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凝眸话西安

2014-04-29 00:44叶知秋
小资旅游 2014年2期
关键词:小碟诵经声辣子

叶知秋

西安是个很值得一游的地方,若说没到过西安即没有来过中国的话,怕是不为其过的。这么说西安是因为西安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部中国历史,起码北中国的历史,是无法与西安割裂开来的。从母系社会的半坡遗址,到灿烂之极的封建文明所孕育的数不清的宫殿: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长乐宫;数不清的宝塔和寺庙:大雁塔、小雁塔、广仁寺、法门寺、大兴善寺、青龙寺、宝庆寺……你没到过西安的话,是很难理解卢照邻《长安古意》“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所蕴含的雄阔气势和神韵的,也很难解赵嘏《长安秋望》“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所抒写的迷朦、开阔和苍凉”……西安,是触摸之处皆历史的。行走在西安的街衢巷陌,你总会觉得在每一块砖、每一寸土之下都会隐匿着、重叠着许多历史故事。

但西安的友人与我却不谈宫、不谈塔、不谈寺。西安让友人自豪的似乎不是这些历史文化方面的辉煌,而是——“吃”!友人不说没到过大雁塔或没看过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西安,却偏说没吃过牛羊肉泡馍不算真正来过西安。我有点疑心友人的话是不是发自肺腑,这很有点像梅兰芳不说自己的京剧唱得好,而偏说自己的淮扬菜肴烧得好一样。

隔日游兵马俑时跟导游闲扯起友人的话,导游也不多言语,建议我不妨去回民街走走。待游完兵马俑、华清池路线回西安市区已是下午五时许,按照导游指引的大致方向,走到西大街,果然看见鼓楼附近有条灯火通明的小吃街,街边三五步之内必有戴着回族白帽的摊主操持着各自的生意,几家牛羊肉泡馍饭店堂里颇有些门庭若市的模样,便走了进去,加了一个座。炉火熊熊,掌勺的师傅先舀勺将一旁沸滾的牛羊肉原汤倒入锅里,敲只鸡蛋于汤内搅动,再将粉丝、木耳、碎馍一并倒入,注入些清水,左手运动锅把上下翻滚几下,合上锅盖煮一会儿,须臾一大碗热气腾腾喷香扑鼻的泡馍端到我面前,再是递来一小碟蒜头,一小碟辣子。

小馍馍真有嚼头,真有些在嘴里翻筋斗的意味。瞅瞅旁桌人将小碟中辣子悉数拌入碗内,那神情似更为津津有味,暗忖咱先前在上海也接受过麻辣火锅、鸳鸯火锅的熏陶,入乡随俗吧,挑了小块辣子搅入碗内,学着旁桌人样忽拉忽拉起来,这下可好,一股由衷的辛辣感从舌尖蔓延开来,只是辣得有味。一不做二不休,再拣些蒜头往口腔送,一并大嚼,待一大碗消灭,已是全身汗涔,头顶冒汗更甚,大叹爽快。

回民街不是只有一条街,而是由十几条像上海云南路小吃街组成,纵横交错分布于西大街以北、莲湖路以南、鼓楼以西的大街小巷,其中,有陕西省最大的伊斯兰教礼拜寺——化觉巷清真寺。

那是一个黄昏时分,我走访了坐落于化觉巷内大清真寺。步入寺门,迎面只见硕大的木结构牌坊伟岸矗立,牌坊琉璃瓦项,异角飞檐,精镂细雕,门楣上刻有董其昌的“敕赐礼拜寺”手笔,只是历经岁月的磨砺那根根木柱早已斑驳,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沿着青石砖再往前行,阿拉伯文《月碑》、三层阁楼、省心楼、一真亭、海棠池、大月台、礼拜殿布局有序,殿亭楼台疏密得宜。

大约已近寺院关门时刻,故院内游客奇少,大月台站了一群群戴着回族帽的中老年男人轻声交谈。蓦地,寺院内喇叭里传来一阵诵经声,回族帽渐渐隐入礼拜殿内,诵经声渐渐地高昂起来,那男中音浑厚舒展抑扬顿挫,飘荡在夕阳余晖的古寺上空,千年古刹顿时显得寂静无比,笼罩着一种历史氛围的苍凉感。在我看来,那诵经声不仅美妙悦耳,还有些掩不住的诗意,不由得对伊斯兰教、对回族人产生了莫大的敬慕。

有了对回民街这番经历之后,我才始信西安友人的话。那牛羊肉泡馍,那化觉巷内缭绕的晚祷声,皆使我毕生难忘。我想友人的话有理:这就很像一个外地人游上海,不尝过豫园绿波廊的小吃是很难算游过上海的一样。

猜你喜欢
小碟诵经声辣子
辣无邪
“周辣子”
完美的缺陷
风马(外一首)
我们班的“虞辣子”
转经筒
下饭神器虎皮辣子罐
“回家”
接电话
收藏家买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