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飞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的语文课堂,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些共同的方法值得注意:一﹑精心组织,营造思维的氛围;二﹑结合实践,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特性;三﹑巧抓契机,深化思维层次。
【关键词】思维能力氛围敏捷性独特性思维的层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56-01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加之素质教育的呼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这一切使得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新型人才的改革与尝试变得十分迫切,同时也成为所有教师共同的认识和追求。对于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但是我始终以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是素质教育必备的内容之一。
郅庭谨先生在《教会学生思维》一书中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不断创新的历史。科学的发明和创造,无一不是靠人的思维来实现的。
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人的思维能力也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非天赋神授﹑与身俱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
我国教育有好的传统,在双基训练上积累了比较完整的经验,但是在相比之下,我们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不是很重视。在教学中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轨道思考问题,而对学生的独出心裁,大胆质疑,教师却不予理会,甚至训斥挖苦。学生被动学习,不会思考,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对于这些教育上的问题,一些教育家早已认识。因此,我们认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我们认为,教师教会学生思维,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共同的东西呢?笔者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组织,营造思维的氛围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体现。正如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宕,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
“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美国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至理名言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一定要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思维的氛围呢?
首先,精心设计﹑诱导思维。
人的思维总是有动机和目的的。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就要在思维动机和思维目的上做文章。因此,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学生引到思维中去。这个方法就是刺激学生思维的动机和兴趣,也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课堂的导入语设计如果能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找到思维的门槛,就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于漪在教学《孔乙己》时,就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入语:“同学们,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圆回忆,鲁迅在自己创作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这是为什么呢?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呢?再则,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写的是主人公的性格的悲剧,易卜生写的是社会的悲剧,那么,鲁迅描绘的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学生听了于漪的导入语后,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探求知识的欲望就随之高涨,思维的空间也就马上打开。
其次,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所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思维活动开展的境界,激起学生主动去探讨,开拓智慧,借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利用电教设备﹑电脑课件等来进行。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或者师生共同模拟情境。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将课文排成课本剧。学生在演出中,进入角色后就会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去揣摩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剧种的矛盾冲突,进而根据已有的人生阅历创造性演绎作品的思想,人物的情感。
二﹑结合实践,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特性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初中学生应该致力于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特性上的训练。
争论和竞赛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两个有效方法。
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特性是思维训练中比较高的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教师多多的加以引导。
三﹑巧抓契机,深化思维层次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尤其是在强调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做得不够。有一个故事,说一位教师问学生,春天到了,花儿怎样了?小朋友有的说花儿笑了,有的说花儿睡醒了……老师说不对,应该是花儿开了。 可见,这就是教者的悲哀了,而优秀的教育者则不然,他们往往会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增强思维的立体感。如宁鸿彬老师让全班同学用“无边无垠”造句,要求每个人角度不同;于漪老师教学《孔乙己》时问学生: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哪些……
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而这一切又需要我们教师将理论学习、观念转变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智慧去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求得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很大潜质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郅庭谨《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36页。
[2]于漪《可以做得更好》,上海教育出版社,第133页。
[3]张莲云《重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51页。
[4]张放红精彩案例《社戏》,《江苏教育》(2004年第1期),第37页。
[5]孔庆东 摩罗 余杰主编《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第2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