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摘要】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教学流派产生于19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其教学观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然而,深入挖掘亦发现二者诸多方面的相异点:从课程设置看,要素主义以严密的学术性课程为主导而永恒主义则建立了以“古典名著”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从教学方法看,要素主义主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而永恒主义强调依据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生和学习的因材施教;从教学评价看,要素主义注重以高标准的考试为中心的终结性评价而永恒主义主张重过程而轻结果的形成性评价。只有厘清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作为两个派别的主要区别,我们才能更好地从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上理解和运用它们。
【关键词】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区别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37-02 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作为近代西方两大主要的课程与教学流派,其产生的背景、基本教学观,课程观、师生观等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因此也同新托马斯主义被人们称之为“新传统教育流派”,正因为如此往往有些教育工作者会把二者混为一谈。故此,有必要对二者教育教学观进行一些比较研究,以厘清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理解和运用它们。本文主要探讨其教学观不同点之比较,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课程设置观
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在课程设置上都强调非直接经验的人类的种族精华,系统的学科课程,共同的基础课程等,但仔细考量二者亦有不同之处。要素主义所强调的共同要素是指什么呢?巴格莱在《为要素主义辩护中》对“要素”作了细致的阐述,他说:“对于要素,几乎不存在什么疑问。记录、计算和测量的技术一直为有组织的教育首先关心并非偶然,了解人类的过去,尤其以一个国家的历史,至少很久以前就存在于普通学校的课程之中。”[1]即要素主义所提出的课程是久经历史考验的可以代表人类精华的,且亦为严密的、可测量和评价的自然科学为主的课程。“所谓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显然不是同等的东西。他们的概括只在少数的情况下和只在有限的程度上被认为能做出可靠的预测。当人的因素参与进去的时候,不稳定性也就参与进去。”[2]由此,可看出要素主义虽像永恒主义一样强调人类的精粹,但更偏重于自然科学课程,且要素主义的“共同要素”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他们提出:“大家所认可的要素一览表已经扩展,并且将进一步地扩展。”[3]要素主义所提倡的精华课程更多是为了促进民族共同理解,推进社会的民主化。
“永恒”是永恒主义的特征,即指永恒主义的教育性质、目的、课程等的永恒性。那何为永恒主义所指的“永恒课程”呢?哪些课程属于“永恒课程”呢?永恒主义者在他们的著作中给予了具体的阐述:“永恒学科首先是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而达到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一本古典著作是这样的书,它在任何时代都是属于当代的。其次,这些书是普通教育的基本部分,因为没有它们,要想懂得任何问题或理解当代世界是不可能的。”[4]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古典名著是永恒课程的核心,且这些课程具有固定不变的性质。即使在中小学,永恒主义者所开设的读、写、算以及文法、拉丁文、数学等学科也是为学生进入大学能顺利研读名著服务的。换言之,他们建立了以“经典名著”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我们有了一种关于普通教育的课程,包括西方世界最重要的名著以及读、写、思考和谈话的艺术,还有作为人类推理过程最好典范的数学。”[5]并且我们亦可详见永恒课程和要素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偏向于人文社科,因为永恒主义坚信只有像古希腊、古罗马那些古典名著才具有理智训练的价值,且这些课程设置具有永恒的性质即无论在何种时代,何种地点都适用。永恒主义提倡的古典名著阅读和学习对于当今这个过于功利的时代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然而他们过于夸大名著课程的作用而忽视了自然科学等实用课程的学习显得太过于保守,有复古之嫌。名著固然值得学习,但现代的科学技术知识课程亦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
二、教学方法观
诚然同时强调有组织、系统的学科统一课程,但二者在课程的实施即教学方法亦有莫大的分歧。要素主义者坚决反对杜威的“活动课程”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指出那样的课程实施法零碎且不能使学生学到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让我们不要利用各种活动作为安排教材的借口……这是‘附带的学习的理论推论下去的逻辑前提,一种完全一致的结果。”[6]要素主义极其注重课堂上教师的权威地位,是一个典型的“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拥护者,然而他们亦注意到学生自身发展的兴趣,只不过这种兴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建立起来的,或指后天培养的长远兴趣,而非天生的兴趣。所以,他们认为最保险的教学方法便是讲授法,老师单一的向学生灌述的方法。“由于发展的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和采用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它实际上很少被单独使用。尽管学生能独立地进行概括和推理,有时甚至直接发现知识,但在教育过程的多数情况下,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必须由教师采取间接的方法(或称教导的方法)来提供。”[7]由此,要素主义教育流派所推崇的教学方法乃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法,在这一点上,显示其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和局限性。
