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群
[摘要]文章从当今古筝教学的概况、古筝教学的目的、古筝教材的选择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影响以及考级过程中造成的弊端及解决方案,还有基础教育对习筝的重要性等方面,浅析了古筝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古筝;教学目的;因材施教;考级;基础教育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素有“中国钢琴”之美誉,因其以优美典雅为特色。同时,古筝这件乐器相比于其他乐器来说,入门相对比较为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效,深受大众喜爱。近来,古筝学习爱好者与日俱增,年龄分布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所以,对古筝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由于我们的师资队伍以及培训机构的良莠不齐,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们的古筝教学偏离了艺术基础教育的规律。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古筝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古筝教学的现状
古筝这件乐器,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创新与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的乐师到现代的演奏家教授、各流派艺术家,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从演奏到创作、从教学到理论、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创作进行了全方位与大幅度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方式的改善,古筝教学已经逐渐脱离了之前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慢慢走上了现代化、专业化、学制化的现代教学轨道。除了创作上的革新以及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队伍的素质以及教学条件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是古筝普及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在我校实行的古筝教学模式是“一对多”和“一对一”的教学。同时,我也尝试过以公选课的形式对民族乐器进行普及,在普及教学的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显著,主要跟学生本身的重视程度以及学校对公选课的投入程度有关。
二、考级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造成的拔苗助长
由于近年来,古筝考级的繁荣,大部分老师只教考级的作品,不教学生的基本功,更有甚者,学生刚学不到三个月,直接就奔入十级的练习,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去参加考级,有些考级协会为了盈利的需要,也欣然接受着这种残缺式的培养模式。在这样一种急功近利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弹出来的作品非常粗糙,没有任何艺术感和美感可言。每次听完演奏后的感觉可以用不寒而栗来形容当时的心情,这种残缺的快餐艺术教育,让人备感担忧。
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模式一般采取的形式是老师手把手式的教学方法,很少会涉及到音乐理论等方面的系统的知识。好多家长包括学生本人,都认为老师是可以信赖的。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单调的动作记忆,促使演奏非常的粗糙,演奏毫无灵气可言,表现力更是没法谈,因为技巧根本就不存在于这类学生的记忆里,这样的学习方式令人可悲可叹。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更确切地说是某些老师急功近利造成的恶果。无论做什么事,心态是成功的一半。学习古筝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模仿就能达到某某培训中心所承诺的半年到十级。学生应该摆正良好的学习心态,不要急于求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本着为艺术教育事业需要很好的继承的宗旨,好好教学。
三、对基础训练的忽略
重视基础乐理的学习。视谱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以后在单独学习的过程中,可否独立完成作业,同时,视谱能力的培养,是所有音乐学科中必备的基本功。如果缺乏一定的视谱能力,会阻碍学习的进度,也会使演奏出来的音符呆板而机械,会造成对音乐作品的错误理解,影响音乐作品的完整表现,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古筝的乐趣。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音乐的视谱能力呢?首先,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古筝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老师的示范演奏以及学习各位优秀演奏家的演出,来不断提高耳朵的感知能力,培养乐曲演奏的情感表达。
重视古筝弹奏的技巧。常言道: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因此,老师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基本功训练对将来演奏的重要性。古筝初学阶段的基本功练习,为将来更进一步的学习以及演奏水平的提高起着基石的作用。在平时的基本功训练中,它包括了坐姿、手型以及最基本的演奏指法。音乐形象的完美表现,古筝演奏中技巧畅快淋漓的发挥,都离不开平时基本功的训练,音乐作品完美的表现需要娴熟的艺术技巧的支撑。
首先,初学者的坐姿在古筝学习中非常重要,正确的重心位置可以使身体、手臂活动自由,可以使演奏者在表达乐曲情感的时候自如地发挥。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弯腰、驼背、身子偏都会使演奏时的发挥受到局限。
其次,手型是初学者比较难把握的一个基本功,主要在于控制力,保持自然的圆形状态的手型,才有利于把力量集中到指间,从而进发出优美的音色,使杂音控制于无形中。当然,乐曲风格的一些变化,技巧上包括手型也是有一些特殊化的处理的。
最后,指法在古筝学习中不容忽视,每一个手指头都有相对应的指法名称,掌握每个指法,尤其是摇指、按滑音等等指法的掌握,在古筝学习中至关重要。
四、和老师勤沟通,可以在学琴过程中少走弯路
师生沟通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施教的过程也是与学生甚至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既是联结教与学的中间环节,也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在学琴过程中,每一位学琴者都会遇到挫折,遇到无聊或者觉得很苦闷的一段时期。比如有些孩子练琴练不下去,导致学不下去,什么原因呢?可能在学习上升一个高度后,曲目比以前难,随之产生了畏难情绪。
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演奏,以便于发现缺点,然后老师再针对问题进行示范演奏,如此反复,便于学生在课后练习时不再疑惑。当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疑惑也很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提问,耐心解决学生的疑惑,不能把这个当成无知或者愚钝,而应该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古筝音乐的推广与普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古筝艺术的特点,调动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古筝的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这对老师本身业务水平的加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充实自己,以多样的丰富的形式、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基础学习中不再感到单调和乏味。为了古筝艺术得到更好的普及,我们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