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湘颍
如果你在每年的农历六、七月来到靖州苗寨,或许有机会看到苗女们聚在一起雕、酿、晒雕花蜜饯的景象。雕花蜜饯是靖州有名的特产,未食之前,就会被那精巧有趣的图案所倾倒。蜜饯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用开水冲泡吃。冲泡后的蜜饯晶莹剔透,甜美清香,茶水甘甜。喝蜜饯茶是靖州习俗,年轻小伙初次上门相亲,姑娘必用蜜饯茶招待;婚嫁寿宴或逢年过节,贵客来访,必奉上一杯雕花蜜饯茶。
雕花蜜饯,又名万花茶。它是利用各种瓜、果、蔬菜的根、茎、叶、花、果,经过小巧柳叶刀精雕细刻,再经特定的工序而制成的传统茶点和观赏品。根据原料的不同,靖州的雕花蜜饯分很多种,比较普遍的是用刚长出一点果芯的青柚子雕刻的蜜饯。可以说,青柚雕花蜜饯,是湘西苗族、侗族独有的“女红”艺术。
雕花蜜饯的传说
靖州雕花蜜饯,素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以青柚雕成的蜜饯更是此中一绝。靖州人还用冬瓜、黄瓜、菜瓜、西红柿、苦瓜、红豆、刀豆、瓜筒子、天茄子等原料,切成长方形、菱角形、四尖角及其他花样。苦瓜雕出水癞头蛤蟆;豇豆扭成三耳结、扣子结;刀豆专织兰花;西红柿专做海棠花;天茄子专做玉簪;瓜筒子做成仙人柱……原料不同,蜜饯的色、型、味道也各有千秋。
直到今天,靖州还流传着雕花蜜饯的诸多传说。相传五代末年,诸侯藩王纷纷据地自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飞山蛮”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率众以所据之地归服于楚,使靖地免遭涂炭,“众奉为诚州剌史”,后追封威远侯。为表敬意,当地族人将靖州土产柚子削去粗皮,剪成各式图案,用蔗糖蜂糖煎煮晒干,贡献杨部,犒赏士兵,大受欢迎。
后有民女梁巧姐,心灵手巧,颇具匠心,将柚子切成薄片,再用“柳叶刀”(即蜜饯刀)雕刻龙、凤、虾、鱼及花、鸟、虫、叶各类花样、图案,制成蜜饯,纹路清晰,图案逼真,鲜艳多姿,令人啧啧称奇。
还有传说,雕花蜜饯的来源与一个叫甜姐的侗家媳妇有关。相传古时候,有一年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洪水淹没了靖州城,城中男女老少都聚到北坡避难。洪水几天几夜都没有退去,人们所带的食物渐渐吃光了,只好靠坡上的野茶、树根等维持生命。这时有一个叫甜姐的侗家媳妇,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还未成熟的柚子,她摘下一咬,顿觉满口苦涩。便将其切成薄片,放进开水里煮胀,吃起来苦涩味淡多了。
甜姐想,假如这柚片拌点蜂蜜该是什么滋味呢?洪水退后,她找来蜂糖尝试,柚片吸满了蜂蜜,味道甜,还散发着阵阵柚香。为了便于保存,甜姐将其晒干,柚子蜜饯就这样问世了。后来,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将柚片雕刻成各式图案,雕花蜜饯遂成靖州一绝。
是否真有甜姐其人不得而知,但是苗侗先民很早就知道:柚树结果太多柚果就长不大,于是就把多余的幼果摘下来——俗称 “打果”,摘下的幼果丢了很可惜,但用作雕花蜜饯,却是上好材料,皮厚、瓤小,便于雕刻和加工。
每当四、五月间,柚子长到半大,里面还没有长开肉瓣儿的时候,靖州人就会用柚子做雕花蜜饯。当柚子花浓郁的香味在人们鼻间尚未消散,柚子在春末夏初清丽小雨的滋润下,与春笋比着速度生长,一月左右已由小指尖般大小、嫩绿的一点长成皮球大小时,便是采摘的时候了。
待到六月,女人们带了自家雕蜜饯的行头:一个筛箩、一只木桶、一把柳叶刀,聚坐于场坪之中,或笑谈于林荫之下,一边聊天一边雕蜜饯。那筛箩里装的是切成了约半厘米厚的柚子片,木桶里盛的是半桶清水,用来泡雕好了的蜜饯。她们聚在一堆,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在暗暗地较着劲,比谁的蜜饯雕得最漂亮最快。
苗家阿妹“雕花”忙
