分行业负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四、 主要结论

本文运用序列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提供的2005年~2011年美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主要结论为:(1)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对美国制造业总体的技术效率(尤其是纯技术效率)造成冲击;“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通过技术进步明显提升美国制造业总体的TFP;(2)2006年~2011年间美国制造业总体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方向相反,TFP增长由技术进步主导,TFP降低由技术效率主导;(3)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TFP提升是由技术进步主导,TFP降低是由技术效率主导,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因行业而异;(4)TFP增长推动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耐用品制造业增长且由技术进步主导,国际金融危机后非耐用品制造业TFP降低且由技术效率主导,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同样表现出异质性。

国际金融危机使美国制造业总体和细分行业的技术效率降低,“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提升了耐用品制造业增长,但对非耐用品制造业TFP效果有限。因此,美国政府应针对制造业各细分行业提升TFP提升方式的不同制定更加详细的刺激方案,主要促进耐用品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改善非耐用品的技术效率,根据制造业细分行业特点分别改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或是两者协同改善。

参考文献:

1. Krugman P., 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 Foreign Affairs,1994,73(6):62-78.

2. Caves D.W., Christens- en L.R., Diewert W.E.,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put and Output and Prod- uctivity, Econometrica,1982,(50):1393-1414.

3. F?覿re Rolf, Shawna Grosskopf, Mary Norris, and Zhongyang Zhang,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1):66-83.

4. 孟辰,盧季诺.对美国制造业振兴计划的初步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3,(4):73-82.

5. 戴金平,谭书诗.美国经济再平衡中的制造业复兴战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政策和制度研究——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数量关系的视角”(项目号:13&ZD018);中航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赖石成,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