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记小说语言特点分析

2014-04-29 00:44刘艳娥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语言风格语言特点当代文学

摘 要:新笔记小说是文学变革时代的产物,体现了更加浓厚的文化风格,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语言风格。在新笔记小说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了陈述性的语言和东方美学的语言特色,整体的小说语言特点有自身独特的文化风格。本文将从新笔记小说的特点出发,结合具体的小说作品,分析新笔记小说中的语言特点,探讨其小说语言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新笔记小说;语言特点;语言风格;当代文学

作者简介:刘艳娥,性别:女,籍贯:广西桂林,单位:南宁市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职称:助教,学历:2002级文学学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0-02

一、引言

随着文学风格的改变和社会氛围的变化,八十年代以后中国文坛出现了作家解放的风潮,文学创作者的个人风格开始逐步确立,文学本身开始走向更加自然、自我的路线,寻求文字的美感和文化的积淀。伴随着这股浪潮,中国小说界开始出现了新笔记小说的文体风格,新笔记小说一举传统笔记小说的特色,并且融合了全新的时代特点和东方的文学美感,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内容。本文将结合新笔记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新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品,具体分析新笔记小说的语言特点,从语言学的不同角度探讨新笔记小说的语言风格、更加具体、详细的分析新笔记小说的整体特色。

二、新笔记小说简介

(一)新笔记小说的概念

笔记小说的概念由来已久,笔记小说将笔记与小说的特征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纪实风格的小说类型,作者通过自我叙述和觀点表达,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新笔记小说来源于传统的笔记小说,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加突出了散文化的特征,形成了一种更加平淡、真实的叙述风格,将小说的故事性和作者自身的观点、思考相结合,利用小说创作和散文记事的特点,通过不通的语言表达形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文体样式。

(二)新笔记小说的主要特点

新笔记小说盛行于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个人风格的代表作家。新笔记小说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平静、从容的叙事风格,整体的感情表达、语言描写更加的细腻、温和,摈弃了小说创作的夸张和虚幻,以更加现实、平和的语言来记录身边的故事。在新笔记小说的创作中,力求做到语言的平易近人和贴近生活,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进一步突出小说创作的本意,表现出平凡生活的内在思想和美学内涵,具有非常明显的东方美学风格。在新笔记小说中,较为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孙犁、贾平凹、汪曾祺、阿城等作家,他们通过各自不同的笔调,叙述了平和唯美的生活画面,塑造了新笔记小说的独特风格。

三、新笔记小说语言特点分析

(一)以回忆性的陈述语言为主

在新笔记小说的创作中,主要的创作内容都是反映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大部分的创作内容是体现原先的生活场景,通过描写过往回忆的细节,表现出令人动容的平静温馨。因此,在新笔记小说的语言风格中,非常明显的一大特点就是以陈述性的语言为主,整体的语言风格好似由一位老者在进行回忆叙述,通过对生活的远距离审视和回忆,进行陈述性的描写,表现回忆中值得珍惜的往事和美好的心情。正如汪曾祺说:“但我认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 。”在其小说《受戒》中就通过回忆性的文笔,描写了一副非常优美的画面:“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象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芦棒,通红的,象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可以说,新笔记小说整体的语言风格非常成熟、平淡,主要是通过陈述性的回忆描写,通过语言的力量凸显过往的美好。

另一方面,为了突出小说的回忆性质,新笔记小说往往采用一种伏笔暗藏的叙述手法,例如在李庆西的《人间笔记(二题)》中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回忆视角。在《钥匙》中,作者描写道骆老师家门口放了一口红木箱橱,引发了其街坊邻居的好奇,但是到底为什么放这口箱子,箱子的目的是什么,小说中的骆老师到底想表达什么,作者只是含糊的写道:“太公,这话……真是无法晓得” ,并没有将缘由叙述清楚,体现了回忆的一种不完全,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同样在小说结尾处,作者描写道“弘庚老爹隔窗眺望,老姑娘的阁楼上亮着灯光。帘子后边影影弹弹,还是看不清楚。外边,月光如水。” 弘庚老爹也想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都没有具体说明,作者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趋向;作者体现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拟格营造出一种隐喻的语言氛围,呼应作者过往的回忆,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小说的内涵。

