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江龙
中国人到河内,有两处地方不可不看,一是镇国古寺;二是胡志明的主席府。
镇国古寺是越南历代王朝祈祷的地方,相当于我国北京的天坛,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与天坛不同的是,镇国古寺供奉的是中国的“杨家先祖”和后来传入的千手观音,因而令同行的杨家后人难免精神一振,骄傲一回。寺里收藏的历朝文献,在法国人入侵之前,全部是行云流水般的中文,一一记载着越中两国传统的紧密渊源和血肉联系,并且有几代皇帝本身就是汉民族移居者的后裔。直到近代法国人入侵后,才强迫越南人用上了只有23个字根的拉丁文作为语言表达符号。但中文仍是越南人民禁不住的诱惑。当我们团队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海上桂林”下龙湾住宿的时候,就有一个做生意的越南少女向我请教中文书信的写作格式,并告诉我她每天听一个小时的中文广播,每星期上一次中文辅导课,每月看一次中文电影,使我不由想到了我们学英语时老师我们编的一篇课文与这位越南少女学中文的步骤是何其的相似。
胡志明是揭竿而起愤然抗法的勇士,更是现代数得出的几个敢把美国当“纸老虎”打击的大豪,同时也是当代中越友谊的缔造者。他的一句“同志加兄弟”风靡了多少人为此两肋插刀,真正是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胡志明深谙国际主义之道,他先是到中国和我们一道抗击日寇的铁蹄,然后回国不断地发起对法国入侵者的不懈斗争,终于在法国的印支总督府插上了越南独立的国旗,并改总督府为共和国主席府。
胡志明是个完全彻底的革命者,或许他受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影响太深,发誓南方不解放,坚决不结婚,从而不受儿女情长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民族解放斗争。
主席府是一个规模不大的三层法式建筑。胡志明住在这里办公觉得太奢侈,太脱离群众,于是他提议将主席府改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幼儿园,他在旁边搭个“高脚楼”办公就可以了,因为他长期生活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高脚楼,高脚楼使他能够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壮志不已”。但这个美好的提议被战友们否决了,理由是主席府是越南人民独立的象征。为自由奋战了半辈子的胡志明第一次感受到了胜利后的不自由,他坚决不把总督府当做一个人的主席府,他要中央委员会的首长们都到主席府办公,而他却执意在距主席府几百米的一个池塘边修起了三间高不过三米的小平房,一间办公会客,一间卧室,一间做书房,一住就住了十多年。1965年,胡志明患上了一种慢性风湿病,久治不愈,中国战友周恩来亲自来接他到青岛疗养,这时胡志明的战友才想到了他的“高脚楼”情结,高脚楼还可以防风湿,有利于他的身体康复。因而瞒着胡志明在其疗养期间为其就在100米之外的树林里按照中国广西的居样式为他盖了个几十平方米大的吊脚楼,底下四根木柱,支撑到二楼。木板铺地,摆上一床一桌,几个茶几。胡志明从青岛回国后在这里一直工作到他鞠躬尽瘁。
这样一位开国元老,住着吊脚楼办公,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终身不娶,在全世界的元首中不能不说是少数几个高风亮节者。因而越南人民十分崇敬爱戴他。现在的总书记上班据说也还与胡志明一样,坚持步行,不坐公车,难怪整个河内很少看到几台轿车。
尽管越南现在还很穷,他们自己觉得还处于我们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候。但是越南人民国家意识很强,大街小巷,连看守鱼池的吊脚楼上也高扬着越南共和国的鲜艳红旗。再就是改革步子迈得很快很彻底,工矿企业全部实行了股份化,官员没有公寓,公务员一律住自己的私房,私房也不能做大,宪法规定每户门面只能做3.5米宽,超过者受法律惩处。
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胡志明还在带领着越南人民往前走,胡志明的精神越南人民还没丢。回首我们自己,不免心生一丝惭愧,我们在扬弃中,是不是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丢得太多太快了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