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古典主义是17-18世纪欧洲文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它始于法国并深刻影响到英国及德国等国家,持续时间达两个世纪。本文试从古典主义发生的社会背景以及法国古典主义的美学理念这两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获得一些新的启示。
关键词:古典主义;理性
作者简介:黄怡(1990-),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西方文化中心与权力话语权逐步被异军突起的法兰西掌控。随着路易十四时代的来临,法兰西在政治上体现为“专制主义”,在经济上以“重商”著称。而在风俗和文化趣味方面,当时的法国人摒弃了先辈粗俗愚昧的生活作风,换之以然的披上了优雅的、具有宫廷趣味的一袭华袍。同时作为拉丁民族的后裔,法国统治阶级醉心于复兴“帝国”的称号,因此在政权统治以及权力体系的建构上效仿古罗马帝国。在文艺方面,且看拉辛悲剧里宏伟的排场,语言形式技巧之精炼;布瓦洛《论诗艺》之理论主张与贺拉斯《论诗艺》的如出一辙;美术画风冷峻、庄重、典雅的古典之美等无不彰显着法国新古典主义者们内心对帝国蓝图的深切向往。
本文试从古典主义发生的社会背景以及法国古典主义的美学理念这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获得一些新的启示。
一、古典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
在十六七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没有达到夺取政权的地步,而当时法国君主采取的政治路线是中央集权,一方面强大的中央政权能够为资产阶级的发展与壮大提供安稳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发展也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为镇压封建割据的大贵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和广大人民势力起到一定作用。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十七世纪的法国政权是封建贵族与上层资产阶级在君主制左右利用和调节之下的妥协性的政权。”[1]此外,作为古罗马的继承人,法国人流淌着拉丁民族的血液,对古代“帝国”响亮称号也是统治阶级向往的。因此反映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即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强化自己的利益,强调指出了秩序和理性,进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的理论体系,具体表现为这一时期的古典主义。而古典主义是侧重于崇尚君主王权的理性主义。譬如古典主义的代表布瓦洛说:“研究宫廷,认识城市。”规范着这一时期的创作者及研究者们重视对封建宫廷的塑造与美化,这种思想的规范性有着服务于专制政府的政治美学特点。
二、古典主义的美学阐释
(一)“我思故我在”的唯理主义哲学
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强调“我”的思想一旦停止,那么就没有理由证明我的存在。而他的唯理主义认为理性具有与生俱来的良知能力,将“人”看作为一个实体的存在。但他也片面的强调了“理性”,忽视了感性认识和想象在文艺中的重要作用。
笛卡尔还在《论方法》中特别强调“真理须明晰地呈现出来”,侧重于语言的表达上需要明朗、易于理解、完美,是旨在追求形式上的统一。可是,这样的思想过于侧重理智因素,节制情感的自由奔放,造成了文艺作品丧失“活的灵魂”。从这一时期的古典主义作品来看,如法国绘画家尼古拉·普桑,因受到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影响,其美术作品色彩构成单一化,冷峻的画风中却又总是带着浓厚的哲理思考。
(二)《诗的艺术》与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文论代表是布瓦洛的《诗的艺术》。这篇被称为古典主义文论的经典,成为了奠定欧洲十七八世纪文坛的金科玉律。布瓦洛认为,“要爱理性,让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从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尊重理性作为基本原则,这与布瓦洛将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作为文论的哲学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是,布瓦洛所说的“理性”具体是指什么?布瓦洛认为“理性是良知,是与生俱来”,不难看出确实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思想有着高度一致的看法。然而正也因为布瓦洛将理性当作为与生俱来,所以布瓦洛认为的“理性”只不过是为了恪守而崇尚“理性”。然而,以理性为原则的美学思想对文艺创作带来了束缚。
由“理性”提出的规范来看,具体的创作发展所要尊崇的就是“三一律”原则了。“‘三一律就是关于剧作的情节、时间和地点必须完全一致的原则。”这样一个原则恪守形式,集中、整一的特点迎合了当时封建宫廷追求优雅、高尚的审美趣味,使得了文艺作品带有着政治美学的诉求。
三、结语
古典主义文论文论与当时的政权体制有着明显的联系。其中,有关布瓦洛的美学主张,有学者就认为:“布瓦洛式的美学原则之所以能够占据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这与君主专制政权所赋予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力是直接相关的。” 而笔者认为,十七八世纪的古典主义文论的缺陷性有着摹古痕迹重、恪守传统、重视语言形式技巧,用理性去克制情感而忽视了情感在文艺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不难发现这种理性主义正是自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抹启迪人类反对神权主义的光辉。此外,还可以注意到古典主义上承文艺复兴下开启蒙主义,文艺复兴强调理性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理欲”,启蒙主义的理性光辉照亮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而古典主义作为一个中间点突出了理性精神,使得文论的发展更为流畅与完整,这些都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96、145、175~182、192
[2] 王一川.西方文論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9~52
[3] 俞红.古典主义艺术的理性精神[J].戏剧文学,2008(1):50~51
[4] 杨正和、陈静.理性的沉思——论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的理性精神[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