(二)语言风格质朴平淡

与其他的小说风格不同,在新笔记小说中并没有采用一种热情绚丽的语言辞藻,新笔记小说抗拒一切过于华丽、过于抒情的表现形式,通过质朴、陈述性的语言体现作者较深刻的往事记忆,以一种旁观者的描述视角,体现对于过往时刻的记忆,整体的语言风格较为平和缓慢。一般来说,一种语言风格从开始出现到被社会接受,其意义总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这是由于人们对这种语言风格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然而,在新笔记小说中,忽略了语言逐渐深化的过程,可以强调小说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由比喻和借代形成的表达方式,或者所采用的词汇本身就是一个模糊不定的概念 ,凸显出一种平坦、回忆的氛围。以孙犁的《亡人逸事》为例,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孙犁回忆了妻子去世之前的生活琐事,作者写道:“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抒,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描写了妻子辛劳的场景,通过这段语言间接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整体的语言风格非常自然。在结尾处,孙犁回忆妻子临终的场景,描写到:“她闭上了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结尾的语言风格没有体现出过于直白的感情表露,感情都深藏在语言文字的背后,每一个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整体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坦自然。

与此同时,在新笔记小说中,经常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例如阿城小说的语言叙述,几乎全用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是小说内容的开始,将自我的回忆和小说的情节融合在一起,通过个人回忆的方式和质朴的语言,不动声色地描述在小说主人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例如,在阿城的小说《莽林》中,通过写“我”眼中的莽林及守林人老者和婆婆夫妇两人,来描述过往的回忆,用质朴的语言重点记录了回忆的片段:“婆婆一脸欣喜,忽然消失掉,皱纹拙起来。并不马上绞,对着纸沉思半晌,才将剪移上纸边。之后竟再也看不出婆婆如何绞,只觉得游剪如龙,落纸纷披。看看老者,眼温温地虚着,忽然睁开,盯着一块落在地上的纸,探身舒手,枯指聚起来,纸便被捏到炕上,仍眼虚着礴回去。 ”小说的整个语言描写非常质朴自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了从容的描写,整体的语言风格非常安静、淳朴,使用了“温温”、“虚着”等家常温馨的词汇,给读者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三)口语化词汇的使用

地域文化是新笔记小说个人经历和个人理想在小说中的体现,通过小说发生的背景故事和自然环境表现了作者的回忆,体现了小说对于理想中桃花源的想象,也通过这个地方体现了个人生活的反思和社会变革的展现,因此在新笔记小说中,广泛的使用了口语化的词汇。地方的方言、俗词、俚语以及其他地域化的语言结构非常常见。以汪曾祺作品《受戒》为例,在《受戒》中的田园,其表面上是一个地理概念,是小说情节和主线发生的地方,在文中作者写道:“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这几荐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其余的时候,各顾各,不显得紧张。”从这段叙述中,我们不可以发现在作者汪曾祺的语言表现力,文中的“两头见肉”、“打场子”等词语都是来自作者回忆的地方方言;同时,在《受戒》这本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社会风俗和民俗歌谣等多种社会因素的描写,来体现地域文化的这个特质和题材范围,通過方言、歌谣的吟唱和当地的戏曲文化等多种细节的描写,在修饰性词语和这些单音节词之间,结构较松散,有的也可以插入其他词语。修饰这些单音节词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语言的用法没有一定限制,构建了一个本身并不存在却栩栩如生的地域场景。同时,在《受戒》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的俗字、方言、俚语,以及口语化的语句,充分运用了苏北地区的方言习惯,使小说的地方色彩更加浓厚,表现了地域文化的特色,采用了具有地域色彩的语言内容,通过当地语言特色的文字来体现对于回忆的思考和领悟,形成了逼真写实的文化氛围。

四、总结

新笔记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坛新风格的代表,在新笔记小说的描写中,不仅仅要关注小说的主题思想、内容意识和深刻的文化情结,更重要的是要将小说内涵通过有效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形成读者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小说内容。在当前的中国文坛中,很多小说为了迎合主流的市场文化和社会主义的文化精神,背离了小说本身应当具有的批判意识和社会觉醒作用。而新笔记小说的成功则证明了,当前的小说市场和小说读者需要对社会文化的理解和深刻反思。

参考文献:

[1] 孙银平. 汪曾祺文学思想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 祝一勇. 论“新笔记小说”的艺术特征[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 祝一勇. “新笔记小说”研究综述[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4] 孙麦青. 浅谈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创作风格——记汪曾祺的《大淖记事》[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02)

[5] 杨学民. 古代文气论的现代性转换——汪曾祺小说理论散论[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02)

[6] 谷海慧. 当代随笔的文体演变与艺术流变[J].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2)

[7] 许徐. 汪曾祺小说的空白之美[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8] 陈洪著. 中国小说理论史[M].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

[9] 王一冰. 新笔记小说与中国古代笔记传统[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0] 曾利君.“新笔记小说”谈片[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11] 苏虹.从女性形象的塑造谈孙犁创作方法的独特性[J]. 保定学院学报. 2013(03)

[12] 闫玮. 孙犁抗日小说思想的现代性呈现[J]. 保定学院学报. 2013(03)

猜你喜欢
语言风格语言特点当代文学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分析
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法律英语在司法应用中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