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法在维修电工教学中的运用

2014-04-29 19:37程张俊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维修电工接触器直观

程张俊

【摘要】在技工学校维修电工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运用直观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观教学法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法,能使学生既掌握“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突出基本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法操作技能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250-02 《维修电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密切结合,但在技工学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喜欢复杂的逻辑思维,不善于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的现象,加之这类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较低,如果在对他们的电工教学中仍沿袭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往往使他们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笔者在多年的维修电工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法,通过多种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相结合,以技术应用为关键、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学生基本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教学法的运用心得。

一、直观教学法在电工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实践理论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以感官的认知开始的。”直观教学既可以使技工学校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又符合维修电工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密切结合的教学特点,因此在整个电工教学中是运用效果不错的一种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是利用图表、实物、教具、挂图等进行课堂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寓于直观的图表、实物、教具、挂图之中,使教学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以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少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直观教学法运用中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形象)直观。

实物直观就是直接将实物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较为充分和真实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须的感性经验。通过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形态、动作、变化等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交流接触器是维修电工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一种低压电器,在电力的开断和控制电路(如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线路)中常用到它。在介绍这个电器时,我给学生每人发一个交流接触器,采用边观察边讲解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交流接触器的构造、主触头与辅助触头的作用、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的动作顺序。通过实物,同学们很直观地看到:交流接触器利用主触头来开闭电路,用辅助触头来执行控制指令。主触头一般是常开触头,而辅助触头常有两对具有常开和常闭功能的触头。交流接触器的动作动力来源于交流电磁铁,电磁铁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静铁心,在上面套上线圈。为了使磁力稳定,铁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环。交流接触器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另一个是动铁心,用以带动主触头和辅助触头的开断。交流接触器的触头,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20安培以上的接触器加有灭弧罩,利用断开电路时产生的电磁力,快速拉断电弧,以保护触头。按下触头系统,常闭触头先断开,然后常开触头才闭合;松开触头系统,常开触头先分断,常闭触头后闭合。由于这些知识是同学们自己通过观察得到的,因而印象深刻。

但是实物直观易受客观条件(如学校实验设施、设备、场所)的限制,因此教学上还得结合其他直观手段来弥补其不足。

模象直观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各种模拟形象来进行教学,包括各种教学挂图、模型、模拟线路板等。模象直观的优点是:设施投入要求低、表象重点突出。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飞速发展,使模象直观成为目前教学中应用最多、教学效果最好的一种直观手段。

多媒体课件是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的集合,能够让学生的感官全方位地感受信息。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动态演示、图文并茂的优势,能把抽象的讲解变成直接形象的认识,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影像,使理论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本来难以讲清道明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增强了教学效果。在“电磁感应”这一节的讲解时,由于电场与磁场无法通过实验看到,学生感到很抽象,这时采用三维动画技术模拟电磁感应过程,就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就容易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

语言(形象)直观是教师用形象化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对事物或某个变化过程进行描述,使学生通过想象或模仿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在“安全用电”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一般通过讲解结合实际示范,运用身体语言,使学生较快掌握胸外挤压法、口对口呼吸法等触电急救知识。语言(形象)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使知识讲解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二、合作学习法在电工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若干人(4-6人为宜)为一组,将学生按照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因素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共同的目标任务,互帮互助,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社会交往能力,多用在维修电工实操教学中。组员互相交流想法观点,思维灵感碰撞激发,最终产生集体智慧成果。

在合作学习法运用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组要合理

根据学习任务,综合学员特点,按照“互补互助、和谐协调”的原则分组。可以是能力差异性组合(小组中既有动手能力强的、又有动手能力弱的;既有理论基础扎实的、又有理论基础薄弱的),可以是性别搭配性组合(女生一般理论基础扎实、实操能力偏弱,男生则恰好相反,可以实现互补),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搭配式组合(小组成员兴趣爱好相似,合作更加融洽)。

2.分工要明确

每个合作小组必须有一名组长,由组长牵头,将具体分工明确到人。组长一般由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分工中要发挥每位成员的特长,确保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担任恰当的角色,承担必要的责任。比如,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生负责制定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具体操作;谨慎仔细的学生负责查找方案中的漏洞;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总结,并在班上介绍自己小组的成果。

3.教学任务设计要有所选择

合作学习法适用于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如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性的探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比如在“电气室内布线”教学时,我通过运用合作学习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多数合作学习小组拿出的布线图各有特色,而且同学们为了使自己小组拿出的方案更胜一筹,自觉地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自学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知识,通过群策群力拿出了最佳方案。然后通过小组间方案孰优孰劣的辩驳,互相取长补短,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熟练运用又上了一个台阶。

因此,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难度适中,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时还可以设些奖励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参观教学法在电工教学中的运用

维修电工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校虽然建立了多个实训室,但受设施、设备、场地的限制,无法让学生接触到许多大型设备,通过参观教学法就可以弥补这个缺憾。通过参观,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验证、扩充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实操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好参观教学法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选择合适的参观单位

参观环节虽然以看为主,动手机会较少,但可以了解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理解一些课堂上光凭想象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好的参观单位,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先进的专业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到规范的操作技能。

2.选择合适时机

在学习某些新课题前,我们可以通过准备性参观,使学生积累必要的感性经验;在学习某些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并行性参观,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完成某些课题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性参观,帮助学生验证、加深理解、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3.带着问题去参观

按照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来设计参观方案,安排参观内容,组织参观活动。参观前,先要在课堂上结合参观的内容介绍与参观有关的理论知识,着重介绍参观中可以看到或接触到的内容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参观什么、注意什么、通过参观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参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参观与讲解相结合

参观时,教师可以边提出问题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对于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回答,必要时还可以请单位有专长的师傅进行讲解指导。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整理好参观材料,做好参观笔记。

5.参观后及时总结

参观后,要指导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整理好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巩固已学理论知识、了解最新前沿知识的目的。

《维修电工》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远不止上述三种,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才能教好《维修电工》这门课。

参考文献:

[1]程书芬.浅谈“直观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J].硅谷,2009(2):165

[2]李显全(主编).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维修电工接触器直观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维修电工故障排除技能分析
维修电工开展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的有效对策分析
简单直观≠正确
智能大功率过零接触器研究与开发
一种维修电工防触电实训检测台的设计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基于PB神经网络的交流接触器剩余电寿命预测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接触器过零投切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