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华 李多多 黄起东 张桂新
摘 要:“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指超前准备教学程序模式、分层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内容的配套组合。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 “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实效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此教学模式适合高校滑冰课的教学,能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价值取向,能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实验后经过对比研究进一步表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有内在联系的,积极适宜的 “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及技能发展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动式优化型教学模式;滑冰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14)05–0065–06
Effectiveness of “Dynamic Optimized Physical Education Mode” in Skating Teaching
WANG Shu-hua,LI Duo-duo,HUANG Qi-dong,ZHANG Gui-xi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152061, China)
Abstract: "Dynamic optimized physical education mode" refers to advanced prepare teaching program mode,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 in and out of class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and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iment,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 on, this paper has an efficacy study on the projec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mode is suitable for skating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t can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rouse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After the experiments, comparison study also indicated that,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is intrinsically connected, positive and appropriate "dynamic optimized physical education mod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physical health of students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and skills.
Key words: dynamic optimized education mode; universities; skat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1],高校体育肩负着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使命。长期以来,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一直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体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成普遍下降趋势[2]。这一结果表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仍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加速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本研究采用了 “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和常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试验对比,并对两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意识、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实效性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对 “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效性进行科学的论证,为这一教学模式的推广提供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绥化学院2012级大二女生的滑冰课为研究对象,其中抽取2个体育舞蹈专选班的女同学,以A班37人为实验班,B班38人为对照班,共计75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解目前大学生体质、心理健康状态及现有体育模式下的滑冰课教学状况,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实验前后分别向两班学生发放心理测试调查问卷,以了解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影响。两次发放问卷情况基本一样,发放问卷75份,回收问卷75份,有效问卷71份,问卷调查有效率为95 %。本文选用国内外通用的心理卫生调查问卷SCL- 90量表,该量表含有90个题目,概括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问卷按 “1~5”制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里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3]。本文通过专家对调查问卷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审核,专家们认为:该量表反映症状全面,能较准确地刻画自觉症状,经检测问卷的效度为89.3 %;专家对问卷的信度采用了再测法,问卷发放后时隔10天,对其中38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19人)进行重测,两次测试的信度系数为R=0.89,证明了问卷有较高的信度。
1.2.3 实验法
实验前分别对两班学生进行身体素质(以学校体育达标测试数据为准)和专项技能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通过滑冰教学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对实验班采用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滑冰教学实验后再分别对两班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滑行能力及对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影响。
1.2.4 数理统计法
本次实验采用SPSS11.0软件,对试验前后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内涵及实施过程
2.1 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内涵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4]。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提法,是课题组在绥化学院大力提倡动式教学模式理念的启发下衍生的课题,我们给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界定为:不固定、灵活多样的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优选和组合。此教学模式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难度标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等,而形成相应的诸多种教学模式的优选组合,然后形成一种配套使用的动式优化型教学模式[5]。此教学模式为:超前准备教学程序模式、分层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内容的配套组合。
2.2 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
2.2.1 超前准备教学程序模式
速滑项目是在寒冷的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体育运动,是我国北方地区高校冬季体育课的教学内容[6]。由于受气候场地的限制,在学校教学计划中一般只能安排5~6周(10 ~12学时)左右的教学时间,上冰期短。而速滑技术及滑行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练习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和冲突[7]。如何使初学者在短期内,较快地学会速度滑冰,提高速滑课教学质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研究对实验班采取了超前准备教学程序模式,此教学模式是指在冰上课前4周利用每节课课练(身体素质练习)的时间,就开始安排速滑专项性的腿部力量及膝、踝关节的支撑力、协调性和控制能力的练习内容;在速滑课的前2周安排速滑陆地模仿练习内容,也就是在腿部力量逐渐增强的基础上,采用与滑跑动作技术相接近的特殊练习[8];速滑身体素质练习及陆地模仿练习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时进行重复练习,以达到提高练习效果,有助于上冰时较快掌握滑跑技术。
2.2.2 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是以不拆散原教学班,不改变原教学计划为前提,只是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特点设立不同的教学内容难度标准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手段[9]。根据实验班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滑冰技术水平、个人意愿等,将各种情况相近的学生分别划分成三个教学层次组,即休闲组、技能组、竞技组,三个层次的学生比例大约控制在2:3:1之间[10];对实验班的所有学生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三个教学层次组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表1)。需要向学生讲明的是,分层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的,各层次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任何层次只是在一定时限和区域内具有相对稳定状态,其发展是相对的,分化是经常的[11]。注重以发展的观点、动态的观点观察和研究学生,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意向做灵活的调整[12]。考核标准[13]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表现、滑冰技术在原基础上提高幅度来衡量,解除学生的顾虑,从而使学生以积极配合的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组别。
