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
【摘 要】在学习中,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学生缺少学科的一些学法,从而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强。以下一些学习方法或许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学习问题:两极并进,一个中心;极难与极易同时尝试;横式与纵式同时联系;求快与求稳同时追求;熟识为背,反复刺激;随便切入,有意拓展;方法务简,虚实相生;潜思默想,心上烙印。
【关键词】农村 初中语文 学法探究
在学习中,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学生缺少学科的一些学法,从而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强,偶尔翻翻书,终不免有敷衍塞责之嫌,倘能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一些学法,那于学习习惯的养成便不是一种奢望了,或许,还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学习问题。
一、两极并进,一个中心
但凡进行学习活动,在针对一个具体学习内容的时候,均当至少从两个方面入手,切忌采取单一的方式,不知变着法子去尝试。它有几表现:
宏觀与微观同时着眼。人们常常注重进行“按部就班”式的一节一章、一字一句地循序学习,这当然必要。可是笔者想,如果与此同时,你也关注全盘,从高空予以鸟瞰式的立体照应,不只把一个单元,一册书整体作为你的对象,甚至使每一知识系统,或整个阶段所涉及到的相关东西尽收眼底,那么点滴学来的就不零散,全体建构的也不虚设,两相融合,骨架与血肉俱全;势必一开始就初具轮廓,势必从一开始就将日渐丰满。
极难与极易同时尝试。即使才从最初—点学起,我想你也可试着与最难的有关内容结缘了,即使自以为对一切都了然于胸了,你也需小心地拿着最容易的题目去思量。它们不论难易,对你同等重要:前一阶段,难之于易,足以体现终点,足以与高远的目标衔接,足以引发你的许多疑向,从而促使你迈出更大的学习步伐,足以叫你获得攀越高峰时那种艰难的意志,也极早地感受超前成功的喜悦;后一阶段,易之于难,能够一次次检验你基础的牢固程度,能够一回回加深你对难点的印象,能够助你窥探解决难题的门径,从而深入浅出,或浅入深出。难与易之间,并没有赫然不可跨越的鸿沟,陌生的和业已疏远过久了的,都会显得难;熟悉的和已经掌握了的,都会显得易。知识上无论难易,都会关系到重大的问题,哪里该有厚此薄彼的倾向!两面同时进军,深度与广度,必得以不断的拓展。
横式与纵式同时联系。但凡一个知识点,都有它特定的位置,它处在一个大家庭中,如果我们既明确它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异同,也深知它与上辈、下辈之间裁剪不断的关系,则其形象,已可清晰而无误了。随时进行前引后连,左顾右盼,我们便不会只把它当成一个点了,它会成一个面的,渐渐的还要形成个“体”,展现出特征的多样性与背景的丰富性。
求快与求稳同时追求。学习一样东西,细嚼慢咽,容易尝到它的各种况味。却也不妨狼吞虎咽,像蜻蜓点水,像走马观花,稍纵即逝,如此,该有别一番风景,别一份收获。
人们是看重求稳的,好像它是攻无不克的法宝。窃以为,老是慢腾腾的,如蜗牛爬井壁,总不是一件痛快淋漓的事儿。也许的确可以一路遍览,从而使印象深刻,但这与我们所极其推崇的敏捷性,似乎不大相关。
敏捷性,亦即快速反应的能力,是学习的最终结果,是与突破、创造,还与学习的悟性、灵气相关联的,而且这种关系,牢不可破,有之则成,无之则毁。自然,敏捷性的形成,又同学习中的“求快”分不开。
一目十行,一气翻它个几十几百页,有意制造出许多空白留给自己想象,有意贪多图快博览群书而不求甚解,均是值得嘉许的举措。一开始,便快速地通读教材;每一个阶段,都抽出几分钟浏览全书;复习时特意追求快速度高容量,做题时尽可能地赶超不滞后,走路时也不慢慢悠悠——稍久,你的脑袋便常如一艘正加油待发的军舰,随时可能驶向任何一个目标,再用之于学习,必然事半功倍。
二、自在灵动,不拘小节
恰当的学法不应该像一个死板的模子,不应该使你头疼,它当如轻盈的飞燕,自由自在;亦如腾挪的游龙,威武磅礴,如果显得小家子气,呆守一隅,坐井观天,或畏首畏尾,举棋不定,实在拼挣不出佳绩。它也有几个方面的表现:
1、熟识为背,反复刺激
我们是极不赞同你去死记硬背的,但我们也强调“背诵”,只是它是“假背”。所谓“假背”,自然要与“真背”相对。一般意义上的背诵,均是要求逐字逐句一字不差地印记下来,如果称它为“真背”的话,“假背”则宽松得多——原文存留于头脑中的痕迹并不绝对地清晰,倘若再形之于口,也一样极具模样,但在文本与读者双方,却在形神二面极为接近,就要“以假乱真”,让第三者难以觉察出入处。一言以蔽之,假背者,不求机械搬照但求“形似神同”之背诵也。
2、随便切入,有意拓展
面对错综复杂的体系或现象,你可会茫然无措,终不知从何处下手?我要告诉你,不必太为寻找突破煞费苦心,哪里都是你入门的最佳途径。学校知识的连带关系太强了,任何一处,都至少体现两个层次,浅层易于知晓的,深层易于误解的。任何一处,都既有父母在上,也有儿女在侧——你随便进入到哪,均能轻易地破一扇门,同时看见各种各样你所需要的东西。
3、方法务简,虚实相生
当你觉得某一法子太繁之时,便是应反省的了。操作复杂,颇伤脑筋的,于学法而言,当竭力避免,你要懂得至简至易之为美的道理。它应该明白如话,简截快当,不仅有助于兴趣日趋浓厚,也能立竿见影,真正符合“省、快、好”的要求。所以,当你不满意某一法子的时候,你是该考察考察它的合理性了,发现不合宜的,坚决换掉。可以说,方法是为求实服务的。务实,又真能求得实在的好处,求得实在可见的进益,委实不错。但求知的过程有时比较复杂,便需你,遭遇特殊情形时,不妨“务虚”。
虚者,模糊、大意、等待之谓。很多东西,不该在这时被你解决的,你便不必苦苦纠缠以求一时豁然洞开。你需敏感到它当在以后等待水到渠成的时效特点,然后有意临时舍弃,并不斤斤计较,只在心中,暗暗地留下几许印记,以便来日,知道似曾相识。
三、潜思默想,心上烙印
学习,多表现为一种外在行为,但是如果未经潜思默想而内化,最终在你的心灵深处打烙印,那么先前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免去。
寂然疑虑,潜思默想,是静静地充分调动脑力对所将把握的对象予以集中观照、整合并创新的内在心理过程。唯此,方可让所学不流于表面,而是在心灵上流淌,并且它的思索结果,一定能牢牢地驻扎,不易在记忆中被轻轻地抹去。
【参考文献】
[1]董承旭. 略论《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
[2]吴效锋.新课程怎么教 [M].沈阳出版社 沈阳 2004年哪一版.
[3]【美】Carol Ann Tomlinson 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刘颂 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