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声乐学习中基本原则的思考与分析

2014-04-29 19:36赵明明
北方音乐 2014年6期
关键词:声乐学习基本原则声乐教学

赵明明

[摘要]歌唱过程如果从声音物理学的层面来看待,其实质就是语言器官、共鸣器官、发声器官以及动力系统互相作用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声乐教育就是使其明白声情并茂在歌唱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以及发声器官的重要作用,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功能训练。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学习;发声器官;基本原则

一、构建正确的声与气间的关系

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与协调在歌唱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又尤其是声带与气息间的关系,要是处理得好,就可以说在歌唱中开了一个好头。因为人在发声时是利用气息去对声带进行冲击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动力是气息、震动体是声带,声带和气息间的关系就是簧管乐器中簧片与气息的关系,没有气息就不会有声音。必须要有一定的气压才会使声带震动而发出声音,而气柱与气压也必须要利用声带的震动和靠拢对气息产生反作用力和阻力才得以形成。这也就说明了声与气间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二者间的关系在歌唱过程中必须是合理的、均衡的、协调的。

其一,过分用力闭合声带,使声带受到挤卡,导致声门处两游离缘发生摩擦,给人以假象:使演唱者觉得气息既够用,而且还很长,但是给听者的感觉则是气息不够通畅,声音也没有很好的流动感,呈现出的音色则是过亮而刺耳、发抖粗糙,感觉到演唱者不对声门进行很好的控制。究其原因就是声大于气,即声带的震动力较多,超过了正常需要量,而气息流量又过少,少于正常需要量。

其二,演唱者在歌唱时声带两游离缘靠拢不够,给人感觉声音空虚、气息没有目的性。造成了演唱者自己感觉到气很短,就其原因就是声带漏气,浪费了相当一部分气流。这种现象行内通常称为气大于声。

引起上面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都是声带游离缘发生互相磨擦或者是声带游离缘被过大的气流冲击使声带发生病变,这也都是因为用气不当所致。如呼吸过浅、两肩上端、过于控制与保持呼吸等动作都会引起气压不足,使其部分喉外肌和声带的运动肌必须提供帮助才能完成。

二、如何训练歌唱器官的功能

(一)如何正确打开口腔

众所周知,要唱歌就必然要张嘴,但是在歌唱过程中做到正确地张嘴却是很难的。它指口腔的左右上下与前后整体性打开,如果将口腔看成立方体,一方面要求口腔的六个面都是可活动的、可变的,另一方面这六个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和互相牵制的。在歌唱中打开口腔有三个目的:其一,放松下颚,舒展通畅喉咙;其二,使口腔具有喇叭口作用,将声音传出去;其三,歌唱者在咬字吐字时需要将口腔打开。打开口腔的内部,其动作是适度下降喉头,呈现出半打哈欠状,打开会厌,略为提起软颚;打开口腔的内部,其动作是适度打开唇部和下颚。就内与外的关系层面来看,内是其动作的实质,而外是其动作对内的发挥和舒展。内比外更加重要,要是只有外开而没有内开,则声音就会变成紧逼的喊叫而变得发白、发浅。而要是只有内开而没有外开时,有些人就能在下巴松软的情况下把高音唱出来,甚至某些技巧高超的人还能将高音唱到音域的极限,还能使其处于位置高而集中的状态,不过发出来的声音没有内外都打开时那么完美。

(二)口腔横开与纵开

口腔横开与纵开指的是唇动作。纵开是以内开为前提,实现喉头的稳定,有利于喉头位置比横开时的位置更低,使音色更具有庄重感和浑厚感。不过纵开需要注意下面两个实际问题:其一,下巴和下唇必须要放松,使其能够随着颚关节运动而向着斜后方向实现放松性的打开。要是下巴靠前移动,则纵开就会越大,声音也会变得越差。其二,上唇不能包齿,可以略高于上齿,其动作就是由颧骨处肌肉兴奋而将上唇向上牵动。但在实际的歌唱过程中,并没有纯粹的纵开,即在口腔纵开时,必然也有横开因素的存在,并与之抗衡。要是不注重口腔横开,使嘴成一长条状,那么声音听起就不会充分而饱满。而横开,其口型是微笑的,而不是只是咧嘴角,其实就是一种心情欣喜的表情。口腔横开有利于舌颚肌更好地松弛,不致使舌骨前移下压而使音色更加灵活而明亮。不过,口腔横开时一定要把握住口腔内开的实质——避免喉头移动过高。歌唱者在咬字时还必须要注意:嘴唇和嘴角是随语言而动,不能有任何的强制动作。同样,口腔在横开时必然也会出现一定的纵开,与横开抗衡。要是仅仅注意横开,而对纵开忽视了,则上下唇之间就呈现出一条窄缝,那么张嘴的效果就与不张嘴相差不多了,当然唱出来的歌声也肯定不可能美妙动听了。通常情况,中声区在内开时,外开中的横开成分要大于纵开成分。随着声音向着高音发展,纵开成分也必须要逐步增加。一言以蔽之,演唱者在歌唱时,声音应该始终是稳定的和统一的,口型也必须是随着咬字和情感的变化而自如地运动。

(三)声音靠后与靠前

在声乐的教学中,时常都会有学生问及声音声音靠后与靠前的问题。声音究竟是靠后好还是靠前好?其实,这也只是声音观念方面的问题,力挺声音靠前的人,强调的是声音明亮和集中,而力挺声音靠后的人,则强调声音通畅和浑厚。其实,他们的主张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是有些片面。那么,在歌唱时声音究竟是靠后还是靠前呢?笔者认为,应该是以歌曲的具体要求和咬字的发音规律为基础,对声音在口腔内的形成部位以及产生共鸣的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大多数的辅音挡气动作都发生在口腔的前部,是由舌、齿和唇共同完成的,但是元音和发音部分都是在口腔前部处于部兴奋放松的情况下,由口腔的中后部和咽部形成的。这样产生出来的声音位置高、共鸣丰富而十分圆润。音阶升得越高母音的共鸣区域就越靠向口腔的后部。另外,歌唱者要是想让声音具有较好的生活感、亲切感,这就需要将元音以及共鸣的位置恰当地前移;而歌唱者想让声音庄严而雄浑,就必须要把元音的形成区域在口腔内靠后。一言以蔽之,真正懂得了声音靠后与靠前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歌唱者就可以走出来自大量不同说法的困惑,就能够视歌唱的实际需要而做出正确处理,从而形成良好的歌唱方法和声音概念。

猜你喜欢
声乐学习基本原则声乐教学
声乐学习中“高原现象”的应对策略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艺术修养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