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而完善的生态保护的制度则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但是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仍旧会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就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51-02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应对严峻的生态挑战的现实要求。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任仍然面对着非常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我国虽然自古以来就自称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占有量却是非常小的,而且长时间的能源供求方面的矛盾还会不断的增大资源压力,我国的能源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改善我国目前所处的环境和能源现状,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借助于健全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对那些造成巨大生态环境损失的人或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必要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我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革,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生产力包括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而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于自然界。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不断地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来征服和改造大自然,对社会生产力进行盲目的扩张,但是却忽略了对生态环境这一重要生产力的保护。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我国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传统的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不合理状态的问题。只有在环境和能源的承受范围之内追求经济的增长,才能在根本上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借助于环境保护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而加快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最终达到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调整好现阶段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谨记对后代的责任,保护后代的发展权利,现阶段的发展绝对不可以以后代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所以,在经济发展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还要对所耗费的生态资源进行补偿,以此来保持代内和代际的公平。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选择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的道路,重视的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优化,把持久的获利作为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并且以此为指导来建设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的生态文明体制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通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教育及生态科学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要确保生态文明制度的实施,首先要加强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生态文明制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首先在政府部门当中开展一些关于生态文明科学知识的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大力培养政府有关部门在突发事件上的处理能力,深入了解生态文明之都的主要内容及工作重点,把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渗入到政府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思想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位于最高层的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能够体现环保性,并且在执行过程当中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其次,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用现代发达的新闻媒体网络来传播生态科学知识,抓住主流网络的重要地位,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比如说网络课程、绿色广告宣传、网络生态科学知识竞赛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知识渗透到人们心中,使之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我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
(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促进制度体系内容系统化。
要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目的是为了加强资源的节约、保护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协调好每一个个体的行为,最终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要从根本上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进行规划,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还要确保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企业以及个体的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能够确保生态价值得到相应的补偿。站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角度,要建立预防性的制度,首先要从根本上建立环境保护的制度,比如说完善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国家自然资源的管理制度等,从法律层面上划清自然生态空间的使用权。其次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平台,建立完整的主体功能区制度、空间规划体系以及用途的管制制度,以此来保证生态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三)以管理与监督为必要手段保证制度的落实。
政府在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把生态文明建设做为最终的目标选择,这就意味着政府同时具有保护生态环境、为社会提供生态服务等功能。所以政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应该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从最初的决策到最终的考核的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系。第一,政府要调整其公共管理的部门,避免出现环境保护部门有职责交叉的情况出现,建立一个权责对等、工作效率高的政府机构职能系统。第二,政府相关部门还要不断完善我国在财政、产业以及投资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发挥社会的力量来进行环保公共服务,比如说加强对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再利用,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地覆盖率,保证居民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生存安全问题。第三,国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建设,提高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的实现效率,比如说大力提倡激励和约束同时进行的节能减排的环境保护机制,以此来鼓励那些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同时还可以拓宽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治理领域的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到这一领域当中。另外还可以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提倡人们使用节能灯、节能空调、节能汽车等一系列具有节能效果的产品,有传统的生活方式向绿色生活方式转变。
(四)营造有利于发挥制度红利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要想改变我国的生态现状,最重要的还是改变人们的思想,营造一个良好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生态文化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道德在人们心中的作用,促进生态价值观向实际生态环保行动的转变,同时也为社会生态文明制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要时刻谨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加强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生态文明系统的建设,并且要吸收古代的生态哲学思想,比如说“天人合一”就是在阐述人和自然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将这一思想加入到现代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当中,更有助于人们接受。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掘主流媒体在人们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主流媒体可以逐步的引导人们的思想走向节约、环保。同时还应该要注重在消费意识方面的引导,大力开展节能减排的宣传活动,对那些已经或正在进行节能技术转变的企业或个人给予表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文明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环境保护部发布《2012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中国环保产业.2013.(6)
[4]贾卫列,杨永岗,朱明双,等.生态文明建设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张文台.生态文明建设论——领导干部需要把握的十大基本体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7]蔡永海.现代发展观的局限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把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作者简介:杨素玲(1979-),女,河南商丘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