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善
摘 要: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恰当地把诵读经典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能达到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目的。
关键词:经典文化;語文教学;人格修养
一、经典诵读,培养语文兴趣
每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父母亲就会教他背诵古诗词,这就已经接触了经典诵读了。让小学生诵读经典,使学生的心灵与具有悠久历史的祖国文化接通,让经典之髓慢慢在学生身上发酵,从此“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将贯穿于孩子们生命的始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自幼熟读四书五经,长期浸润在诗书的氛围中,处处散发出儒雅的气质,并赋予他宽广的心胸,从而写出了“大江东去……”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名句。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读了六年私塾,学习了《论语》《孟子》《诗经》《三字经》等。还有许多大文学家,他们都是在幼小之时便饱读经典诗书,才能写出一鸣惊人之作,成为千古绝唱。
古人所说的“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是很有道理的,让孩子直抵高层,感受名家大师风采,不失为一条佳径坦途。多读多背经典诗文,对于理解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文言文也就容易多了。
二、经典诵读,开发孩子记忆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发展记忆力的最佳时期,有学习语言文字的最佳时期,大约都在小学阶段,十三岁达到高峰。此后记忆力慢慢往下走,理解力慢慢增加,再开发锻炼记忆力,困难极大,效果也远不及童年。因此,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诵读经典,学习千古美文,是开发孩子黄金记忆力的重要工程。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体会:少年时代背下的诗文,终生难忘,到了成年,想背都很难了。因为记忆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据了解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这一点在我们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已得到了充分证明。《三字经》《弟子规》等大人都读不通的内容,小孩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熟读成诵。随着记忆力的提高,还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孩子会对背诵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经典语言系统一旦进入孩子的大脑,沉睡的记忆潜能就会被唤醒,背诵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
三、经典诵读,提高语文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一些学生写的作文干瘪空洞、毫无文采,其原因就是语言文字功底差。而经典诵读,则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古人读书,私塾先生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熟读经典、背诵经典。结果很容易就解决了语言文字问题。学生吟诗作对,出口成章。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地告诉人家,这是我十三岁之前熟背经典的结果。”中国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历代美文就是最好的范文,而学习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幼时熟背。
在小学阶段有了这些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古诗文积累,必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发言时还能引经据典,很有深度。诵读经典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在习作时还能引用或化用,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隽秀和富于哲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样便达到了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来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经典诵读,提高人格修养
语文教学要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即在完成授课任务,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诵读经典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这与语文教学的原则是相通的。
经典美文中包含有许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等。在诵读经典活动中,可以运用经典名句来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如:“借人物,及时还,用人物,须时求,倘不问,即为偷”等名句,使个别行为差的学生受到教育。在教育学习懒散的学生时,运用“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名句,让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诵读“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和“称尊长,勿呼名,长者立,幼不坐”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文明礼仪修养也得到较大帮助。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诗文中这些积极的人生理念和道德精神,必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味的同时,也必将会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作者单位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实验小学)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