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黄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角度,浅析了几种课堂导入艺术,旨在达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语文有效教学激发兴趣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54-02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有效教学同时要求,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受教氛围、环境与状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但事实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是中考的落榜者,甚至有些是初三年的分流生,他们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更难说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普遍有畏学、厌学甚至拒学的现象,课堂上金口难开,一问三不知,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因此,如何转变学生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有效教学质量,成为突破这个难题的瓶颈。
一、明确教学目标,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帮助学生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中职学生多数文化基础课相对薄弱,因此,每教一个新生班级,我都不惜花上几节课的时间跟新同学聊天(其实是笼络人心)。首先祝贺大家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深造。(有同学大笑)。我环顾一下教室,因势利导。刚才有同学在笑,其实这种笑反映一种现象,那就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误解。接着从不少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的现象入手,帮助同学分析中职毕业生比大学毕业生更抢手的主客观原因。主观方面,职专生心态健康,他们承认自己文凭低,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很敬业,肯卖力;客观方面,许多企业看透那些“高不成,低不就”,“出工不出力”且乐于斤斤计较的大学毕业生的那一套,因此,在招聘员工时,职专生更受青睐。(同学鼓掌)其次,肯定大家选择职校是一种明智之举。我从近年来我县高考上本一线的人数和参加中考的人数作个比较,就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如果去就读普高,无疑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或者说是“陪读”,有何意义?(掌声再次响起)第三,我把语文学习分为应试语文和生活化的语文两种情况。初中及以前的语文学习属于应试语文,即为考试而学语文,这种学习有考试压力,学起来是被动的、强迫的。中职的语文学习是生活化的语文学习,这种学习没有考试压力,学起来是主动的、自愿的。只要是会说话,想说话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这种学习。因此,即使不开设语文课,这种学习也会伴随我们终身。这正如一个“断奶”的婴儿,为了生存,必需从母体之外获取营养一样。我相信大家有这种能力,更有自学语文的能力。(掌声热烈)第四,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和市语文科目会考的规定,明确学生最低的学习目标,并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其中明确提出,占会考40%的“口语考试”分散到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包括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同学的发言,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等,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第五,罗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现象,帮助学生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区分春联的上下联和正确贴法;签订合同对书写的严格要求,如“货”到付款与“贷”到付款一字之差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的真实例子;学生食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友情提醒;草坪告示牌“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的诗意般的温馨提示;巧用成语的各种广告语,如默默无蚊(闻),骑(其)乐无穷等等。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学生们已蠢蠢欲动,他们与我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这样,既“笼络了人心”(讨得学生好感),又切实从思想上帮助学生“减负”、“减压”,转变观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只有学生敢学,愿学,乐学,课堂的导入艺术才有意义。
二、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犹如一部电影的序篇,一首乐章的序曲,一本好书的前言,能够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没有了兴趣,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其潜在能力一经发挥,效果就会显而易见了。因此,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妨从教学实践中,去归结一下导入的几种艺术方法。
(一)直观立体,视频导入
视频指既有图像又有声音的媒体资源。视频导入法直观、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各个部分的感觉器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最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方法。教《壶口瀑布》时,我让学生观看壶口瀑布的一段视频。从如雷的涛声,排山倒海般的浪花,雷霆万钧的湍流的画面中感受到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直观形象地体会到壶口瀑布由500米宽的河面乍收缩为几十米宽时的巨大力量,也明白了壶口瀑布名称的由来——如壶注水,让人不禁产生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其中,如临其境。
(二)榜样激励,故事导入
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而讲故事的魅力正在于此。一个幽默故事会使学生开怀大笑,一个真情的故事会让他们感叹唏嘘,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会引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如讲《人生三步骤》时,我讲了两个故事。故事一:周恩来逝世后第二天联合国为什么下半旗悼念?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是这样说的:“‘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中国,她的金银财宝多的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更是彻底的‘无产者,他是后人永远学习的崇高榜样。”故事二:彼尔·盖茨向外界公开了遗嘱,其中宣布将把全部财产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014年2月25日,胡润发布了2014年全球富豪榜,他以4100亿元人民币荣登榜首,重新夺回世界首富的称号。据报道,比尔·盖茨现在依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周恩来,彼尔·盖茨他们会以什么为快乐?他们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是什么?从而自然导入本课的学习。