靖州艮山口,是制作雕花蜜饯的集中地,这里的村落至今流传着集体制作雕花蜜饯的习惯。通常,女人们会聚在一户村民家里,围坐在一起制作雕花蜜饯。只见这些巧妇先把柚子切成或圆或扇的均匀薄片,然后操起柳叶尖刀在柚片上施展才艺。
这里的妇女们似乎都是天生的美术师,她们从不用画底稿,就可以直接雕刻出精美的图案。捏片在手,一穿一插,一削一挑,只见柳刀翻转,柚屑纷落,一眨眼的功夫,一朵菊花,或一尾鱼虾就雕好了,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技法娴熟,其作品线条流畅,刀工细腻,形象栩栩如生。
柚片雕花以后,还只是半成品,接着是深加工。村民胡爱华说,雕花蜜饯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要经过刮瓜皮、雕刻、水煮、晒干等八九道工序,完全采用传统手工艺。经过多道工序完成的雕花蜜饯既可做食品,也可做装饰,是当地每家每户必备之物。
将雕花柚片用清水漂洗过后,与明矾、铜器一起入铁锅沸煮,目的是加固瓜果皮硬度,保证蜜饯长时间不变形。其中,明矾量和火候的掌握就至关重要。待表皮翠绿,表里纯白,起出浸泡于凉开水中,去除矾水,然后置于盆内,放入精制白糖(比例为1:1)腌制,待白糖与柚片完全溶合,晴天以阳光烘晒,雨天用火炉烘烤,糖水全部被烘干后,雕花蜜饯便完成。“晾晒的时候尤其要选择大晴天,这样水分才能充分蒸发,否则制作出来的雕花蜜饯带有霉味,不易保存。制作成功的雕花蜜饯通常可以保存3年时间。”
制作雕花蜜饯需要多种型号的柳叶尖刀、菜刀,其技术含量体现在要使瓜果浑圆状的表面镌刻物象图案丰富、立体感强又可四面欣赏,需要在瓜果体不同形状和阶段更换不同的刀具。雕花蜜饯制作的工具简单却多样,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七八件,最关键的工具是“柳叶刀”,约10厘米长,刀片形状似柳叶。柳叶刀异常锋利,稍不慎就会伤到自己。
雕花蜜饯的镌刻通常分平雕、透雕、浮雕、圆雕等。雕刻过程中,较难的一关是刮瓤。通常人们会在瓜的顶部留一个圆孔,等瓜面图案雕刻完毕,再用刀具将瓜瓤一点点往外掏出。这个环节非常耗时,没有捷径可走,但不能马虎。
除了食用,雕花蜜饯还是很好的装饰品。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雕花蜜饯颜色鲜绿、光亮,在阳光照射下犹如碧绿的翡翠。贤惠能干的靖州妇女,将一个个简单的柚子雕成造型各异、图案丰富逼真的工艺品,成品纹路清晰,鲜艳多姿,令人爱不释手。
通常,雕花蜜饯的造型花样繁多,有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人物、山水、器皿等,具体如双龙戏珠、孔雀开屏、鸳鸯戏水、喜雀含梅、雄鹰展翅、燕子街春、蟹兵虾将、蜂飞蝶舞、同心结、双喜图、福临门……可谓应有尽有。
童年里的雕刻时光
在苗族姑娘露瑶的童年回忆里,就飘着柚子蜜饯的香味,在她心中,这种淡绿色的“花”就是童年的味道。“花与人,花与茶,人与花,只有从小沐浴在青山绿水的灵性里的人们才能够创出用柚子雕刻出的花茶——那抹白色和淡绿,就像夏日晴朗天空上飘荡着一抹淡绿色的云彩,这样的景致我只在玉龙雪山上见过。”露瑶说:“我童年的每一个夏天都是由一个个雕刻花茶的日子组成的。”
整个夏天,院子里的刘家奶奶都坐在天井的绿荫下,雕刻千姿百态的柚子花。每天清晨一放下饭碗,一群好奇的女孩就到树下围着刘奶奶,目不转睛地盯着她手中飞舞的柳叶刀,女孩们勤快地跑进跑出,帮忙拿柚子,再把奶奶切好的柚子片用清水浸泡,再用打湿的毛巾盖上,以防止水分蒸发。
奶奶手中的那把柳叶刀,像一枚绣花针一般,雕刻出千姿百态的图案,有出水的莲藕、喜雀衔梅,有田野里跳跃着的或警惕地瞪着大眼的青蛙,有猴子偷葡萄、老鼠、花猫、鸭子、金鱼,还有少女从山中采回的花蓝,花篮里满是桃花……
当奶奶起身走开的时候,姑娘们就抢过柳叶刀,用边角料雕上几个洞眼。雕刻各种各样的洞眼是练刀工的第一步,那些方的、圆的、半圆的、菱形的洞眼都是表现花草的基本构成,因此,洞眼雕的熟练了才算迈进了雕花的门坎。更重要的是学“铩边”,就像叶子需要树枝条的衬托,一件漂亮的苗家服饰需要配上色彩艳丽的花边一样,蜜饯也是如此吧?
