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黑疫与肝片吸虫病混合感染的防治研究

2014-04-29 01:45杨应川胡双龙吴琴白长新赵延来张长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混合感染防治

杨应川 胡双龙 吴琴 白长新 赵延来 张长英

摘要 羊黑疫与肝片吸虫病的混合感染是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羊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导致羊群损亡的最主要因素。在多年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改进和完善了防治措施,此后羊发病率降至5.72%,致死率降至7.90%,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羊黑疫;肝片吸虫病;混合感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2.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0-06625-02

羊黑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病原为B型诺维氏梭菌。诺维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羊采食被此菌芽胞污染的草料后,芽胞穿过胃肠壁到达肝脏,正常肝脏由于氧化-还原电位高,不利于其发芽变为繁殖体,而仍以芽胞形式潜藏于肝脏中;当肝片吸虫因为在肝脏中移行使其损害发生坏死而导致其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时,存在于肝脏中诺维氏梭菌芽胞获得适宜的条件后,会迅速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发生毒血症,损害神经元和其他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细胞,导致急性休克而死亡[1-2]。乌图美仁乡夏秋放牧沼泽草场是肝片吸虫流行的地区。当肝片吸虫轻度感染时羊不表现症状,但引发羊黑疫可在未表现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因此,肝片吸虫感染是引发羊黑疫的主要诱因。这是养殖户一直以来对瞟肥体壮绵羊突然死亡而找不到病因的原因。

近年来,格尔木市乌图美仁羊死亡情况较为严重,羊只经常发生突然死亡状况,秋季期间更为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了畜牧业增产增效。为此,笔者通过走访牧户、跟群放牧临检等方法对2010~2012年放牧羊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充分掌握发病史的基础上,诊断为羊黑疫与肝片吸虫病的混合感染,综合考虑了该地区防治经验教训和有关地区防治经验,制定并实施了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乌图美仁乡位于格尔木市,距市区180 km,面积4.5万km2。现有可利用草场59.13万hm2,该地区有柴达木盆地最大内陆河那棱格勒河、格尔木第二大河流乌

图美仁河以及大灶火河,流入盆地东台吉乃尔湖,西台吉乃尔湖,东达布逊湖、察尔汗湖。辖区共有居民432户,其中牧民211户,农民221户。该地区主要饲养蒙古羊、半细毛羊、柴达木山羊以及蒙古羊与半细毛羊杂交后代,以蒙古羊为主。2013年羊饲养量达9.3万只,其中绵羊7.5万只,山羊1.8万只。牧羊常年在那陵格勒河流域、乌图美仁河流域沼泽地带中放牧饮水。该乡夏秋草场为沼泽地草场,为肝片吸虫和羊黑疫混合感染的高发区。

1.2 研究方法

(1)对该乡草地和羊群放牧情况进行调查,重点对历年发病死亡情况进行既往调查和现场调查。对2010~2012年乌图美仁乡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发病规律和流行病学特点。

(2)以羊黑疫典型症状为基础,按照防治技术规范进行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3]。

2 结果分析

2.1 流行学调查结果

通过对察汗乌苏、那陵格勒、哈夏图、巴勒格图等感染较为严重牧委会的62牧户进行调查发现,2010~2012年约70.1%牧户有该病死亡报告,共死亡羊3 272只,死亡率为38.8%,其中死亡绵羊2 908只,山羊364只。羊年均死亡数1 090.7只,户均死亡羊数37.4只。调查发现,大多数发病死亡羊只病程1~2 d,未见病状突然倒地死亡,多发生在7~11月,其中8~9月死亡率最高,膘情较好的羊死亡率更高。根据格尔木市动物疫病防控资料、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反馈信息,目前黑疫与肝片吸虫病的混合感染是乌图美仁畜牧业中对羊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

2.2 历年防治情况

1969~1989年采用肝片吸虫驱虫、转场放牧以及羊黑疫、羊快疫双价苗、羊黑疫单价苗,虽然有所控制,但防治效果不佳,2008年发病率仍然高达70.37%,死亡率34.78%。此后,使用硝氯酚、丙硫咪唑和肝蛭净进行驱虫配合羊黑疫疫苗免疫等进行防控,但效果仍然不佳。

笔者曾在青海省互助县和都兰县防治此病,有人提出用生石灰控制消灭椎实螺的办法,尝试通过消灭肝片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来达到控制肝片吸虫发病,继而降低羊黑疫发病率的目的,后经证实不切合实际,主要是因为沼泽面积广,水域广,不仅无法彻底消灭椎实螺,反而会造成水体污染。此后,又采用羊黑疫疫苗免疫方法,但效果也不佳。

