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初步搭建校本课程实施数字技术平台

2014-04-29 00:44吴光平唐文勇张长辉陈龙泉
亚太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数字技术

吴光平 唐文勇 张长辉 陈龙泉

摘 要:三年多多来,我校以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研究”为载体,搭建起现代化数字平台,创编了以“数字化”形式为主体的多样化校本课程教材及课程实施方案,通过课例开发,初步形成校本课程(选修课)系列。课题研究获得了成功,分别被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评为一等奖。今年我校配合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进一步完善了“课题研究管理技术网络暨校本课程资源管理运行平台”;认真总结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基本经验;转变学习方式,开发学习潜能,张扬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和设计能力。

关键词:数字技术;整合资源;优化结构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小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实践到认识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存在三点错误的认识: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搞活动”;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编教材”;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学校“加门课”;认为校本课程是考试科目的“二课堂”。凡此种种,都不同程度地曲解了校本课程,与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背道而驰,校本课程的开发处于“低层次”状态。

为此,我们提出了整合资源,以“数字化”形式为主体的校本教材(方案),初步建构“列五校本课程资源管理运行平台”,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我校破解课改难题,打造特色课程的工作目标。

为了克服办学设施、场所困难,我校坚持“建构主义”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和课程思想为前导,以教育技术为手段,开发具有学校人文特色和新技术特色的校本课程。2005年学校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我们采用课题研究办法,“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先后开发,22门校本课程。2011年课题顺利结题,被评为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央电教馆一等奖。2012年,我们继续开发与推广,目前,已经完成工作目标:通过资源整合,形成29门以“数字化”形式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初步建构“列五校本课程资源管理运行平台”,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效

1.完善了数字化课程运行平台

即,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建构“课题研究管理技术网络暨校本课程资源管理运行平台。为了实现课题管理和运行的网络化,我校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有利条件,在学校内部网站上开辟了“十一五课题”研究园地(主题网站)。网站按照课题研究及管理运行的一般规律,分两级栏目,第一级分4项,第二级分14项。

2.整合了数字化课程课例资源

(1)课程资源整合。选题确立后,围绕专题从多渠道收集课程资源,主要是从网络渠道搜集音像资源,此外从书籍上寻找相关资源,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其转化为数字资源,然后按照系统化、科学化、信息化原则将其整合为校本课程资源。

案例1:生活中的三角形(资源整合)

整合途径:1.生活观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如建筑物、桥梁等,摄录下来,成为第一手材料;2.网上阅读。通过上网搜索有关生活中三角形问题的材料;3.音像制品。收集一些有关三角形问题的音像资料;4.实物模拟。收集三角形的实物,或动手制作一些三角形实物,做些简单试验。5.整合创编。最后将这些材料组合起来,创编教材。

(2)开发校本教材。完成课程资源整合之后,运用教材观念分析资源,应用电子技术的资源优化功能,开发校本课程教材。

案例2:邮票上的中国民居(地理子课题:校本课程应用课——罗毅)

1.拟开发教材主题:《邮票上的中国民居》

2.《邮票上的中国民居》开发方案

本专题以中国邮政曾经发行的一套以中国民居为主题的邮票图案作为蓝本,揭开有代表性的中国民居的特点,并指引同学学会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中国典型民居与地理环境(自然、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

开发方式:收集资料、在线讨论、制作课件、制作网页、网上交流等。

开发步骤:(下表)

3.学生制作的课件(可点击打开):①云南民居(傣族竹楼);②内蒙民居(蒙古包);③湖南民居-风火墙;④北京民居(四合院);⑤陕北民居(窑洞);⑥台湾民居(三合院、四合院);⑦福建民居(客家住宅);⑧山西民居。

(3)组织课堂实施。

案例3:四川历史文化发展历程

(提示:请同学们重点阅读有下划线标识部分的内容)

本应用课于2009年6月4日在高2009级文科3个班进行。请同学们根据如下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练习题:“考点突破(无答案)”。

远古文明中心:到新石器时代,巴蜀经历了独特的灰陶文化时代、玉器文化时代和青铜文化时代。距今4500年以前成都平原六座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宝墩文化昭示着由于部落的聚集终于诞生出初期的城市文明。(请阅读校本教材:“宝墩古城”)。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为代表的殷商西周时期古蜀文化,展示了玉器时代的独放异彩和青铜文化的不同凡响。(请阅读校本教材:“神秘的三星堆”和校本教材:“金沙遗址”)。……(略)