而永恒主义者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显得开放良多。由于他们继承了古希腊理想主义的哲学思想,所以他们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问答、谈话来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古典名著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要素主义者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选择,即根据不同的学科类别、学习类型和学生差异选择不用的方法施教。艾德勒在《儿童教育建议:教育宣言》中提出了三种不同知识领域相对应的不同学习及教学模式:“在知识的获取这个领域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导式”或者“讲述法”;在技能的发展所使用的方式通常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的训练、练习,这一栏是基础教育的主要部分;在理解的扩展方面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则采用苏格拉底式的“产婆式”即询问法和讨论法来唤醒学生的创造力的想象和智慧。”[8]同时赫钦斯在他的《普通教育》一文中指出:“应当予以鼓励的各种变化,不是在内容方面,而是在方法方面。考虑到个别差异的情况,除了考试的科目以外,应准备取消一切必修科目,并允许学生在他看来已准备好这样做的任何时候学习它们。”[9]可见,永恒主义强调依据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生和学习的因材施教,以达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评价观
由于二者在人才培养观、课程设置观和教学方法观等方面各抒己见,决定了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教学评价观亦有所不同。永恒主义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且在人才培养观上提倡通才教育和终身教育,故此他们的教学评价观往往偏向于形成性评价即注重过程而不在结果,其评价观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教学评价观相类似。艾德勒曾经说过:“只是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不去训练,不去讨论,学生可能成为记忆机器,能够通过提问和考试。但是,检查一下他们的心智,你将发现,通过记忆所知道的东西,他们并不理解。”[10]据此表明永恒主义是反对呆板的机械考试制度,认为那样只是测试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并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理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要对学生的多方面进行考察,而不仅仅是记忆能力。因为学生要获得终身教育的能力,必须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说:“永恒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并不是单纯地对一个人某一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而且也不是简单地看结果,他们更注重的是对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行为的协调性做一个理性的判断。”[11]
而要素主义基于学术性、严密性课程的主导地位,强调必须加强严格的终结性评价。要素主义者严厉地批判当时美国教育放弃了欧洲式的学术标准,同时也放弃了作为升学条件之一的标准化考试,认为这样做的后果不堪设想。巴格莱曾严肃地指出:“如果教育放弃严格的标准,对于学习所必须的努力不提供有效的鼓励,那么许多人将虚度在学校的12年,不过发现自己愚昧无知和缺乏基本训练日益除处于严重不利的困境。这简直无异于把小孩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12]要素主义者坚持认为严密的考试可以测试和甄别学生的学业成就能力,且具有激励、引导和反馈的作用,其作为一种学校的评价方式绝不能荒废。此外,要素主义主张高标准,严要求,并不能因为课程的难易程度而降低标准。这种高标准的学习要求必须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去实现。科南特提出:“提高评定成绩的标准,应严格执行留级制度,劝那些没有能力继续学习学术性学科自动放弃其学习,要求改革师范教育制度和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培养的学术标准。”[13]综上所述,要素主义者把高标准化的测试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就能力的唯一指标未免太过绝对化,亦凸显其教学评价观的单一和保守。故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和研究中应科学地理解和运用它们,避免理论与实践的混淆。
参考文献:
[1][3]巴格莱.要素主义者的纲领[G].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58.
[2][6]巴格莱.要素主义者的纲领[G].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51-155.
[4]赫钦斯.普通教育[G].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07.
[5]赫钦斯.普通教育[G].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11.
[7]王天一,单中惠.编.外国教育家评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74.
[8][10]艾德勒.儿童教育建议:教育宣言[G]. 王承绪,赵祥麟,编译.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5-260.
[9]赫钦斯.普通教育[G].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03.
[11]吴杰,主编.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90-91.
[12]巴格莱.要素主义者的纲领[G].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60.
[13]张斌贤等.西方教育思想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676-677.