2.3 临床症状

多数羊表现为急性病历,未见症状即突然死亡。个别病历稍长,出现掉群、食欲废绝、精神萎靡、呼吸困难、昏睡俯卧等症状,体温升至41.5 ℃左右,1~2 d后死亡。少数病羊病程较长,表现为跟不上坡,掉队,消瘦,吃不上膘,至冬春枯草期死亡。精神沉郁,运动无力,不愿行走,可视粘膜极度苍白,黄疸。病羊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消化系统发生障碍,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拉黑褐色稀粪。

2.4 病理剖檢结果

皮下组织水肿、充血,并呈胶样浸润。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达150 ml,心内膜有出血点,小肠充血、出血。肝脏明显充血肿胀,肝实质有明显坏死灶,且界限清晰,呈灰黄色,有些坏死灶直径达2~3 cm,肝胆管中寄生肝片吸虫[4],几乎堵塞肝胆管。肾脏瘀血,实质较软。

2.5 实验室诊断

2.5.1

涂片镜检。无菌采集死亡羊只肝脏坏死灶边缘的组织进行涂片镜检,经瑞特氏染色发现有大量的两端钝圆呈单个或短链状排列的粗大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呈阳性。

2.5.2 虫卵检查。采取发病羊新鲜粪便5~10 g,采用反复沉淀法检查虫卵,经姬姆萨染色发现椭圆形金黄色虫卵。

3 防治措施与效果

(1)结合一线防控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了综合防控方案,实践证明它是具有推广价值的一项综合技术。综合防控技术的基本要领是:春秋季预防免疫接种是控制羊黑疫与肝片吸虫混合感染的关键,药物配合治疗是控制羊死亡的必要条件,划区轮牧和生物消毒是预防病的前提和基本方法[5]。

(2)根据乌图美仁气温变化和牧户放牧实际,结合胡双龙等[6]和张长英等[7]的防治方法,定于4~6月和9~10月用硝氯酚、阿苯达唑和肝蛭净等药物进行定期驱虫,空腹灌服1次,每天1次,连用3 d驱虫,每次驱虫8~9 d后再次驱虫,2期驱虫要交差用药,避免抗药性;4~6月和9~10月在驱虫7~8 d后,对羊群进行羊梭菌病多联干粉灭活苗免疫,剂量1.2 ml/ 只,皮下或肌肉注射,对发病羊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50~80 ml/次(7 500 U/ ml),连用1~2次,配合注射青霉素80~160万IU,每天2次,连用3 d。

(3)自2012年以来,在格尔木市实行草地生态畜牧业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基础,整合草地资源和牲畜资源划区轮牧,指导牧户在较干燥地区放牧,尽量避免4~8月在沼泽草场放牧,不饮用沼泽地积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整合资源为划区轮牧、防治羊黑疫与肝片吸虫病提供了良好的防控模式。

(4)在防治过程中,同时指导牧户对圈舍内的粪便进行堆肥发酵,对有严重病变的肝脏及尸体及时进行深埋或焚烧等销毁处理,不在河道中清洗肝脏,可减少肝片吸虫病的感染机会,降低羊黑疫诱发因素的影响。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2013年防治工作取到了良好的效果,62户牧户共有发病羊658只,死亡58只,发病率降至5.72%,死亡率降至7.90%。

4 小结

乌图美仁乡牧户在那陵格勒河、乌图美仁河流域所形成的广阔的沼泽类型草场放牧是造成绵羊感染肝片吸虫诱发羊黑疫,从而导致绵羊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疫苗免疫和药物驱虫治疗相结合,划区轮牧与粪便生物发酵相统一,尸体内脏及时处理与消毒相配合是防治羊黑疫与肝片吸虫病混合感染的有效手段,可以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桂彬,朴顺爱,于春海.羊黑疫的病因分析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2):78.

[2] 张西云,李生庆,沈秀英,等.绵羊黑疫的病原诊断[J].中国畜牧兽医,2007(1):97-98.

[3] 艾力,帕夏,马里克.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的鉴别诊断[J].新疆农业科学,2002(6):375-376.

[4] 張西云,马利青,陆燕.羊黑疫的诊断[J].中国兽医科技,2001(9):29.

[5] 关晓英,陈庆秋,孙立娜.绵羊黑疫与肝片吸虫混合感染的治疗[J].养殖技术顾问,2007(2):35.

[6] 胡双龙,雷彦龙,刘湘,等.格尔木地区绵羊肝片吸虫病防治[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0(4):6.

[7] 张长英.羊肝片吸虫病防治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2008(2):116-117.

猜你喜欢
混合感染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
猪蓝耳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一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一例豚鼠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混合感染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