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慎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

2014-04-29 00:44:03康红兵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阶段课程课堂

康红兵

一、一场教育的风暴正在袭来

慕课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MOOC的音译,意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虽然美国教授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于2008年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但真正得到发展并火爆的却是在2011年斯坦福大学教授Sebastian Thrun将其一堂《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放上互联网后,吸引了来自190多个国家约16万学生的注册学习。其后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内,数百万的注册用户加入到慕课的学习中来。被称为“三驾马车”的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在线课程机构平台更是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和资助。“只要你拥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就可以享受到世界第一流大学的教育。”[1]崭新的教学模式、显著的发展优势以及对现代教育模式的挑战和冲击迅速在全世界掀起了慕课的热潮。《纽约时报》把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认为“慕课是印刷术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更重要的是,它将改革大学教育,重塑高等教育版图”。慕课的发展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就在人们还在怀疑其是否能得到正规教育体系认可之时,美国教育理事会(ACE)于2012年11月宣布对Coursera的几门课程进行评估,并于2013年2月同意对其中的五门课程进行学分推荐,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学分将得到大学的承认。[2]

面对来势汹汹的教育革命,我国教育界也在积极应对。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约参与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edX在线教育平台,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领衔的Coursera签约,一起与世界一流大学向平台提供精品课程。同样7月,上海交通大学宣布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12所著名高校共建高水平在线平台,共享优质课程。重庆大学发起成立的“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到2013年7月也已经得到44所“985”或“211”大学的加盟。此外,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基于edX开放源代码研发正式推出了全球第一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一批初具慕课雏形的国内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如网易公开课、沪江网、YY教育等)也努力改变并顺应需要逐步提升着品质。

二、一个教育的话题正在聚焦

当慕课以不可撼动的力量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同时,基础教育也积极地努力与之接轨。在2013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大会上,利哈伊大学的Scott Garrigan指出:“MOOC将同样会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影响,2012年夏季高中生完成了超过15000门Udacity课程。到2019年,预计高中课程会将有50%在网络上进行。”[3]2013年8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会同国内20余所优质高中正式成立了“C20慕课联盟(高中)”,随后,相继成立了“C20慕课联盟(初中、小学)”。

慕课对基础教育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人们丝毫不怀疑慕课会对基础教育形成巨大的冲击。但这种冲击和对高等教育阶段的影响会一样吗?慕课的优势是显然的。从形式上看,慕课以视频呈现教学内容,兼具游戏和社交网络的特点能提高年轻学生的接受热情,“微课程”(一般慕课的视频被切割为10分钟左右的片段,学生用回答问题“闯关”的方式获得继续学习的权利)在锤炼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激发学习成就感的积累;从内容上看,慕课的资源丰富,加上课程提供者的素质优秀,慕课的教学内容较传统课堂容量更大,时代性更强,且课程资源的针对性更高;从效果上看,由于慕课“翻转课堂”,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以学为主的体制让学生获得了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即时通过在线交流获得帮助,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慕课的这些优势在基础教育阶段将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慕课的劣势同样明显。比如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心智发展的关键时刻,课堂上和学校里的人际交往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都是慕课所不能有效达成的。

慕课所带来的教育革命与以往直接照搬西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有着显著的区别。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舶来品”与“传统文化”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可能依然存在争议。慕课或许能褪去教育的“浮华外衣——品牌、价格,还有设施,让我们所有人记起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时代周刊》记者Amanda Ripley语),但慕课不可能解决教育所有外在的“浮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的素质发展,而网络课程的最大便利是以最简捷的途径和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至于知识之外的情感等则往往得不到关照和培养。教育的话题应该关注教育的发展,换一个角度亦即是学生的发展。慕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都不应该是基于技术层面的物质需求,而应该是努力让慕课获得学生发展中知识与精神的完美结合。慕课的发展倘若只停留于互联网资本力量和经济利益的追逐,那慕课带给教育的将有可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三、一轮教育的反思正在深化

人们在惊呼慕课给教育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在反思,我们在这一轮的教育革命中应该如何应对?避而远之显然是不可能,坐而观之也不是上策,只有以积极而又审慎的态度方能抢占新一轮教育发展的高地。

慕课将改变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不争的事实。慕课给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带来的挑战是什么?传统的课堂和教师会被取代吗?由于基础教育在目的和要求上显著区别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和课堂在学生成长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自觉性和生理心理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在线网络教学的需要。因此在目前阶段的基础教育中,慕课还只能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但随着慕课技术与质量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知识的传授中)的作用比重将明显下降。深圳南山实验学校(集团)总校校长程显栋认为:“未来也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优秀的教师上课,而平庸的教师只能成为辅导者。”慕课不仅给教师们带来了挑战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微视频”的制作不仅需要教师有较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还需要教师深刻领会“翻转课堂”的真谛。教师要能明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便于学生以自主学习为统领并以精练准确的语言、新颖有效的结构、适量完整的内容去组织每一堂课。

