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爱民
下面是我十几年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一些粗浅认识,提出来仅供同仁们指教。
一、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就要重视组织教学的艺术
组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技巧活动。其实质就是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1、规范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课堂秩序的行为依据。比如开始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师生必须互相致礼;学生把学习用具放到指定的地方,按规定的学习小组位置坐好;教师个别质疑,学生应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再发言;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许擅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等。这些课堂常规能为创造严肃、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情境奠定基础,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也就是培养他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和坚持注意的能力。
2、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教师在开始新课之前,要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生对学习目标认识越清楚、越深刻,兴趣就越高涨,就能更有效地通过自己意志努力调动好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较快地将注意从“强迫”的水平发展到“自主”的水平,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在课堂活动过程中,要不断地让学生明确他面临的具体任务和活动要求。任务必须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或是经过同伴一番努力才能完成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否则学生无所适从。
3、激发学生學习兴趣和求知欲
数学的概念、定理、基本知识往往要依靠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方式去理解,而学生又往往容易对形象、生动的讲解产生学习兴趣。因此讲解抽象性较强的课,要尽量运用形象思维作为补充,结合多媒体的演示进行完善。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增强记忆。师生活动也应该运用一连串的问题引起悬念,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寻得一个答案之后,又继续去探究一个新的难点,层层深入,不仅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
二、加强教学设计,要注重课堂的艺术效果
要注重课堂的艺术效果,就要注重艺术的设计课堂上的问题,艺术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问技术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掌握问题、提问设计的艺术。
首先,教师设计的前置性小研究要根本、基础、开放,问题要有研究价值,保证科学性。不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困难。教师在设计课堂质疑时,应全盘考虑,注意问题的的坡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有铺垫的过程,即设计提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
其次,还要注意启发性,缺乏启发性的提问是不成功的提问。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领悟和发现,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
第三,教师设计的质疑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现在,有些教师往往爱提问少数“优等生”学生,不爱提问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就使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参与,而是消极对待,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提问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广泛性,这样才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回答问题。
三、以生为本,重视课堂的高效性
新课改要求构建高效幸福课堂,真正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老师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参与者。
一是在新课标教学时,更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更有亲切感,充满感情,礼貌文雅,尊重学生,多说鼓励性的话,学生不但易于接受知识,而且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有效性,教师不能再因为自己是主宰者,就动辄训人。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更要多鼓励,绝不能用尖刻的话来损伤他们的自尊心。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也就乐于自主合作的学习了。
二是教学效果受课堂气氛影响也受班级集体、学习小组人际关系状况的制约。师生互动,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这往往导致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生生互动,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容易使课堂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风气。新课标教学中重视建立正确和谐师生关系,改变以前老师高高在上的感觉。同时注意发扬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的就精神,使全班的人际关系健康和谐。
三是新课标教学过程设计有本质改变,由以前的教案改为了学案,由教师的好教转变为学生的好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实行分组讨论,在学习讨论中掌握知识、发现问题、互取所长。先学后教,老师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后,学生先通过自学看那些知识不会老师再解惑,这样避免做无用功,效果更好。对难点、重点、易错点在学生先做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总之新一轮课改恢复了教学的本质,教是为了学才有,学是主体,教是辅助。
四、能力发展,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要创新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启迪创新思维,使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具体方法如下:
一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往往是从兴趣和疑问开始的。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学生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
二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角色,变拉船的“纤夫”为生命的“牧者”,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自己的课堂,因此,教学中的很多东西还有待于我们教师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