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2014-04-29 12:56:54徐楠
学周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教育

摘要:现代社会物质资源的丰富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导致大学生接触到的文化形式纷繁错杂。现在,与大学管理者一直宣扬的主流文化相反的非主流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一直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瓶颈”。本文主要探究非主流文化影响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对非主流文化不能一概否定,而要积极引导,并借助它完成传统文化内化的过程。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 传统文化 大学 教育

文化的繁荣是一个社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而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更是和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分不开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先人几千年的智慧,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土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担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而每所高校都应切实履行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崇高使命。儒家学者杜维明提出应该分辨三种不同层次的中国人:“自然生命的中国人;社会习俗的中国人;文化意识的中国人。”[1]高校显然担负着培养文化意识中国人的重要责任。但是,经过自觉的反省把中国的文化价值内化的过程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这是每一个高校管理者应该思索的问题。

主流文化是指学校和社会所宣扬的体现时代风貌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形式。它以正面宣传教育的形式,帮助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非主流文化则可以界定为一切被主流文化排斥在外的文化形式。非主流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课桌文化、厕所文化、宿舍文化、流行服饰、歌曲文化等,还包括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等形式。不可否认的是,受到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的影响,目前被排斥于主流文化之外的非主流文化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应该以人为本,对非主流文化进行恰当的分析和引导,并借助它完成传统文化内化的过程。这里,笔者主要举几种常见的非主流文化表现形式。

一、课桌文化

所谓课桌文化就是书写或刻画在课桌上的文字或图画。这种文化形式从基础教育时期就一直存在,在大学生中仍然十分常见。观察一下大学课桌上涂写的内容,除了与学习考试有关外,还涉及一些个人情感、人际交往或者类似于心情小语这类的内容。当然,一些学生也将其作为展现个人才华的平台,在课桌上书写一些颇具文采的诗词和散文。这说明,一方面,大学生有倾诉情感和与人交流的心灵需要,另一方面又缺乏合适的主客观条件。而高校应该以此着手,尽量为学生提供这样交流的机会,为一些文学爱好者举办一定的文学社团或文学活动;并定期举办一些心理咨询活动来排解大学生心中的困惑。此外,学校应该对课桌文化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发掘其中的问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如对课桌文化中书写频率最高的流行语、歌词、广告词及诗词进行分析归纳,可以分析出学生所接触的语言形式,从而可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素材。

二、网络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自然而然地影响着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网络文化包罗万象,但是其中的利弊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充斥了色情与暴力的网站和网络游戏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影响了家庭的幸福甚至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可网络作为一重要的媒介,所带来的信息量也是最丰富的。目前的社会所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渠道和手段,并赋予其现代意义,才能够焕发勃勃生机。对于大学生来讲,网络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凭借。高校可以通过创立网站、数字图书馆,或者通过BBS论坛等形式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推广至大众。同时,学校应该帮助学生鉴别优质的文化资源与网络垃圾,通过推荐绿色网站,建立网络屏蔽等途径剔除网络中的不良资源。

三、宿舍文化

宿舍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宿舍的室友也成为学生重要的交往对象。由于大学生年纪相仿,有着相似的心理特点和生活阅历,又摆脱了升学的压力及父母的庇护,自然有很多共同话题。宿舍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宿舍室友的相互影响力也是不可低估的。一个室友的爱好和习惯往往能够影响整个宿舍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文化教育如果可以与宿舍文化得以整合,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个宿舍的学生都喜爱古典诗词或者书法,并经常创作和交流,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所不能代替的。而且,这样的学习是自觉自愿的行为,可以为传统文化的内化过程打下心理基础。推而广之,如果每个宿舍小群体的文化修养都得到提升,那么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文化修养都会得到提升。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高校管理者们稍加留意,就可以从非主流文化中找到许多传统文化教育的突破点。非主流文化当然有许多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地方需要改造或废除,但是它既然已经存在,就说明其中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如果想真正发挥作用,完成“内化”的目的,就不能忽视校园非主流文化的作用。

既然传统文化的内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就不能操之过急。虽然大学中主流文化的教育仍然是传统文化教育主要的形式,但是加强对非主流文化的引导显然也是重要的一环。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和其他的文化形式相结合,真正走下神坛,走向大众。虽然专业学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传统文化如果要想永葆青春,就必须发挥其育人的功能。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场所,各个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各异,但是作为中国人,他们都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只有当每个大学生都意识到了这种使命感,并付诸实践,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才称得上成功。

参考文献:

[1]杜维明.一阳来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98.

作者简介:

徐楠(1985- ),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现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大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