慕课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冲击着基础教育教学的途径与策略。教育的个性化发展还能在慕课中得到体现吗?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品质能得到体现和实现吗?Coursera创始人之一Andrew Ng在推介慕课的优势时这样说:“将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将是一种非常科学而高效的教育形态。学生可以自行在家或者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听课、做练习,然后到一个教室进行互动。教师不必再重复同样的课程内容,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交流上。”尽管慕课的推崇者辩护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空间和时间实现个性的发展,但我们也能清晰地发现慕课在“大规模”地实现知识获得群扩大的同时,能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提供机会的可能性变得非常地脆弱。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直倒逼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慕课在基础教育中显性的作用有哪些呢?首先,慕课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可以“解脱”基础教育当前的困境——以技术实现“减负增效”。其次,慕课以“翻转课堂”的形式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进一步自主化——以形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此外,慕课以云计算、大数据、人机交互的现代元素创生课堂的新智慧——以时代的发展助推教育的新发展。当我们理性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组织与实施时,必须清楚慕课是我们实现基础教育提升的新思维和新策略之一。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因为教学过程中人际交往的“人性”和“感性”,彰显了“以人为本”。慕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诚信问题以及课程完成率低(英国开放大学博士生的调查数据低于7%)的问题[4],也显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因此,我们在高呼慕课的种种好处之时,不要以为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已经沦为“夕阳产业”。

四、一次教育的变革正在探索

慕课为基础教育带来的又一契机就是能从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上促进教育的均衡与公平。为此,在教育公平的视野中,慕课又获得了新的动力。比如一个名叫Generation Rwanda的公益组织发起了一项名为“开普勒项目(Kepler)”的教育创新实验,就是通过大规模的网络公开课程为1994年种族大屠杀前后出生的卢旺达青少年提供一流的教育。更多的探索来自于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比如江苏省教育厅在2012年3月启动的“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也称‘e学习)”就是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对慕课的探索和尝试。其目标是“期望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五个领域有所改革和创新,取得经验,建成较为完备的‘e 学习平台和丰富的‘e 学习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电子书包的解决方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5]。各地的“数字化校园”创建更是如火如荼。根据报道,“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是“1000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向公众开放”。很多地区,如上海,成立了专门的慕课研究机构来推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6]

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教师,每一股力量都力避在慕课推进中的失语和旁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基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要求和形态上有很大不同”和“关于基础教育慕课的形态尚需要明晰”提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慕课的推进策略:以高中阶段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基础教育阶段专题教育为线索;以外语学科为突破口。[3]无论是理论的前瞻还是实践的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关注慕课更多的就是慕课与课堂教学如何衔接。由于基础教育课堂的交互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慕课的呈现方式并不适用于很多普通课堂。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制作的视频如何从课堂走向“大规模”、如何实现在线交流的自然自如和有效、如何提供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的机会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上海市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等学校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和“微视频”制作与应用对慕课在基础教育中运用的探索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但是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所研制的“微视频”仅仅是PPT课件的升级版,与慕课的实质(如教师充当着一个个“微视频”的解说和串联)也就是学生学习的真正自主尚有一段距离。

面临自我重塑是基础教育在慕课到来后的必然挑战。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慕课得以在基础教育阶段顺利推进的关键。从当前慕课在高校和中小学的尝试对比看,慕课在基础教育阶段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收视群的“大规模”性问题。这其中当然有各地区使用教材版本不一致的原因,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一致的缘故,更有各地各校学生的素质和基础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假如只是在选修课推行慕课,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实际的参与率能否抵挡住应试的压力。自我重塑不仅是教师、学生、学校的内涵重塑,还包括教学评价和教学组织的重塑。

假如乔布斯仍然健在,他一定会很欣慰自己对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预测都很快得到了实现——电子科技掌控未来教育领域、云电视的诞生和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医药科学的结合。当乔布斯质疑“信息技术为什么改变教育如此之少”的时候,恐怕连他本人都没有想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会如此之快地转换为教育的生产力。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新的机遇,也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退缩和观望只能让我们错失发展的良机,积极而又审慎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才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杰弗里. MOOC的希望与困境[N]. 郭凯声,译. 光明日报,2013-8-31(5).

[2] “慕课”已正式进入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J]. 高校教育管理,2013(5):35.

[3] 倪闽景.用研究的态度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的应用[J]. 上海教育.2013(10):26~27.

[4] 陈卲继.接受“慕课”还是面临衰退[N]. 中国教育报,2013-9-27(7).

[5] 江苏启动基础教育“e学习”试点工作[EB/OL].(2012-03-23)[2013-12-10]. http://jiangsu.eol.cn/jiangsunews_5091/20120323/t20120323_757129.shtml.

[6] 姜泓冰.“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 人民日报,2013-7-15(15).

猜你喜欢
阶段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科学与社会(2022年1期)2022-04-19 11:38:42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莫愁(2019年36期)2019-11-13 20:26:16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