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务用车管理改革路径选择的思考

2014-04-29 14:35迟翔
时代金融 2014年21期
关键词:公务用车长效机制思考

【摘要】通过对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和公务用车改革难点及可行性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建议和措施,为公务用车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务用车 长效机制 思考

公务用车是指由政府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所配备的车辆,分为领导固定用车和公务人员公务活动用车两大类,其特点是无偿使用。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存在很多弊端,社会负面影响极大,社会对改革公务用车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现就建立公务用车管理长效机制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目前公务用车管理的模式和弊端

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其基本特征有:一是形式上的公有性,实际上成为个别人专车;二是使用上的无偿性,公车费用一律由国家来承担,个人使用无需付费;三是管理上的多样性,开车、管车、修车管理等多样化,没有统一模式;三是购置上攀比性,公务用车在质、量、标准上呈现攀比现象。虽然政府机关的公务用车在保证机关各项公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体制转轨和环境的改变,其弊端和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公车消费膨胀,耗资巨大,财政负担沉重

目前,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屡禁不止,有报告显示:1993年,我国国产轿车22.5万辆,进口小轿车18.1万辆,在这40多万辆轿车中,98%被公款买走,仅新增轿车一项,国家一年就要支出买车和养车费用约700亿元,相当于1993年国家财政赤字561.49亿元的1.25倍。另外,还有燃油费、管理费、保险费、维修费、折旧费以及司机的工资、加班费、福利费等,每辆车年均费用达6万至9万元,这些数字可谓触目惊心,已经成为财政不堪其重的包袱。

(二)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

现行的公务车配车方式,从经济合理性来说,效率不高,投入产出比很低,浪费严重。据有关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则高达5万多元,公务车每公里实际成本是同类型出租车的6倍多,而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公车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制度规定不严格,监控乏力,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由于国家对公车使用范围和监管主体缺乏明确规定,对公车的配备、更新、报废等手续得不到有效监控,公车油耗、维修等费用支出缺乏具体标准,对公车违规使用的处罚缺乏具体措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消费成了隐性福利

由于制度缺乏约束力,导致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公车消费成了隐性福利。据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二、公务用车改革难点

我国公务用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时间,但从各地的情况看,整体上进展缓慢,成效不大,甚至困难重重。

(一)思想观念和特权意识成为公车改革的最大阻力

车改涉及的大多数是领导干部的待遇和既得利益,计划经济模式导致的个别“官本位”特权思想和现行公务用车统包统揽的保障制度,在某些领导干部思想深处已根深蒂固,领导已习惯了这种专车专用、不需操心和不付酬的做法。这种思想导致某些领导干部对公务用车改革不理解、不支持、不愿改,甚至极力阻碍车改进程。

(二)畏难情绪和观望心理形成公车改革的屏障

由于公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改革,各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相差较大,加之没有统一的改革方案,缺少借鉴和参考,对如何改、改成什么样、改后是否影响公务活动等心中没底,因而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心理,使得车改进程“雷声大,雨点小”。

(三)货币化车改模式的实施难度较大

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通过委托经营、租赁或折旧变卖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交通补贴的模式是比较彻底的改革模式,这种做法可一步到位,但在实施中,除会遇到上述阻力外,还会引发驾驶人员的分流安置、同级别干部统一发放的交通补贴不能反映岗位需要、距离差异的需要等新问题;另外,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交通补贴的标准上难以把握,过高会增加财政负担,过低则满足不了公务需要,影响公务活动的开展。

(四)车改缺乏顶层方案设计

目前,车改每月出台国家级层面的制度和措施的具体方案,各级地方政府无法适从,只有改革的方向,缺少改革的总体设计。

三、公务用车改革的可行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公车改革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从目前整个情况看,公务用车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改革的条件也已基本成熟。

(一)新旧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矛盾冲突是进行改革的直接动力

旧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实行统包统揽,司机公家养、燃料公家供、修理公家包的体制已不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加上财政负担重、易滋生腐败等弊端,成为制约社会进步的突出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强调用货币化这个手段来缓解公车矛盾,用机制解决纪律约束不了的事情。公车改革是迟早的事,是大势所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车改的实现创造了必要条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规范职务消费,加快福利待遇货币化”。这个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和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依据,通过改革可以实现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市场化,公务用车费用社会化、货币化,以规范公务人员的职务消费行为,杜絕职务消费中的奢侈浪费现象。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将更加发达,远途乘坐飞机、火车、动车更方便快捷,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不会影响公务活动的开展。

