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莲冬
摘 要: 语言技能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和综合运用四种技能的能力。本文在分析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等听后活动策略,采取灵活创新的方式,借助活动载体对初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及综合语言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听后拓展 听说结合 听读结合 听写结合 教学策略
一、Go for it!教材听力材料的特点和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听力材料的特点。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遵循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在编排和内容上都充分考虑到听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材中听力材料体裁以对话为主,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话题大多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信息量大,词汇覆盖面广,营造的语境生动丰富。听力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听力练习要求完成的任务一般逐级递进,由浅入深,精心设计单词的复现,注重重复循环,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听力教学资源,合理设计听后活动,使之与“说、读、写”三项技能结合,提高初中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值得广大初中英语教师的重视和思考。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老师把课堂变成“听录音——完成听力任务——对答案”,一味地让学生盲目地听,为听而听,这样的“听”只有输入没产出,没有交互,断绝了反馈。还有师生核对答案,只注重答案的正误,属于教育的测量活动,是用来测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这样做,实际上是用教育测量活动取代语言习得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很少有对话的机会,不符合英语教学是为了交际的实质。
此外,教材中的许多听力材料包含大部分重点词汇,有一定的主题和内容,是学生进行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的良好范例。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有效地使用听力材料,把材料中的听力材料简单地当做听力任务处理,没有把听力教学融入说、读和写的整体教学设计中,造成听与说、读、写环节的割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笔者进行了有效的听后活动策略的实践。
二、听后活动策略
1.听说结合,实现交际。
初中英语教学强调“听说领先原则”和“交际目的性原则”。如果只片面强调英语语言的语音、词法和句法操练,忽略英语交际的目的性原则,那么学生就只会造“漂亮的句子”,而不会说英语。《英语课程目标》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能力的基础,而听说能力就属于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听说能力是日后能否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关键。因此,听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必须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为目的,采用以听带说、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教学法。要通过听把文字活化为话语,在听的基础上模仿说,在说的过程中提高听的灵敏度。
(1)听后根据课本图表连词成句或联系实际扩词说句,检测听力效果。
“说”的训练要按教学阶段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七年级的基础教学阶段,主要以模仿说一些简单的句式为主,教师可就听力内容及课本图表让学生连词成句。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慢慢地培养学生以完整的句子形式表达思维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语言输出能力。到了八年级提高阶段就要逐步增加活用性练习的比重,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2)听后复述,巩固听力材料。
复述是一种语言输出的过程,它不是一种简单的背诵,而是学生对听力材料内容的理解、归纳、概括和总结。在学生复述之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引导,如提供问题、提纲、关键词及图表,等等。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9 Where was it invented?Section B,在完成2a,2b的听力任务之后,根据听力材料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之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样有关土豆片的由来,就活灵活现地被复述出来。这样的复述是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听力内容。
(3)听后联系实际生活编创新对话,实现真实交际。
在教材中某些听力材料的内容和语境不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不能学以致用,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听后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语境创编新的对话,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然有助于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先给学生示范,再让几组学生起来做类似的对话,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的确语言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语言运用练习上多采用学生熟悉的东西,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练习,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听后展开讨论,巩固提升。
听后要求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听到的信息在短时间内予以加工、内化,并做到条理清楚、符合逻辑地输出。该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设计问题前,教师必须认真吃透教材,充分估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讨论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讨论既能为学生提供发表见解的平台,又能使他们在讨论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句型,是一个极好的听说结合的活动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2.听读结合,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朗读和阅读是听读结合中读的两个方面,是英语学习重要的“输入过程”,也是积累语言知识的过程。Go for it!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内容丰富、口语地道的听力材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有计划地让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跟读、听读、复读,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辨音能力、增强语感。长期坚持,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语音、语调都会有很大进步。Go for it!教材出现了很多较长和较难的听力材料,如Section B中的2a和2b,听完后学生可能不理解文章的准确意思,那么我们可以把那些长篇较难的听力材料当做阅读材料充分利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或进行略读、寻读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完成一些听力材料较长又较难的听力任务之后,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地让学生阅读听力文本,并且给予阅读策略指导,则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得到提高。
3.以听促写,综合运用。
听是对语言的输入,写是对语言的输出。通过写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语言知识,增强语感,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在Go for it!教材设计中就渗透了听写结合的理念。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听力材料,采用多种方式设计听写结合教学。如教学Go for it!八(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 A在完成所有听力任务之后,笔者设计了以下听录音填空的任务,这段文章的着重点是考查学生动词过去式的掌握情况。在填写空格的同时,学生了解并巩固了各种动词过去式的用法。这样的听写任务既复现了本课时重要的语言点,又向学生示范了如何将听力材料中的对话改为篇章。又如:Go for it!八(上)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完成Section B,2a、2b任务后,可以直接将3b调整到听力任务之后来写,给出开头Three students made their New Years resolutions yesterday,并提出两个相关的问题What are their New Years resolutions?和How are they going to make their resolutions work?然后让学生根据开头和两个问题完成短文。有效落实阅读部分后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借用听力材料中的好词好句写小短文,一举两得。这样以听促写、听写结合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听力教学,将培养与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思想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和学情,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完成听力任务之后,有效展开多种活动,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这种听与说、听与读、听与写的整合活动不但能反映学生听的情况,而且能展示他们对所听内容的个人观点和态度,将自身知识和体验带进课堂,使听力学习个性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主动掌握英语知识,拓展“说、读、写”三项语言技能,活学活用,最终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英语新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