即使到了夜幕降临,露瑶和小伙伴们依然舍不得离去。晚上煮蜜饯的时候,也是整个院子里最热闹的时候,就连大人们也会来“凑热闹”。大家自觉把家里的铜锁和铜钱拿出来,给奶奶煮蜜饯用。先把锅子和铜器洗得发亮,再把清水和铜器一锅煮了,水开以后就要放明矾了。“奶奶用一根竹筷子点一滴水放在指甲上,水珠不散不流就可以把生的柚子花放进滚开的水里熟一会,待柚子泛出淡淡的绿色,就一朵一朵地放进清水里,煮熟的花像山涧里的水草,养眼极了,清清的柚香弥漫了整个院落……”
接着,男女老少都跟着奶奶到吊井边,帮着挤蜜饯中的苦水,这叫“簌蜜饯”,一片一片地把水吸干,来回更换新鲜的井水,直到没有了苦味,就用清水泡到第二天早晨。之后,就让蜜饯“喝饱糖水”,待糖水干了,再上竹筛,晒干后蜜饯花茶就做好了。
“蜜饯最好吃的时候是在上筛的前一天,吃着特香特柔和,小时候趁翻晒蜜饯时就会偷着吃,通常晒完后已经偷吃了三分之一。”露瑶笑着说:“童年那些雕刻中的时光,那些雕刻中的友情,那些雕刻中的欢欢喜喜,至今全都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就这样从清晨到到夜晚守候着刘奶奶的日子里,露瑶也慢慢长大了。就在她十岁那年,母亲为她买了一把蜜饯刀。从那时候起,露瑶就开始了独立雕蜜饯的日子。从此以后的每个夏天,母亲都会说:“多雕一点,到时寄给在远方的亲戚。”露瑶的舅舅在东北,阿姨在邯郸,还有叔公外婆远在长沙,蜜饯就成为这一家人的纽带。
年少时,露瑶一心想着将来大学毕业后分在某一个城市,即便如此,她依然要在每一个夏天,在属于她的阳台上晾晒着她那绿色的花茶,让别人羡慕与惊讶。长大后,露瑶最终没有远离故乡,但她说:“我还是要每年都守着夏日里雕刻的时光,因为雕刻花茶是一个崇拜自然的过程,一花一草一木,一个心愿,一个梦幻,一个祝福都雕进了这一叶花里了,当阳光慢慢蒸发着水分,花茶变得晶莹透绿。你所有的梦想仿佛也实现了,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烦躁不见了,忧愁跑掉了……”
只是,在孤独雕刻的夏天,露瑶很难体验到当年集体雕刻的那种快乐了。她很怀念那淡柚飘香的日子,怀念大家一起拿着柳叶刀学雕洞眼的夏天,还怀念青石板的河街上摆着的一盆盆煮熟了的蜜饯花。又一个夏天,拿起柳叶刀时,露瑶默默许下了这样一个愿望:“某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会给远方的好友寄上点亲自雕刻的花茶;在某一个深夜,我会在特想念童年的日子里,给自己泡上几朵,坐在电脑前细细的品茶、聊茶,感受花茶给我的林林总总。这样我会无数次地穿越时光遂道,回到那纯真的雕刻的时光,我的心也如那淡绿,在这茶的甘甜、柚香里,在那纯纯的友情里蓬勃、升腾、回归、温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