(三)各级领导重视和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为车改实现提供了可靠保证

公车改革已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为车改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保证。中央部委已经进行了职工班车方面的改革,他们的经验也为各地区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奠定了基础,公车改革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四)实行公务用车改革利多弊少,势在必行

首先,车改的最直接好处是大大减少财政开支,减轻财政负担,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车辆利用率。其次,车改后实行货币化交通补贴,将官员配车改变成为官员租车,可杜绝和减少公车使用中的不正之风、公车管理中的漏洞和浪费。第三,利国利民。政府官员、公务员使用出租汽车和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利于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利于节能减排的落实。

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立足“治奢”,要控制总量,加强管理,科学调度,节约开支,减少浪费,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财政支出,更有效、更方便地保障机关公务用车。要坚持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租赁、货币化结算、专业化管理的方向。

(一)控制公车总量和配备是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思路

要从节省公务开支角度尽量压缩公车总量,同时,要探索多样化的公务用车保障方式。

(二)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

发挥纪检、监察以及一些行政机构的监督作用,甚至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审计监督与举报监督并举,来对公务用车的规范问题进行监督,严肃处理涉车问题。

一是实行节假日公车封存制度。二是对公务车辆使用特殊牌照或标识,并建立公众监督制度。这一做法简单易行,成本低,便于社会公众对公车私用进行监督。从国外情况看,许多国家对政府公车也采取特殊标识。三是严格管理监督。目前,各地政府机关在公务用车方面建立了统一采购制度、使用登记制度、定点维修制度、油耗和费用单车统计制度、费用公开通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降低了公车运行成本,有效减少了公车私用,加强了廉政建设,四是借鉴国外经验,电子监控所有公务用车,监控机构不受当地政府领导,直接向上级负责,网上公开查询记录。

(三)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

在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发达的地区,可探索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以减少机关公车保有量,如实行“岗位补贴”,就是公务人员(有些地方是主要领导除外)彻底取消公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从而变过去的“暗补”为“明补”。与“公车租用”相比,“岗位补贴”更符合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市场经济法则,也与国际惯例相接轨,是一项从根本上杜绝公车弊端的改革举措。交通补贴的发放可分为按月发放(以现金的形式随工资发放)、一次性发放、包干使用等形式。公务用车通过公车服务中心车辆、公共交通、出租车等多种途径保障公务用车。实行这一改革的难点在于合理确定公务用车的补贴标准。从原则上说,车贴标准不宜单纯地按照职务等级来划分,避免車补演变为“集体加薪”。

(四)公车服务市场化

一是实行“公车租用”,即部门、单位相对集中的区域将车辆集中管理,成立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将党政机关现有公车整建制转为经营性实体,模拟市场经营实行有偿服务。按市场租车计价方式,向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偿用车服务。公务人员按照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或实行费用包干,需用公车时按里程、车型交纳费用。大规模用车由政府向租车公司公开招标或租用,公务车的保养也向社会公开招标,结算由财务和维修点进行,个人不介入。

(五)研究制定“私车公用”补贴办法

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私车拥有率较高,政府通常鼓励私车公用并给予适当补贴.在我国,随着私车拥有率的提高,很多机关公务员也有条件利用私家车来完成一些公务活动,在有的经济发达城市利用私家车履行公务活动的情况已十分常见。如果对机关人员用私家车办公事给予合理补贴,可以成为替代公车的交通工具,并且简单易行、灵活方便。

(六)在公务用车制度没有出台之前,要加强现有公车的管理

一是公务用车的安排调度遵循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二是公务用车统一由后勤服务中心管理和调配使用,规定公务用车申请程序,申请用车必须填写《用车申请单》,内容包括:用车部门、出车任务、用车人及人数、到达地点、用车时间、部门负责人签名,组织大型活动还需领导审批,维护公务用车管理秩序。四是公务用车不得借给他人使用。五是车辆维修、年审、换证、购置配件、美容等, 经后勤服务中心主任签署意见后,由财务处长审批。六是能用小车处理公务就不用大车;如果事情不急又顺路可以采用拼车的方式出车。

作者简介:迟翔(1970-),女,汉族,吉林吉林人,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城市金融等。

猜你喜欢
公务用车长效机制思考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用车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政府采购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存在问题分析及维修费用控制
我省公布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