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无需“潜规则”

2014-04-29 00:44邵思思
财经文摘 2014年2期
关键词:大人物偶遇潜规则

邵思思

“偶遇”的节奏从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吃完庆丰包子后明显加快。

仅仅过了两天,郑州市市委书记吴天君就被记者“偶遇”排队购买地铁票,记者尾随书记一路进了地铁,并拍下了书记亲切与群众交流这一温馨场面。无独有偶,新年第一天,又有个大人物被记者“偶遇”,这便是北京市公安局长傅政华,又是合影又是亲切关怀……对此,有人评论道:自从习大大吃包子后,神州处处有“偶遇”,还有人调侃:接下来的一年,你会看到广东书记喝早茶、陕西书记吃肉夹馍、广西书记吃米粉……

面对接踵而至的“偶遇”,调侃之外也不乏质疑,纷纷猜测最早上传习大大吃包子消息的微博账号“四海微传播”背后到底是谁;更猛烈的炮火对准了郑州市委吴书记,显然,吴书记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偶遇”了,2011年,还是代市长的吴天君就被网友拍摄到“赤脚捞树叶排涝”,面对质疑,跟访记者表示:“100%是偶遇,确切的事实”;“佩枪巡逻”的傅局长也未能幸免,有网友质疑:为什么被“偶遇”的记者偏偏来自于有政法委背景的《法制晚报》?

不难发现,几起“偶遇”的时间都充满着巧合,2013年12月30日,吴天君市长被“偶遇”,那天刚好是郑州市首条地铁的开通日,1月1日,傅局长被“偶遇”,那天正好是元旦佳节……这背后暗含着一条“偶遇潜规则”:“偶遇”大人物并不是一件常态的事,必然是对于某个大人物、某个时间或者某个事件的特殊回应。

习大大吃完包子后,有人专程坐高铁来吃“主席套餐”,主席坐过的桌椅被收藏起来,甚至跟主席合影的小孩也成了“小名人”——这其中折射的是对权力的追逐和崇拜。“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官员的行为模式,往往是以上级的喜好为行动模式,这在专制社会体现得尤为明显。东汉皇帝喜欢儒生,臣子们多为经学家,清代嘉庆帝喜欢简朴,则满朝文武皆补丁。“吃包子”后,一场一场的“亲民秀”,正是官員们深谙官场规则、回应政治风向、塑造自身口碑的真实写照。

其实,“偶遇”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美国副总统拜登被偶遇在鼓楼附近吃炸酱面;伦敦市长来北京坐地铁一号线被偶遇;德国总理默克尔去市场买菜也被偶遇……为什么他们遭遇的质疑就要少很多呢?这恐怕不能完全归咎于“崇洋媚外”,而是因为这些偶遇更多是不带目的性、货真价实的偶遇。就拿习大大吃包子来说,许多人点赞,认为这次没有车队、没有戒严……但这片赞美声中这似乎暴露了一个尴尬的事实:群众似乎已经不相信偶遇是真的存在了。

怎么样的偶遇才算是好偶遇?不妨看看偶遇大咖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人家说“我每天坐地铁上下班,这让我多了1小时的时间可以坐下来阅读。我也可以知道我负责的公共交通系统到底怎么样。”不少伦敦市民都会在地铁上遇到他,也没人把他当个腕,在市长的带头作用下,约4%的伦敦人放弃了私家车,改坐公交车,使伦敦城区交通的流速提高了一倍,每天乘公交车的人次从6年前的400万增加到现在的600万。

想一想,如果能在地铁上遇上市长、公交车上遇到市委书记,并亲热地和乘客拉拉家常,那该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只是,这种和谐不应该是“风向秀”“姿态秀”,不是某位记者、某官方背景账号的专属权利,也不跟某个热点有密切联系,而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景。

无疑,习大大“没有军队、没有戒严”来吃包子,给2014年年初开了一个“亲民”“朴素”的好头,也做出了践行群众路线的良好示范。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如果能拿出特有的官场敏感,走出深衙大院,和百姓打成一片,无疑会给习大大带来的这阵清风锦上添花。除此以外,各级官员如能够打破“偶遇潜规则”,使得偶遇不再具有“追随”意义,这对中央提出的“群众路线”才算是领会到了“入脑”“入心”的程度,才不辜负习大大的亲自示范。

当然,如果“偶遇”还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那就再好不过了。比如,因为书记坐地铁,交通不堵了;因为市长骑自行车,空气更好了……而不是“偶遇”之后赞誉鹊起但诸弊依旧。如此往复下去,大家恐怕又要陷入另外一种“见怪不怪”的麻木当中去了。

猜你喜欢
大人物偶遇潜规则
大人物也曾是猫奴
偶遇一棵树
如何搞定大人物
偶遇骆驼
清代阅卷潜规则
路边偶遇
潜规则
潜规则
办公室潜规则Ⅳ
公交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