鼎盛时期:秦汉时期,巴蜀以“水利殖国”为特征的农耕文明发展起来(请阅读校本教材:“都江堰”),到汉唐时期一直保持着“天府之国。秀冠华夏”的记录。(阅读《中国古代史》P28—西汉官学(请阅读“文翁兴学”)P36—五都;P38—西南夷;P45—东汉说唱俑;P47、48—蜀汉政权(请阅读校本教材:“成都武侯祠”)P52—江南农业的开发;P53、54—蜀锦、益州的商业;P74—“扬一益二”;P83—唐诗(请阅读校本教材“”);直到宋元明清时期,天府农业文明仍处于鼎盛(P88—成都的印刷业;P101—四川行省;P103、104—宋代成都的丝织业和“交子”;P124—“改土归流”)……(略)(执教:成都列五中学历史组:漆兰英)

本课例采用word文档链接形式,将学习、探讨过程与学习内容呈现同步,方式简单易行,教师可以比较自如地在网络环境下,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评互评活动,效果很好。

3.优化了校本课程基本结构

(1)技术上,兼顾非数字化。将校本课程信息资源与网络技术整合,实现教材无纸化、数字化、形式多样化,课程载体网络化,是本课题最为出彩的地方,它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校本课程中辅助作用。到目前为止所开发的11门类校本教材,均采用文本和电子两个版本。其中电子版本挂在“成都列五中学校园网内网”,充分体现了网络教材的音像互动、声情并茂的特点,其交互性、广域性、超时空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共建提供了便捷。下面是我们从音乐校本教材《四川民歌》(数字版)节选的一部分。

案例4:康定情歌(教材节选)

1.动人的情歌(《康定情歌》演唱视屏,字母为延长情景和歌曲谱)

2.“感人故事”一位老人说,他们十几岁时在康定听见的康定情歌不是今天这个样唱的,那时是这样:“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门,朵洛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会当溜溜的家来,会为溜溜的人……”当时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李依若(链接——李以若的故事,人物图片)

3.历史的回音(视屏)一阵滚滚尘沙在草原上腾卷,……(略)

4.优美的旋律(背景音乐)播放情歌器乐曲,出现字幕:“情歌”词句全部引用了四川宣汉方言土语及宣汉山歌溜溜调作为衬词。此歌风格与宣汉民歌《苏二姐》《绣洛阳桥》《十把扇子》等一致,是李依若惯用手法。……(略)

5.与《跑马溜溜的山上》结缘的音乐家(故事、像片,音乐,画外音、字幕)(略)

6.共建平台(关于《康定情歌》的文字、图片、音屏、视屏、电视连续剧等)

以上片断可以看出我校校本教材具有音像结合、图文并茂、动静交替、资源丰富、交互性强、便于自主学习、拓展生活与建构资源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从旋律中体味丰富的画面美、情感美和人性美,而且从歌曲的产生背景中品味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获得的是一种多元的认知。这一点是其他教材难以比拟的。

(2)内容上,兼顾文理学科。文理兼顾,各科有为,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方针之一。语文组开发了两门课程《课外古诗文选读》《历代诗人咏成都》以及若干课例;英语组开发《英语·成都》《列五中学简介》;历史《成都文物古迹解说》《民俗成都》;地理组开发《乡村民居》《自然灾害》;政治组开发了《中学生与法》。而数学组开发了《高中数学入门》《数学系列汇编》以大量生活数学,扩充学生数学视野;物理组开发《高中电学实验专题学习》《高初中物理衔接教学》;艺术组开发了《四川民歌》《列五画语》等。

(3)空间上,兼顾课堂内外。我们不仅开发了与考试学科紧密联系的课程外,还开发了《自然灾害》《民俗成都》《列五画语》《四川民歌》《民居》《中学生与法》《生活中的数学》《科技与创新》《弟子规》等非高考内容。下面我们展示数学课题研究小组的《生活中的数学》执教片段。

案例5:生活中的概率问题

课题缘起:

(链接视屏1:剪接新闻)案例一:不久前,我市有位市民,抱着一日暴富的心理,十几年来疯狂购买彩票,将所有收入,几乎花在各类彩票上,除了中得些小奖外,一无所获。导致家庭不和,夫妻分手,但仍不收手,深信自己会中大奖,是个十足的“彩票痴迷症”患者。

(链接视屏2:剪接新闻)案例二:某单位一位现金出纳员,为了通过购彩票致富,不到一年时间,挪用公款120余万购彩票,结果除有一次中得三等奖外,大都是些小奖。事情败露后,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他的一生被毁在侥幸心理上。

问题探究一:(链接课件)彩票中奖的奥妙(略)

请同学们,充分应用网上提供的资源,联系所学知识,思考两个问题:

(链接课件)(1)彩民甲研究了近几期这种彩票的中奖号码,发现号码06和08出现的次数最多。他认为,06和08是“幸运号码”, 因此,他在所买的每一注彩票中都选上了06和08。你认为他这样做有道理吗?

