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语言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艺 一、艺术生大学英语教与学现状
(一)教的方面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只有把这些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恰当地运用于专业信息交流的实践中去,才能够达到高效率地进行专业交际的目的。但是,目前众多艺术类院校及综合院校艺术专业的大学英语课依旧是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通用英语)教学。以我院为例,艺术生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为EGP教材,教学模式也与其他专业无异,只是在教学计划与测试评估方面稍有不同。而对于具有较强专业特点的艺术生来说,EGP大学英语教学单纯强调语言学习与人文教育,而不结合专业满足学生需求。
同时,近期高校刮起的缩减大学英语课时之风使得大学英语教学再次受到冲击,而艺术专业首当其冲。我院13级新生艺术、计算机等专业周课时已缩减至4课时。课时减少了,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甚至是教学模式等问题上不得不重新思考。面对教什么、怎么教的双重压力,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寻求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途径。
(二)学的方面
从学的方面来看,艺术生在入学时往往强调其专业表现,而忽略文化课的成绩,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进入大学后,大学英语虽为必修课,但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受到艺术生的重视。其次,缺乏学习英语的动机与兴趣也是艺术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英语学习具有内部动机的艺术生仅为少数,多数学生为工具型动机驱使,即升学和就业。此外,教材不合适也是导致艺术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以我院为例,艺术生所使用的教材与其他专业一致,均为综合性EGP教材。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教的方面还是在学的方面,EGP教学不再是适合艺术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主流。在此现状之下,笔者提出将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引入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因为ESP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的某个明确的实用目的而进行的英语教学。这恰好符合艺术生对于英语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二、理论依据
(一)ESP的定义
英美等国的应用语言学者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之后Strevens(1977)对ESP的定义被广为引用。他认为用于专门目的的英语通常是指一种课程。一般地,这种课程能向学生传授与某一特定工作、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运用能力。Strevens 对 ESP的定义包括四个绝对特征,两个相对特征。绝对特征包括: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课程必须在内容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重点应放在使词法、词汇、篇章结构与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与普通英语(GE)相对。相对特征有:可以只限于某一种技能的培养(如阅读);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Hutchinson & Waters (1987: 19)对 ESP 又作了较为宽泛的定义:ESP不是某种专门语言和方法,也并非某种专门的教材,确切地说,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而学习语言的一种途径。这一定义把 ESP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方式,而且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换句话说,ESP 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途径、教学方针或者教学理念。
从ESP的定义不难看出,它的产生基于一个问题:学习者为什么学习英语? ESP的实质在于它与学习者的工作或学习中的特殊需要的紧密联系。
(二) ESP与EGP的关系
Strevens认为,ESP和EGP是一对相对立的概念。他指出:“ESP根本上是对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尽管这样,与EGP一样,ESP仍然是英语教学的一个分科,两者的主要区别是:EGP课程的目的是教授一般语言技能为目的的;而ESP则是建立在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的,其课程的设计是出于学习者特定的目的,因而它的教学目标更具体,更明确,教学中也常根据这些目标采用任务型的教学。
尽管不同,EGP和ESP还是应该被看作是英语学习和教学中,既各有其特点又相互联系和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一方面,EGP课程可以作为ESP课程的基础。在EGP课程中,学生能够熟悉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基本知识,即语言的共核。另一方面ESP课程可以看作EGP课程的延伸部分,以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要。
三、将ESP教学理论引入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
(一)ESP教学模式设计
鉴于艺术生相对薄弱的英语基础及相对欠缺的动机与兴趣,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完全抛开EGP教学,因此,首先要合理安排EGP教学与ESP教学,如大学第一年可以进一步加强语言共核的知识,第二年作为从EGP到ESP的过渡。大学英语教师的任务是让艺术生的将英语技能的运用与艺术专业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将学习语言的动机与个人需要相结合起来。
其次,根据ESP的定义,需求分析是 ESP 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即根据学生的目的和原因来确定教学目的、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融学习于使用之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要针对艺术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地制定教学大纲、设计课程内容。教学中既要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艺术专业知识的学习,实现英语知识和艺术专业知识同步获取的效果。
再次,教学方法上则可依据Content?鄄based Approach和Theme?鄄based Approach等教学法。Content?鄄based Approach(Short Deborah J.1993)是一种将语言技能和内容结合教授的教学法,特别适合于ESP教学。Theme?鄄based Approach (Brown, H. Douglas 1994) 是指教学目的是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并重,没有轻重之分的一种教学法。虽然整个的课程设计是围绕着专业主题设计的,但是语言技能的学习并没有处在从属地位。同时,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 “任务型教学” 、“情境式教学”等等。
(二)ESP教学的教材使用
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媒介,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教材的内容和设计。然而,目前艺术院校及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所用的英语教材大都为综合性的英语教材。还没有较为合适及较具影响力的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ESP教材。
因此,要将ESP引入艺术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来首先要求有一套符合艺术生英语学习需求及艺术专业本身特点的ESP艺术英语教材。以本学院为例,笔者和教研组的老师们结合本学院艺术生专业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正在编写一套适合教师教学和艺术生学习的ESP艺术英语教材。该教材课文主要选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原教材,内容涉及艺术类各专业,以绘画基础课内容,诸如艺术欣赏、线条、色彩构图等设计基础知识等。语言规范,文字纯正,确保课文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可思性,是一套让艺术生从EGP向ESP过渡的适宜教材,同时也能为他们未来的艺术专业英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ESP教师的专业培训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多半教师来自英语语言文学或应用语言学专业,不具备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大学英语教师应应对挑战,尝试应用ESP 的理论实践于教学,要做到这点,大学英语教师需接受专业的培训。
首先,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大学英语课程”因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会消失,但是此起彼伏的改革呼声和课时缩减的趋势应当让大学英语教师在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之下认真考虑“转型”问题。其次,拓宽专业知识面与信息量。除了自身的英语专业素养及教育教学素养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要求了解所授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求及英语在其专业中的应用,以及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及信息,为实现ESP教学作铺垫。最后,开展合作教学。大学英语教师要与艺术专业课教师加强交流,艺术教师给英语教师提供专业信息,帮助英语教师理解专业知识;而英语教师为艺术教师提供英语支持,帮助艺术教师实现双语教学。双方互通有无,以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Strevens, P. ESP: An Analysis and A Survey. Language Learning, a, (2): 1,1977.
[2]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Brown, H. Douglas (1994), Teaching by Principle. Prentice Hall Regents, Prentice-Hall. Inc.
[4]Short Deborah J.(1993) Assessing Integrated Language and Content Instruction TESOL Quarterly,Vol.27,No.4, Winter.
[5]蔡基刚. 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 2004,(2).
[6]段平, 顾维萍.我国大学 ESP 教学的发展方向探讨[J].外语界,2006, (4).
[7]刘君涛. 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教学对策分析[J].艺术百家, 2010, (8).
[8]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贾婕婷,女,1980年5月生,汉族,山西榆次人,硕士,工作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