2.2.3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有计划地把课内外、专项活动与竞赛活动、学习与锻炼及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14]。增加学生参与锻炼的时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根据实验班的三个层次教学组,教师有计划的将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15]。以小团队或分散式形式安排学生课后业余时间体育锻炼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16]。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巡查与辅导,充分调动和发挥体育骨干和各层次小组长的作用,实行教师与学生骨干的共同辅导作用,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及相互指导作用[17],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滑行技术水平。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心理健康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和体育能力的全面发展。
2.2.4 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实验班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具体目标和教学方法。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挖掘滑冰教学中的思想因素,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并将心理辅导具体化[18],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在适宜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用 “目标提示法”要求学生,学生可用 “目标暗示法”暗示要求自己,这里是指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示学生或者是学生暗示要求自己。例如:教师可利用教学中的小难度标准、小障碍,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可以利用相互学习、相互辅导的机会,暗示自己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冰天雪地,提示学生以乐观的心态享受自然风光、适应自然环境等。总之,可以充分运用体育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后两班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指标比较
实验前后对两班身体素质、滑行能力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班学生P值均>0.05,故两班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从表2与表3对比中可以发现,经过一学期滑冰课的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无论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是在专项技能方面均有提高,但两班对各项指标提高的幅度却有很大的差异。从表3测试的数据来分析,6项指标中经过t检验,实验班学生测试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班,其中只有1 min仰卧起坐P>0.5,说明此项提高幅度的差异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是大学生的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某部分体能指标(如上肢、腰腹肌力量等)不经过专门的训练,提高幅度难以明显。其他各项指标中,有3项P<0.05,这表明两班提高幅度具有显著差异;有2项P<0.01,这表明两班提高幅度具有非常显著差异。以上测试结果说明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滑冰教学中,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参与练习,使学生形成了体育意识和习惯,能够从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感,使体育教学达到最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3.2 实验前后两班心理素质各项因子数据的比较
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通过心理机制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通过体育锻炼还会对学生的生理、生化指标产生影响。根据身心交互规律,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会相应地引起人体心理功能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引起人体心理健康的变化[19]。从表4 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比中可以发现,实验前两班学生9项因子指标中经过t检验,P值均>0.05,故两班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经过9周的实验教学,两班学生的9项因子指标除了对照班的强迫因子略有升高外,其余各因子均有降低,但两班各项指标降低的幅度却有很大的差异。从表4实验后的数据来分析,实验班学生的各项指标中有2项与对照班降低的幅度没有明显的区别,这其中的焦虑因子在对照实验前,两班的数据都有大幅度的降低,这说明两种体育教学模式对焦虑因子的降低均有良好的作用;偏执因子在对照实验前,两班的数据降低的幅度都不明显,这说明两种体育教学模式均对偏执因子作用不显著。究其原因,大学生多年形成的认知方式及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更加广泛的深入持久的进行,其任重而道远。其余有5项P<0.05,说明两班降低幅度有明显的区别;有2项P<0.01,说明两班降低幅度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以上表明教学模式的不同各项心理健康因子降低的幅度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将表3与表4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实验班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与心理健康各项因子的降低是相互关联的,这表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有内在联系的,积极的适宜的 “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1.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通过超前准备教学程序,在冰上课前几周利用课练时间进行速滑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及陆地模仿练习,有助于冰上课学生较快的掌握滑跑技术,提高滑跑能力,同时弥补了冰期短、教学时数少的困扰。
2.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能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有效地调动了学习兴趣及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了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从滑冰练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使滑冰教学达到最优化,提高了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3.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将滑冰课教学活动与课外滑冰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小团队或分散式形式安排学生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的内容,实行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共同辅导作用,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及相互指导作用,既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运动能力和滑冰运动的技术水平。
4.在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明确向大学生提出,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这对改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其作用除了对偏执因子作用不明显外,对其余8项因子的作用都有很显著的效果。实验后经过对比研究还表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有内在联系的,积极的适宜的 “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及技能发展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适合高校滑冰课的教学,能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价值取向,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此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18(6):6-8.
[2]陈天霞.“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90-91
[3]张桂新.动式优化型教学模式在高校滑冰教学中的构建和实践研究[J].冰雪运动,2014,36(3):75-79.
[4]张棣.不同类型健康体育课程干预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16-118.
[5]韩晔.多元化体育教育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89-90.
[6]潘丽萍.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逆商教育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3):102-106.
[7]周峰.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8):39-40.
[8]南萍.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2011(10):43-44
[9]朱岩.普通高校速滑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2010,32(6):75-78.
[10]张玉昌.异步式教学法在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冰雪运动,2006(6):61-63.
[11]李阿强,刘学奎,陈鑫鹏.动态可控式教学法在高校速度滑冰训练中的应用[J].冰雪运动,2007,29(2):65-66.
[12]闫雷,吴景全,周琦.普通高校速度滑冰课小群体教学模式实验研究[J].冰雪运动,2010,32(4):79-82.
[13]王秀英.体育系速度滑冰课 “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冰雪运动,2007,29(2):118-120.
[14]徐晓郴.能动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2):141-142.
[15]靖文,陈玲.探析分层教学法在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J].冰雪运动,2006(2):80-81.
[16]王洋.冰上课个性化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J].冰雪运动,2010,32(6):60-62.
[17]李丽.高校体育课教学方法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6):58-60.
[18]王大伟.东北地区普通高校滑冰课程建设构想[J].冰雪运动,2013,35(1):64-67.
[19]薛春林,马逸奎.高校速度滑冰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冰雪运动,2007,29(3):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