(链接课件)(2)彩民乙对近几期这种彩票的中奖号码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号码04和09在近几期中奖号码中一次都没有出现,他认为,既然每个号码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那么下一期就该04和09出现了,因此他在所买的每一注彩票中都选上了04和09,你认为他的这种做法有助于他中奖吗?

互助探讨:学生利用网上资源,独立思考之后互相讨论。师生互动,回到概率问题上,找到了彩票中将中的数学问题。

问题探究二:(略)

生活实践:(自制视屏,录像)在某个人流量较大的游乐园,有一中年人在吆喝;“送钱啦!”只见他手拿着一个红色小塑料桶,桶中有且只有3只黄色、3只白色的乒乓球(其体积、质地完全相同),旁边立一块小黑板上写道:“摸球方式(1)若一次摸得同一颜色的3个球,则摊主送给摸球者20元钱;(2)若一次摸得非同一颜色的3个球,则摸球者需付给摊主5元钱。”

(教师提问;字幕)假设一天中有100人次摸奖,试从概率的角度估算一下这个摊主一个月(按30天)能赚多少钱?

请同学们课后,完成,将计算步骤和结果,发布在主题网站上。

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的一些现象,它们都与数学有关系,学生们十分期待能得到解释,这就为校本课程提供了选题。这种课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备受学生欢迎。

(4)执行上,兼顾大小定活。灵活性我校校本课程实施的一大特点:大课小课结合,长课短课结合,定课活课结合,选修必修结合。也就是说,有全校学生参加的大课,如,李阳来学校演讲的《疯狂英语》;新东方英语到我校作的辅导报告,都是全校学生参加的校本学习课程。也有时间很短、内容较少、规模较小的课程,如《机器人》等。学校校本课程有很大灵活性,有的是比较固定的必修课,如《科技创新》《中学生礼仪》;有的是选学的,如《机器人》《美术创作》等;有的是根据学校和学生需要开设的,如《中学生礼仪》《弟子规》之类的课程。

(5)结构上,由单一走向多级。我校开发的校本教材,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主旋律,密切联系学校实际,集中体现时代精神,充分满足学生需求。与传统意义上的校本教材相比,我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而开发的校本课程教材具有三个鲜明特色:⑴联系统编教材,而不囿于统编教材。⑵承接国家课程,作适当延伸与拓展。⑶发扬文化传统,彰显校本文化特色。校本课程作为传承学校文明的文化载体,对于继承学校传统和张扬学校特色,对于弘扬成都文化和传承巴蜀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开发的《成都文物古迹解说》《历代诗人咏成都》《英语》都具有传承文明、解古论今、介绍风物的鲜明特色。

从上表可看出我校校本课程,已覆盖除生物、体育外所有科目,校本课程教材具备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在省内领先。《成都商报》等媒体,对我校校本教材建设作了专访。2010年我校被省教厅列为“四川省首批高中课改校本学校”。各课题组以“感悟生活、师生共创”的方式,生成了“小、快、活”校本课程。

(6)课程开发,由实验走向实施。

第一、挂在网上,落实到课堂,以网上为主。

我们以“作文开头专题”为例,谈谈网络专题设计课:

案例6:精心打造作文开头(申报材料)

1.专题来源:

(1)“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学生作文通病;60%学生作文开头不妙而导致偏题离题;(2)65%学生希望通过校本课程以专题方式,学习作文开头。

2.专题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好的作文开头方法。②加强对作文语言的锤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网上作文、交流讨论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使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和实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①通过此次写作实践和对“人生的价值”的话题探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生命,努力创造生命的最高价值。②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3.流程设计

(1)使用课件:http://ywtiantang.bbs.topzj.com

(2)活动流程:

