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4-04-29 12:08:06王冬梅
学周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整体教师应习惯

王冬梅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没有很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就不可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目前,中学语文教学远没有把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到应有的位置。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十几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针对当前初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四个不同的方面谈谈中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 培养 方法

在素质教育大力实施的今天,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考语文试卷对中学生阅读能力考查的分值和分量也越来越重。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具体的课文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课文的方法,最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针对当前初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四个不同的方面谈谈中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精心备课,对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对课堂教学管得过多过死,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总是老生常谈,如中心句、关键词、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学生越听越没劲,教学效果微乎其微。一些教师不会安排阅读教学的时间,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放心,也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一些内容较长的课文,在课内学习时间远远不够,就只能浮于表面,浅尝辄止,而且还面面俱到,结果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学生不会设计阅读问题,由于时间关系,语文教师只能包办代替,用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动脑分析,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这样导致教师越教越费劲,感到自己很累,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了。

二、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激发学生阅读课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消极、应付的阅读变为积极、主动的阅读。如果学生阅读欲望强烈,那阅读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在这个网络时代,一些学生通过网络阅读了解外边的世界。其实,网络文章大多低俗,但学生大都被这些声像所吸引,排斥传统的阅读。教师应该启发学生由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学生应该明白阅读仍是不可替代的。看电影时,你可能很少思考,更少想象,声音、图像等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向学生提出要求:一是掌握快速阅读文章的技巧。阅读时,学生必须明确阅读的目的和任务,并以此来调节自己的阅读行为。对阅读材料整体感知和把握阅读过程的策略包括辨明文体,认识领会标题及注释对文章内容的提示或概括作用,学会抓主旨语句等。二是学会积累式阅读。这要求学生坚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的原则,通过阅读教师推荐的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自己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如讲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时,教师应向学生大力推荐《红楼梦》。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站对《红楼梦》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三是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整体意识、整体观念,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处理上应始终抓住整体,其次才是策略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应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上把握好:第一,起始阶段要抓住整体。课的开头是“龙头”,起导向作用。一篇新课文学生总有一种新异感,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新异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不要一开头就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入手,一下子沉入对局部文字的分析之中。开头应着眼于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对文章形象的初步感知。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或辅之以电视画面,使学生很快入境。第二,分析局部应不忘整体。我们强调整体阅读,不是排斥局部分析理解,而是强调局部分析要为理解整体服务。优秀文章的细节有许多是作者的传神之笔。分析细节是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必经之路,但如果只从微观上研究细节,就很容易将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因此,分析细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细节,突出整体。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多思考和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还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运用工具书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中学生应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以及阅读卫生习惯。阅读时,学生应注意光线、位置、姿势等。学生应牢记不在直射或暗弱光线下看书;不要躺着、走着或在晃动的车子上看书;坐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等。读书贵在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关键在于怎样才能使学生提出问题。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始。”要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学会生疑。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就是对阅读的内容,包括材料、观点、语言、写法等的真实性、真理性、合法性产生怀疑。除了“怀疑”,还有“设疑”。“设疑”也是一种“生疑”。在阅读中设疑,是指为了深入地、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所阅读的内容,并为了求得规律性的认识,脑子里不断出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只有具备了这种“生疑”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明确阅读目标,掌握阅读教学方法,重视整体阅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还应让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尽可能多地读书,拓宽阅读的视野,从要读到爱读,从爱读到会读,从会读到读懂,养成读书习惯,掌握读书本领,从而为终身读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整体教师应习惯
上课好习惯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0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