(三)陶冶情操,音乐导入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优美的音乐能让人陶醉,使人得到美的享受。教李清照《一剪梅》时,我先播放《一剪梅》歌曲(约4分钟),在哀婉悱恻,低缓凄凉的旋律中,学生仿佛读懂了词人与丈夫远离后的思念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这独特的构思,又强烈地表现了夫妻相知相爱,心有灵犀,彼此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学生也突然发现,原来所有的词谱上曲以后,是能用来吟唱的,而且还能唱得这么好,产生这么强烈的效果。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会有学习也是一种享受的体验。
(四)开门见山, 解题导入
标题是揭示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好的标题能够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对标题进行分析,开门见山,迅速切入主题,又有利于学生作文审题的指导,如教《藏羚羊跪拜》时,标题是个主谓短语,“跪拜”是关键词,然后就从分析“跪拜”入手,“跪拜”是中国古代最主要最隆重的礼节之一,俗话说,“宁可站着生,不愿跪着死。”标题将藏羚羊人格化,那将全部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这一跪,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被称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为什么要跪拜?向谁跪拜?结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学生早已迫不及待,深深被课文内容所吸引。
(五)聆听嫁接,即兴导入
即兴是事先毫无任何准备,仅就当时的感受创作、表演或演讲的。即兴导入不是教师课前没做准备,也不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一定的思想深度,较强的综合材料的能力,较高的现场表达技巧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都要面临就业,无论面试,或是工作,都总免不了要与人交流、沟通。因此,“听、说、读、写”能力中的“说”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锻炼学生上台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十几年来,我任教过的班级,都要求学生要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实践证明,效果是显著的。学生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聆听同时,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做到“教学相长”。一次一位学生演讲的主题是“诚信”,点评时我接过这个话题,作为正准备上的《绝品》的导入:不错,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信不立”,《绝品》中三位“绝品”男儿将这种传统美德演绎得出神入化,他们让人间正气的高歌唱响在语文课堂上,让民族大义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并且,永不开败。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一同聆听课文主人公的传奇故事。
(六)关注时事,新闻导入
新闻导入法就是通过借助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科技进步与发明创造,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的谈论引出教学的主题。时事是反映社会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教学中,用新闻导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显得时尚,不落套,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2009年10月,我教《人脑与电脑》时,很多学生急于知道我国在全球超级计算机在世界的排名。当时,泉州晚报有一篇题为《中国速度,引领世界——“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缔造“算盘王国”新传奇》的报道,内容是2009年10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问世,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我以此为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在以后每年教授这篇课文时,我都将“天河一号”最新情况传递给学生。如2012年6月,国际超级电脑组织公布的全球超级电脑500强名单中,“天河一号A”排名全球第五。这样,既体现了教学的与时俱进,又让学生明白了停滞不前就是落后的道理。
(七)巧设问题,悬念导入
悬念,是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使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形成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心情。如教《一碗清汤荞麦面》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本文是一篇十分感人、激人奋发的小说,但是,母子三人为什么在大年夜在顾客都散尽后,面馆要打烊时,才去北海亭面馆吃面?那女人购买清汤荞麦面时,为什么“怯生生地问”“可以吗?”为什么大年夜只吃清汤荞麦面,而且三人只吃一碗,还吃得很有滋味?为什么前后四次都在同一时间到同一面馆吃面?这一个个问题形成一个个悬念,在不断引发学生按捺不住的好奇心,有种如噎喉,不吐不快之感。
(八)画面展示,图片导入
图片导入就是在教学导入时利用图片作为教学载体,通过对图片的讨论,描述等把学生引导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如教《藏羚羊跪拜》一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几张被称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矫健身姿的图片,还有几组许许多多被扒光了皮的藏羚羊血淋淋的场面图片,上课前,这些图片在同学间来回展示,学生感触很深,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那些非法偷猎者为什么视法律而不顾,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藏羚羊痛下杀手?“没有买卖就不会有杀戮”,由于一些富豪对被称为“羊绒之王”的藏羚羊羊绒——“沙图什”的需求,藏羚羊的栖息地正在变成一个屠宰场,每年数以万只的藏羚羊被捕杀。课文中那只将全部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能否求得老猎人网开一面,放她一条生路?通过对图片的简单描述,极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是灵活鲜动、变化无穷的。因此,只要我们潜心耕耘,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千方百计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我想,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园地里,定能采撷到更美的奇葩。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02年7月。
[2]中国文联出版社《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