①进入语文天堂论坛:

a.老师(点击此处,进入论坛),引导学生查看置顶贴“最优作文开头评选(5班一)”的帖子,阅读作文材料和要求。

b.学生(点击此处,进入论坛),实名登陆(请输入真实姓名,密码均是1234567)。

c.学生进入“文学天地”板块的“作文集中营”,查看“最优作文开头评选(5班一)”的主帖,采取回帖的形式写作开头部分,标题可自拟或以用户名暂代。(15分钟)

d.学生即时看帖[在“作文集中营”查看“最优作文开头评选(5班一)”的回帖,即同学作品]并点评(注意点评符合要求,在同学作品帖后点右上角的“引用”项点评)和投票(在“作文集中营”查看“最优作文开头评选”的帖子来完成)。

e.共赏佳作。

②博客拓展:

a.点击进入田雨的博客。b.阅读《生如春花之烂漫》。c.阅读其他关于“生命的价值”的作文材料。

第二、大小穿插,长短课结合,以短课为主。

下面是一堂20分钟小课:

案例7:精心打造作文开头(教学流程及资料)

1.进入语文天堂论坛:

①老师(点击此处,进入论坛),引导学生查看置顶贴“最优作文开头评选(5班一)”的帖子,阅读作文材料和要求。

②学生(点击此处,进入论坛),实名登陆(请输入真实姓名,密码均1234567)。

③学生进入“文学天地”板块的“作文集中营”,查看“最优作文开头评选(5班一)”的主帖,采取回帖的形式写作开头部分,标题可自拟或以用户名暂代。(5分钟)

④学生即时看帖(在“作文集中营”查看“最优作文开头评选(5班一)”的回帖,即同学作品)并点评(注意点评符合要求,在同学作品帖后点右上角的“引用”项点评)和投票(在“作文集中营”查看“最优作文开头评选(5班一)”的帖子来完成)。

⑤共赏佳作。(7分钟)

2.博客拓展:①点击进入田雨的博客;②阅读《生如春花之烂漫》。③阅读其他关于“生命的价值”的作文材料。

作文开头十忌:①忌陈词老套。②忌故弄玄虚。③忌开头突然。④忌不必要的解释。⑤忌凭空抒情。⑥忌绕大圈子。⑦忌堆砌名言锦语。⑧忌开头重复。⑨忌盲目写景。⑩忌盲目引用。(8分钟)

附:教案“精心打造作文的开头简案”。

第三、管理多元,落实到评价,以互评为主

我校校本课程的管理采用多元化手法,有的纳入学生常规,如《弟子规》、《中学生礼仪》均与学生常规结合,重在学以致用,落实到日常行为中,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科技与创新》等纳入学分管理。(见下表)

在评价方面,我们坚持教师评价与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诊断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科学地开展评价活动,发挥评价所谓诊断共鞥和激励功能。

4.优化了课程课堂学习方式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课堂实践、探索和总结,我们归纳出了以下三种有效实施校本课程的方式:

①资源共享式学习。先由师生共同提出学习内容或课题,然后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搜集材料制作成学习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上的“校本课程”学习栏目,供课前相互学习借鉴和课堂交流分享,在教学层面上实现了教育过程与活动的共享。以《武侯祠》一课为例,课前教师发贴:“以武侯祠内话古今”为题,请学习小组内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武侯祠的历史、人物、文物、文献、诗文、图片资料,自制一个介绍武侯祠的短片,传到校园网“校本课程-成都文物简介”主页,以供互相欣赏。最后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交流,评选出优秀短片进行表扬。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分工合作,各扬其长,效果极好。

②知识建构式学习。由教师由浅入深分层设计出建构性问题,然后由学生围绕问题,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平台,生成知识,解决问题,随着问题解决的深入,学生的知识不断积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了知识系统建构。以黄鹏《寻踪万里桥》为例,这是“历代诗人咏成都”中的一课,教师通过学习主页,抛出了一串问题:你知道万里桥吗?它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得名的?历史上的万里桥是怎样的?从那些古诗中可以略见一斑?这些诗歌是如何表现万里桥的?你能通过这些古诗想象出当年万里桥的景象吗?万里桥毁于何时?等等问题。最后通过学生共同努力,每一位学生都较为完整地了解有关万里桥的知识,而且突破了语文范畴,对成都人文、历史有了一定认识,培养了他们热爱成都、热爱家乡的朴素感情。

③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从根本上保证其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要设计一些弹性化的、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要创设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给他们充分的思维空间去拓展。此外,还必须将学习方式的选择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在实施校本课程中,我们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要求改学生单一的个体学习形式为同桌、小组或全体交流学习形式;也可将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工,让学生合作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9-6-13].

[2]李建平.校本课程信步走来——专家学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十一[N].中国教育报,2001-10-12.

[3]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马秋红.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2).

[5]邹尚智.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6]陈薪屹.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分析[J].中小学管理,2004(12).

猜你喜欢
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数字技术
陕西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在优化结构中提高增速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巧用电子白板彰显现代魅力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广东省中考化学计算题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如何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